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未来发展好不好靠造化?

 广州平淡 2016-12-18

现代社会中显而易见的一些科学原理,古人也不知道其原理,那时候的农业主要靠占卜。而现在回答不出来这些问题的你,很可能就会告诉我——孩子未来发展靠造化。


机场经历

前几天去湖北讲课,在机场候机。VIP值机柜台的人很少,办完手续后就和柜台的小帅哥聊了几句。

'你们航空公司工资很高吧?”

'啥呀,那是正式工,我们劳务派遣制员工一个月才2800“

'你是哪里毕业的呀?学啥的呀?“'XX一本大学生物专业'

'怎么当初想到学这个呢?“

'当时哪懂啊?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科学嘛。我爸看到报纸上吹嘘这个就帮我选了这个。“

'怎么,这个生命科学不好么?“

'21世纪的科学没骗你呀,人家没告诉你这是2099年的科学呀!“

”。。。。。。。“



事实上,像机场柜台帅哥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用12年的时间研究高考试题,抓分数;用12天的时间仓促盲目选择,填志愿——这就是目前多数高三家长的现状。


家长是什么情况


1

部分家长自身职业发展较好,对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有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会让孩子子承父业,这样的职业规划就比较明确。选什么专业、大学期间如何准备就业和深造、毕业第一份工作从事哪个细分领域为后续发展做铺垫等等,这些问题都已经明确。


2

家长对自己的职业不太满意,孩子不愿意从事父母职业的。家长对其他领域不了解、不熟悉,甚至无从下手。


3

孩子成绩非常优秀,超过了家长自身职业领域档次的。家长希望进一步了解高端职业领域的具体情况,缺乏高端职业领域人脉,难于获取相关信息。


 面对高校招生目录的600多个专业1000多个细分方向,并不是每位家长都心中有数。于是,向周围的亲朋好友打听、网络信息搜集成为多数家长了解高校招生专业及行业状况的主渠道。但是,这两个渠道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1  亲朋好友自己可能也是半吊子,多数处于行业内职位的低端,并不能给你的孩子提供全面、准确的建议。例如:一个五十来岁,上世纪靠着部队专业进入某垄断国企的亲戚,他可能只是企业内部一名基层的办事人员,对于更多深入的专业知识,他也是一知半解,甚至参杂了自己的一些误解来给你做参考。家长应警惕类似单一渠道的信息。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家长最容易受朋友或者同事的影响,朋友的一句话,比如“我邻居家的孩子就是报这个专业,现在怎么怎么样”,就会对你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文最开始机场柜台的小帅哥就是这种情况。而目前盲目学医的考生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多数家长认为做医生挺好,哪有人不生病,所以做医生永远不会失业。


岂不知大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的可怜孩子,连就业都解决不了(医学是对口就业率偏低的专业之一,为什么?我反复说过很多次,并不是中国不缺医生,而是结构性矛盾——城市医院挤破头也进不去,乡镇和县份缺少医生没人愿意去)。


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医生(尤其是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生)这个职业表面的光鲜,但是他不是这个行业的人,他看不到这个行业不好就业的现实。


此外,还需要提醒家长的一点是:警惕40-6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给你提供的参考意见,除非他们是本行业的高层人士——否则,这部分人群自己的职业经历和认识,最好不要拿来给孩子做志愿参考——要么他们和社会严重脱节,要么他们的职业经历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信息——例如还停留在上世纪师范很容易去法院的阶段。(上世纪,我们国家政法专业在文革遭到严重破坏,后面因为政法系统缺乏专业人才,很多退伍军人、师范院校的中文、政治专业人才纷纷充实政法系统)


2 每当高考季节来临,各类招考信息充斥中学校园和网络。但是,网络上错误信息太多,信息庞杂甚至自相矛盾。


诚然,家长可以通过杂志、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获得诸多招考信息,并且直接利用,但对于收集来的信息缺乏分析辨识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对信息的二次加工很少,只根据原始信息知晓字面意思,而未能挖掘出信息真正包含的内容,甚至有些信息本身就有明显的错误。这也往往导致了志愿填报的大意和失误。

例如,十大高薪专业排行榜一类的吸引眼球的噱头,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期中的明显错误——各类排行榜居然没有飞行技术专业上榜——众所周知,飞行员的收入极高,平均年薪已经上百万,可以说没有哪一所大学哪一个专业毕业生可以大面积年薪上百万。


考生的情况


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基本都在校园内学习基础知识和文化,很少接触社会,家长和学校还会刻意屏蔽一些负面信息,期望给学生营造一个正面的、阳光的信息环境,造成学生对社会认知的脱节。


例如一些学生会认为:学习法律就是为了保护弱者、伸张正义等等,抱着这样的简单认知去选择专业和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等待你的只可能是极度的失望和尴尬。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首先,你要确认孩子的这个”喜欢“是真喜欢,不是伪兴趣。真喜欢是建立在全面、完整的了解基础上,而不是盲人摸象一样、管中窥豹一样的局部、表面认识。毕竟一个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小孩说自己喜欢的就是计算机,作为家长你真的需要全面去看待自己所谓的”兴趣“——小孩不懂事,家长也跟着不懂事么?


