分享

夏邑班姓中的历史名人一

 梁园处士 2016-12-18

夏邑班姓中的历史名人

标签:世祖家谱二门长门祖裔夏邑班姓班凤斌杂谈

班从善:班氏夏邑支脉的始祖,班固后裔,原籍陕西省扶风县。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迁入夏邑县,卜居县东45里班集村,开始了班氏在夏邑县的发展史。迄今经660多年,传30世,后人发展到3万多人,比较集中的居住在夏邑、永城、砀山、商丘、单县、曹县、睢县等县市,散居于全国各地。配刘氏,传一子名文鲁。仙逝后葬于班集西头三官庙前,柿园南头。二世祖文鲁、三世祖长让、次谅陪葬于前。后来黄水淹没,失其故址。族人揣其大势封墓四座,立碑纪念,现石碑尚存。其碑文

左为:大清河南归德府夏邑县张秋村班集西南百余步河西岸大路南夏邑班氏始祖三代墓碑排撮乘志

考从善公

中为:一世祖 之墓

妣刘氏儒

右为:乾隆五十年三月十二日十二世孙大松十三世孙玉长敬立,

班志刚:五世祖,行一,是三世老二门中长门让祖之长孙,也是本谱《世系篇》中并列十一门中的长门。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后班口迁居现在的青同寺班庄,配李氏、房氏、薛氏,传一子名敬。其墓在青同寺东约200米路北,其子敬随葬,现有石碑两座。

班仁美:五世祖,行二,是三世老二门中长门让祖之次孙,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二门。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后班口前迁2000米另建新村,取名中班口。配杨氏,传五子:盛、整、全、四公、贵。仁美祖,从军去北京,仙逝后葬于燕山。

班士整:五世祖,行三,是三世老二门中长门让祖之三孙,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三门。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后班口南迁3000米,创建了前班口村,配梁氏,传一子名文。

班士贤:五世祖,行四,是三世老二门中长门让祖之四孙,也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四门。传一子名仲兴。

班士原:五世祖,行五,是三世老二门中长门让祖之五孙,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五门。传五子:(虎、雄、宣、浩、良友)十孙,至曾孙27人,迁居外地,不知所往。

班 曾:五世祖,行一,是三世老二门中二门谅祖长子仲祥公的长子,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六门。传二子:德、端。

班 通:五世祖,行二,是三世老二门中二门谅祖长子仲祥公的次子,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七门。传二子:山、玉。

班 貌:五世祖,行三,是三世老二门中二门谅祖长子仲祥公的三子,也是家谱并列十一门中的第八门。无子。

班 镇:五世祖,行一,是三世老二门中二门谅祖次子仲容公的长子,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九门。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班集老家迁居县城东南,创建了“四里班庄”,配刘氏,传四子:聪、明、睿、智。长子聪曾任江西宁州府同知,功绩卓著,受到朝廷诰封。父因子贵,他和他的妻子均受到朝廷的诰封。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县志》记载诰封镇祖原文如下:敕曰:国家推使臣之礼,録教子之功,命秩既厚,其躬褒封必及其父,典章具在,存没攸同。尔班镇,乃直隶大河卫经历司经历聪之父,善积乃躬,庆延厥子,既著贤劳之积,弗沾禄养之荣,宜有褒彰,以申追恤,兹特赠为徵仕郎,直隶大河卫经历司经历,庶其未泯之灵,歆此至优之渥。

记载褒封其妻刘孺人的诰封原文如下:敕曰:母德之成,义实关乎教育,国恩之锡,礼特重于褒宠,肆绿报德之情,诞示貤封之命,尔刘氏,乃直隶大河卫经历司经历班聪之母,生有懿质,嫔于高门,相夫敦勤俭之风,教子著贤劳之绩,既违禄养,宜示锡恩,兹特赠为孺人,歆服宠光永照幽漠。镇祖墓在县南四里班庄东南路北20米,聪、明、睿、智四子随葬。

班 铉:五世祖,行二,是三世老二门中,二门谅祖长子仲祥公的次子,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十门。配刘氏,传七子:瑛、琎、璟、瑞、琏、瓒、环。

