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闻诗人 2016-12-18

        据考,最早的南京城就在这里:清凉山至八字山之间,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四十七年的历史。那是在公元前333年......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那是在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后,楚威王在此石头山(清凉山)设“金陵邑”。后来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悬崖峭壁上的城墙,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当年滾滾的长江在此石头山下,围绕石头城蜿蜒,然后向东一路奔腾入海……。  因此,南京的著名别称----"石头城”,就源于这里。


趁着周日(11月16日)难得天空通透,傍晚前,我来到石头城公园散步。当我随手拍完这张照片后,突然发现鬼脸城下的轮廓灯光更换成LED的了。我很好奇新的灯光是什么效果,因此确定放弃饭点,从灯光点亮开始,一直拍到夜幕落下。也就有了下面的这些照片。

在16时50分我拍完上面的鬼脸城正面之后,先记录下了这个固定在地上的LED灯,此时我看了一下时间:17时07分。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正当我选择视角的时候,17时14分,灯光开始点亮了,我上下左右地看了一遍,这灯光感觉和过去不一样,抓紧先拍下了一张:淡蓝天空下的鬼脸城,游人散去,静悄悄的。

焦点自然落在了椭圆形的石壁上:长约6米,宽3米,因为长年风化,砾石剥落,岩石表面坑坑洼洼,斑斑点点,中间还杂着紫黑相间的岩块,怪石嶙峋,远看隐约可见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狰狞的鬼脸,这就是“鬼脸城”的来历。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17时19分,由北向南,我换了机位。有两个年轻人用手机在互拍。

尽管天色已晚,依然能够看清楚这依山而筑的“石头城”。我赞叹古人的艰辛、智慧、和巧夺天工,你看:赭红色的砂砾岩和城墙浑然一体,山中有墙,墙中有山,城砖砌在山体中,山体镶在城砖里。这画面在暮色和灯光下更加显得美轮美奂。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17时24分,天幕渐蓝,如果仔细去看,白云还是有些不舍离去呢。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再看此时,17时28分,我感觉这时天空的蓝色恰到好处了,整个鬼脸城在新的光源陪伴下,天空、城墙、岩石、水面进入了夜幕下的最佳境界。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17时30分,我向后退了几步,天色很快暗了下来,这时,整个石头城的面貌,尤其是倒影,清晰地展现出来。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17时37分,拍下了“鬼脸”南边的山体城墙及向南的延伸。那天基本无风,水面像镜子一样。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17时43分,天色越来越深,基本上靠灯光来照亮和烘托整个城墙。我又向北挪动了一下,这个位置构图,可以向柳枝借点前景。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天完全黑下来了。在收工前,我专门拍下了这张有典故的画面:“鬼脸”前约10米处有一长方形水潭,在这个角度可以看到“鬼脸”倒影。过去没有灯光,在深夜的月光下,微风使“鬼脸”在潭内会晃动,现出魔幻般的“鬼”形,感觉阴森和恐惧。因而“鬼脸照镜子”----就从很久很久以前的老南京人那里,流传下来了。

因为突然发现更换了灯光,才有了这一次临时动议的拍摄。因此多说几句:总的感觉,新的灯光比以前的好。均匀、柔和,光线散射的效果不错,避免了过去灯光直接照射处出现的“死白”现象。新光源的色温也不错,还原彩色比较好,而过去的灯光有些偏红偏黄。你看了下面的照片就知道了。