——其次,”喜欢什么就学什么“,这只是过分的强调了兴趣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职业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除了兴趣还有”能力“。兴趣是你能不能专注的去做这件事,而能力则是你是否具备做好这件事的素质、特点、性格和技能——我喜欢踢足球,就可以把踢足球当作自己的职业么?家长要注意的是:兴趣可以不参与社会竞争,纯当娱乐。但是职业,必须参加社会残酷的竞争,为自己谋饭碗。


也就是说光有兴趣只是一厢情愿,还必须具备相当的能力才是两情相悦。用人单位,可能真的不关心你对这份职业是否真有兴趣,他们更多的是关心你是否有能力为企业做好事情创造价值!所以,真正的职业选择也好、专业选择也好,能力比兴趣更为重要。当然,我们并不是否认兴趣的作用,但是你再有兴趣,没有能力,一样没用——你不是这块料,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家长注意

高考志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点来选择专业,要是一辈子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想像一下,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孩子自己来选择专业,孩子的阅历毕竟太少,每年都会遇到不少考生明明不适合干那项工作,但是他还非要选择那个专业。


究其原因,他要么是道听途说,听别人说这个专业挺好,要么是看过这方面的资料,资料中把这个行业描述的光辉灿烂。


中学的情况



高考分数、录取名校的多少是上级部门考核中学的重要指标,也是名牌中学招生宣传、吸引高分中考学生报考的最大噱头。但是,你的孩子未来职业发展如何、录取专业是否适合孩子、孩子未来薪酬待遇如何,都和中学没有利益关系。也就是说:


高考之前,孩子的利益和中学利益高度一致

高考之后,孩子的利益和中学利益截然不同


尽管很多中学,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配置了职业规划课的老师,但是这只是形同虚设。所以,职业规划在我们中学的教育中是严重缺失的。


有的家长还会去找高中老师参考孩子的志愿,其实高中老师是从小学到大学再到教学,也没有离开教育圈子,他们对各个专业领域未来的就业情况、工作内容也是所知不多的。当然,并不是否认高中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功劳和水平,而是术业有专攻,他们确实对这一块不了解。而且高中老师迫于学校的要求,为了追求升学率,有直冲名校,不顾未来就业的倾向。


这里也要说明一点,我们无法去责怪高中老师,他们身处学校体制之内,有些时候他们也是无奈之举(例如,劝说学生填报清华定向生)。当然,作为家长,自己把握好自己的孩子就可以。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不合理的,让一个孩子只知道学习,根本不了解未来的职场生涯究竟会怎么样,在短时间内却要做出关系他一生幸福与否的决定。


这种决定很难做到科学,更不用说是长远规划了。家长要做的就是全面、准确掌握这方面的信息,给孩子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孩子做出科学的选择。


家长心愿

其实上大学甚至上名牌大学并不是我们家长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学一门孩子喜欢的专业,在毕业的时候掌握一技之长。


找到一个他(她)喜欢干,又学有所用的工作。


头三年不指望我们的孩子赚多少钱,关键是能真正掌握一门技术。


然后,女孩在合适的年龄结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份安稳的工作。


男孩子再奋斗几年,在二十七八岁接近三十岁而立之年,真正的成为行业中的精英,并结婚生子。


三十岁之后,真正进入人生的辉煌时期,男孩子在这个阶段取得事业的成功,女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你不会规划,没法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责任不在于你。

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欠缺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的专业有12大类,细分起来有600多个专业1000多个方向,能准确地说出二十个专业学完后是干什么的,就业情况怎么样的家长并不多。


家长说不出来,学生更说不出来,这也就是那么多大学生就业不对口的原因——瞎选,选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无法就业的。而很多家长还在对名校抱有极大的幻想——名校总该没问题了吧?


你仔细想一下,专业不对口能干什么?

销售?文员?客服······都是低门槛低收入,吃青春饭的活。


我曾受湖南长沙明德中学家长的邀请,进入尖子班的家长群,很可惜的是,一个家长告诉我:她管人事知道什么专业好。


她不知道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好专业因人而异:每个孩子的未来发展因能力的不同,选择截然不同,比如有些专业适合中档分数学生选,有些专业适合高分学生选


你所在的领域招聘人数多的专业,未必是其他用人单位招聘多的专业;就业率高的专业未必是薪酬待遇好的专业。地球人都知道蓝翔技校就业率最高。


某些专业竞争极其激烈,985的硕士也很难进央企、世界500强,某些专业非211的本科也很容易进央企、进世界500强。


另外一个家长告诉我:


孩子喜欢什么就选什么,以后看孩子造化


重庆大学弘深学院就读的母校小师弟告诉我:


”我们专业有很多同学,父母就是干这个的,目标太明确了。大一就开始有意识的做准备,课外给自己安排了很多学习内容,远比我们稀里糊涂的学生好很多。


这是一个在校大学生都深刻感悟到的职业发展基本道理,作为家长竟然还有人认为孩子未来看造化。




事实上,当你职业生涯浪费了10年去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上,有些人早就走在了你的前面,或许他们并不如你努力和优秀,但是他们每走一步,每做一个选择都是目的性很强的——你能告诉我,同样是通过了司法考试的人,有的人年薪8万,有的人年薪80万是为什么?同样是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有的人年薪8万,有的人年薪80万,是为什么吗?


现代社会中显而易见的一些科学原理,古人也不知道其原理,那时候的农业主要靠占卜。而现在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的你,很可能就会告诉我——孩子未来发展靠造化。


踩着香蕉皮,滑到哪儿算哪儿。你,真的可能会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