班 玘:五世祖,是三世老二门中二门谅祖三子仲海公之子,也是家谱中并列十一门中的第十一门。配刘氏、陈氏、徐氏,传六子:政、清、聚、原、印、恩。其墓在胡桥集东北杜楼庄前,长子政、三子聚、四子原随葬于此。

班 聪:六世祖,九门镇祖之长子,字思白,五贡,曾任本县阴阳训术,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任江西宁州府同知,曾受诰封,《县志》、《归德府志》有载。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县志》(夏邑县 第一本《县志》)记载诰封原文如下:敕曰:国家设军卫以安生民,虽专武职,置幕僚,以领务剧,则用文职,寓意实深,任人宜慎。尔直隶大河卫经历司经历班聪,发身胄监,列职幕僚,综理唯勤,操持网懈,岁年既久,劳勚良多,宜有渥恩,以示褒勤。兹持进尔阶徵仕郎,锡之敕命于戏官,不计宠卑,必求其称;事不论难易务底于成。勉副训词,以俟明陟,钦哉!

褒封其妻房氏原文如下:敕曰:人臣有劳于国,朝廷必宠其家。肆惟伉俪之良,亦被褒封之命,典章具在,伦理所关。直隶大河卫经历司经历班聪妻房氏,出至世家,归于良士,俭勤自厉,动协阃仪,宜媲夫阶,用颁恩命,光增纶綍,宠耀闺门,兹持封为孺人,服此荣名,增华命服。

班 恩:六世祖,十一门玘祖之第六子。大约生活于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间(1465—1560年)。聪敏好学,学识渊博,正德元年,任本县阴阳学训术,告老后,其次子瓘继任此职。自公始,迁居县城东门里,街南、街北皆为府第。其墓在县城东关香山庙村(古相山显济王庙)东南约200米。次子瓘、四子珠列葬于前。《县志》有载。

班 瓘:七世祖,十一门玘祖之孙,恩祖之次子。曾继恩祖之后,任县阴阳学训术。

班 珠,七世祖,十一门玘祖之孙,恩祖之第四子。大约生活于明朝弘治至隆庆年间(1488—1575年),博学多闻,为人正直,先为庠生,后援例为监生,曾任陕西省汉中府金州知州,致仕回籍后又任本县正堂。《县志》有载,其墓在恩祖墓前,原有石碑楼一座,损毁于1958年“大跃进”中,石碑现保存在四里班庄,其碑文见家谱《人文资料》章。

班世资:八世祖,五世长门志刚祖裔,字维祯,例官,明朝时,曾任浙江温州府照磨。《县志》有载。

班於皋,九世祖,五世十一门玘祖裔,珠祖之孙,恩祖之曾孙。字念兹,行二,乡饮大宾。其父母早逝,少年而孤,原随其父所居县城东门里官宅被人夺去,只身而逃。后发奋读书,二十岁举庠生。正直端方,言动不苟,淡薄功名,清初,迁居老家班集,三十年不入城市,每逢歉收之年,都广于施舍,深服众望,在其感召下,所居一乡成为仁义之里。《县志.义行志》有传。寿八十六岁,葬于老家半里许。

班服休:九世祖,五世九门镇祖裔,庠生。堪为尊祖、敬宗、睦祖之典范。于明朝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主持接续家谱。有序一篇载家谱《文献篇》。

班 爵:九世祖,五世长门志刚祖裔,太学生,明朝时曾任直隶高邮尉经历。《县志》有载。

班申如:十世祖,五世十一门 玘祖裔,字善长,於皋祖之第六子,珠祖之曾孙。太学生,例官,乡饮大宾。《县志》有载。

班敷教:十世祖,五世二门仁美祖裔,贡生。曾任河北观化县教谕署、舒城县知事。

班 施:十世祖,五世长门志刚祖裔,贡元,传五子:彩衣、兖衣、澜衣、朱衣、绣衣。

班 璞:十一世祖,五世十一门玘祖裔,字荆玉,谦祖之长子,於皋祖之孙。太学生,例官,《县志》有载。

班 璘:十一世祖,五世十一门 玘祖裔,字公野。恪如祖之长子,於皋祖之孙。为人质朴,乐善好施,曾为公益捐地三十八亩,于清朝康熙年间从班集迁居班集以西班庙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