———————————————————————————————————————
在编发这组照片图文的时候,我想起了过去多次拍过的鬼脸城夜景,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色不同,正好在这里一块儿做个回顾,也算是来个对照。有时候,纪实的作用就是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前后对比。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4年5月11日19时09分。也是在灯光刚刚点亮之时。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4年5月11日19时03分。城墙顶上有一条轮廓灯。火红的石榴花告诉我们,正值初夏。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2年5月10日21时03分。灯光偏红偏黄。衣着夏装的姑娘在看智能手机。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2年5月10日21时05分。照片右边的灯光直射处过曝死白。一对情侣在水潭边。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2年5月10日20时55分。色彩还原不很好。抓拍:吹----笛子,拉----手风琴,唱----歌。“吹拉弹唱”差了一项哦。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9月20日19时11分。秋季,中秋节的第二天,天色不错,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4月26日21时16分。春末时分,那天的月亮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亮,这么圆。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2年4月28日20时39分。过去有轮廓光也不错的,你看,加上倒影,是不是像一把大提琴啊?可惜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景致了。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8月30日21时55分。盛夏时节,快10点了,这对年轻人还在这里交流。(10秒曝光,8的光圈,ISO100)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8月30日21时34分。夜晚加上黑白片,这城墙显得格外地“拔高”。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8月30日20时13分。晚上8点多钟,大人带着孩子在水边。
据史料,唐代以后,长江开始离开这石头城日渐西移,刘禹锡【石头城】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8月30日21时49分。顺着石板小径、水潭,视线渐渐向上:城墙、鬼脸、天空、苍穹......。(灯光直射出的过曝和死白,在黑白片上也躲避不了。)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8月30日21时47分。夜晚的风,吹的鬼脸城前的水面,在慢门长曝下,宛如绢丝一般柔顺。(曝光10秒,光圈8,ISO100)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据说,当年诸葛亮途经这里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这“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由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南京!

这是我今年1月22日18时由西向东俯拍的。照片下部是石头城的城墙,中部是清凉山的西坡,上部是今天高楼林立的南京城。

在我的视野和思绪里:暗淡朦胧之中看到的城墙和山林,令人遐想远古;城墙里面高楼林立的灯火阑珊,又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今天……沧海桑田,乾坤人世……两千三百多年啊,从“金陵邑”的一小块城池,变成了如今国际化大都市,人类的文明史,好像弹指一挥间...…!

        据考,最早的南京城就在这里:清凉山至八字山之间,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四十七年的历史。那是在公元前333年......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那是在公元前333年,楚灭越后,楚威王在此石头山(清凉山)设“金陵邑”。后来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悬崖峭壁上的城墙,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当年滾滾的长江在此石头山下,围绕石头城蜿蜒,然后向东一路奔腾入海……。  因此,南京的著名别称----"石头城”,就源于这里。


趁着周日(11月16日)难得天空通透,傍晚前,我来到石头城公园散步。当我随手拍完这张照片后,突然发现鬼脸城下的轮廓灯光更换成LED的了。我很好奇新的灯光是什么效果,因此确定放弃饭点,从灯光点亮开始,一直拍到夜幕落下。也就有了下面的这些照片。

在16时50分我拍完上面的鬼脸城正面之后,先记录下了这个固定在地上的LED灯,此时我看了一下时间:17时07分。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正当我选择视角的时候,17时14分,灯光开始点亮了,我上下左右地看了一遍,这灯光感觉和过去不一样,抓紧先拍下了一张:淡蓝天空下的鬼脸城,游人散去,静悄悄的。

焦点自然落在了椭圆形的石壁上:长约6米,宽3米,因为长年风化,砾石剥落,岩石表面坑坑洼洼,斑斑点点,中间还杂着紫黑相间的岩块,怪石嶙峋,远看隐约可见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狰狞的鬼脸,这就是“鬼脸城”的来历。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17时19分,由北向南,我换了机位。有两个年轻人用手机在互拍。

尽管天色已晚,依然能够看清楚这依山而筑的“石头城”。我赞叹古人的艰辛、智慧、和巧夺天工,你看:赭红色的砂砾岩和城墙浑然一体,山中有墙,墙中有山,城砖砌在山体中,山体镶在城砖里。这画面在暮色和灯光下更加显得美轮美奂。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17时24分,天幕渐蓝,如果仔细去看,白云还是有些不舍离去呢。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再看此时,17时28分,我感觉这时天空的蓝色恰到好处了,整个鬼脸城在新的光源陪伴下,天空、城墙、岩石、水面进入了夜幕下的最佳境界。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17时30分,我向后退了几步,天色很快暗了下来,这时,整个石头城的面貌,尤其是倒影,清晰地展现出来。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17时37分,拍下了“鬼脸”南边的山体城墙及向南的延伸。那天基本无风,水面像镜子一样。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17时43分,天色越来越深,基本上靠灯光来照亮和烘托整个城墙。我又向北挪动了一下,这个位置构图,可以向柳枝借点前景。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天完全黑下来了。在收工前,我专门拍下了这张有典故的画面:“鬼脸”前约10米处有一长方形水潭,在这个角度可以看到“鬼脸”倒影。过去没有灯光,在深夜的月光下,微风使“鬼脸”在潭内会晃动,现出魔幻般的“鬼”形,感觉阴森和恐惧。因而“鬼脸照镜子”----就从很久很久以前的老南京人那里,流传下来了。

因为突然发现更换了灯光,才有了这一次临时动议的拍摄。因此多说几句:总的感觉,新的灯光比以前的好。均匀、柔和,光线散射的效果不错,避免了过去灯光直接照射处出现的“死白”现象。新光源的色温也不错,还原彩色比较好,而过去的灯光有些偏红偏黄。你看了下面的照片就知道了。

———————————————————————————————————————
在编发这组照片图文的时候,我想起了过去多次拍过的鬼脸城夜景,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色不同,正好在这里一块儿做个回顾,也算是来个对照。有时候,纪实的作用就是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前后对比。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4年5月11日19时09分。也是在灯光刚刚点亮之时。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4年5月11日19时03分。城墙顶上有一条轮廓灯。火红的石榴花告诉我们,正值初夏。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2年5月10日21时03分。灯光偏红偏黄。衣着夏装的姑娘在看智能手机。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2年5月10日21时05分。照片右边的灯光直射处过曝死白。一对情侣在水潭边。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2年5月10日20时55分。色彩还原不很好。抓拍:吹----笛子,拉----手风琴,唱----歌。“吹拉弹唱”差了一项哦。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9月20日19时11分。秋季,中秋节的第二天,天色不错,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4月26日21时16分。春末时分,那天的月亮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亮,这么圆。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2年4月28日20时39分。过去有轮廓光也不错的,你看,加上倒影,是不是像一把大提琴啊?可惜现在已经没有这个景致了。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8月30日21时55分。盛夏时节,快10点了,这对年轻人还在这里交流。(10秒曝光,8的光圈,ISO100)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8月30日21时34分。夜晚加上黑白片,这城墙显得格外地“拔高”。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8月30日20时13分。晚上8点多钟,大人带着孩子在水边。
据史料,唐代以后,长江开始离开这石头城日渐西移,刘禹锡【石头城】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8月30日21时49分。顺着石板小径、水潭,视线渐渐向上:城墙、鬼脸、天空、苍穹......。(灯光直射出的过曝和死白,在黑白片上也躲避不了。)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2013年8月30日21时47分。夜晚的风,吹的鬼脸城前的水面,在慢门长曝下,宛如绢丝一般柔顺。(曝光10秒,光圈8,ISO100)

夜幕降临时的鬼脸城&石头城。

据说,当年诸葛亮途经这里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这“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由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南京!

这是我今年1月22日18时由西向东俯拍的。照片下部是石头城的城墙,中部是清凉山的西坡,上部是今天高楼林立的南京城。

在我的视野和思绪里:暗淡朦胧之中看到的城墙和山林,令人遐想远古;城墙里面高楼林立的灯火阑珊,又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今天……沧海桑田,乾坤人世……两千三百多年啊,从“金陵邑”的一小块城池,变成了如今国际化大都市,人类的文明史,好像弹指一挥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