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堪称食品圈分手季,达能、统一、中粮、健力宝、五谷道场、金帝、乐百氏等企业均为“情”所困,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这些“不幸”的案例。 推荐歌曲:许嵩《不煽情》 法国达能集团11月15日向媒体确认,因“调整业务发展策略需要”,将乐百氏品牌及分别位于广州、北京、天津、成都、重庆和中山的6家乐百氏工厂整体出售给盈投控股。 2000年3月,达能集团一举收购乐百氏92%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彼时乐百氏被誉为“全国乳酸奶第一品牌”,已成为中国饮料行业成长迅速的企业之一。作为食品饮料行业为数不多的“驰名商标”,乐百氏旗下曾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如乐百氏奶、AD钙奶、乐百氏纯净水等。然而收购近16年来,达能不断剥离乐百氏旗下业务板块,使乐百氏只剩下饮用水这一业务,其在国内饮用水市场的份额也不断下滑。乐百氏在达能手中却并未做大做强,反而迅速萎缩。 未来: 业内分析则认为,达能为了保护旗下水品牌“益力”,收购乐百氏16年来有意将其压制、“边缘化”,最终导致乐百氏品牌逐渐没落,此次剥离可能为乐百氏带来更多生机。 接盘侠盈投控股因其公开资料极少显得颇为神秘。除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盈投旗下还拥有净水器国家驰名商标“安吉尔”及“嘉年印刷”等知名品牌。 经过走访发现,安吉尔净水器在华南地区市场表现较好。因此,在接受乐百氏以后,盈投方面会在桶装水领域对两者进行资源嫁接和渠道整合,将对乐百氏品牌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同时也会有新的思路和投入,可以预见出售完成后乐百氏的前景会比之前好很多。 同时,乐百氏瓶装水业务此前已被叫停,乐百氏将会继续保持在桶装水领域的优势,然后伺机瞄准品牌打造所需的瓶装水的市场,和安吉尔的业务形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业内人士也分析,当前不乏一些老品牌重新出现并焕发生机,虽说乐百氏在市场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但很难再现当日荣光,加上在如今的大健康趋势下,矿泉水要更有发展一些,而乐百氏是纯净水,因此乐百氏品牌整体拉升尚需时日。
推荐歌曲:张学友《怎么舍得你》 昔日“中国魔水”健力宝在归至统一旗下10年后,由统一以人民币9.5亿元,将其持有“佛山市三水健力宝贸易”100%股权出售健力宝集团,改由中信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接手。 健力宝作为国内最早的含电解质的饮料,因为赞助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以及成为 1987 年第六届全运会的专用饮料而走红全国。并且从 1991 年至 1996 年,健力宝集团囊括全国饮料行业销量及利润的所有第一名。最终还是难逃被再度易主的命运。 如今为何要抛售?对此,统一方面给出的解释是:一方面健力宝集团方面希望回收健力宝品牌经营权。“由于健力宝集团授于健力宝贸易在中国地区品牌专属授权将于2016年12月到期,而健力宝集团大股东计划将健力宝品牌生产、贸易一致化。”而另一方面则是双方对品牌定位的差异所致,“面对中国进入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健力宝集团大股东坚持‘健力宝’应定位为民族品牌的历史地位,统一企业则希望重新赋予‘健力宝’新的产品内涵和品牌精神。” 对于统一的解释很快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统一近年来一直在剥离不良资产,开始逐步聚焦自己的主业。从营收和利润来说,健力宝给统一带来的贡献不大,而当副品牌不能给统一带来营收上的红利,剥离一定是必然的。” 由于这几年整体市场环境不好,统一业绩在2015年出现短暂回升后,2016年表现并非很好,因此,统一肯定会选择剥离一些品牌,旨在更好地聚焦自身的主营业务。 未来: 接手健力宝贸易的9.5亿元资金全部来自为国务院直属国家授权投资机构“中信资产管理”旗下的“北京淳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虽然在此次交易后,健力宝集团将会与中信集团旗下的专业投资平台公司合作,负责“健力宝”品牌及产品的生产推广,给健力宝品牌带来“第二次腾飞”。但在业内专家看来,中信接盘后首先要解决体系、产品线、渠道伙伴和团队四大问题,若无颠覆性的动作,健力宝未来很难东山再起。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健力宝这几年并没有太大的作为,目前已经失去了全国品牌的地位,没有核心产品,全国销售范围也很狭窄,未来很难东山再起。中信接盘健力宝品牌对于后者帮助并不大,反而健力宝对于中信来说将是一个“烂摊子”。 有健力宝经销商也表示,健力宝一直有独立的生产和经销团队,但在品牌推广等方面弱于进口品牌。如果接手方不改变公司经营模式和产品,其经营状态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同时,高正集团总裁特助谭迅则表示,从总体来看,健力宝对华东、华中等消费大区的客户开拓和投入还不足,任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介于之前健力宝所累计的资源和成功经验,未来可以把运动功能饮料作为切入点。 推荐歌曲:慕容晓晓《爱情买卖》 2016年5月9日下午,统一企业中国公告称,以12.91亿元将今麦郎饮品47.83%股权转。这次出售后,统一将不再持有今麦郎饮品任何股权。 统一退出今麦郎,由属于“亚洲最大独立私募基金”、“亚洲最佳私募”以及领先的食品饮料私募经验的骏麒资本(Affinity Equity Partners, 简称“Affinity”)投入2亿多美金入股今麦郎饮品,业界分析认为,一方面是今麦郎这几年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统一已经得到了满意的投资回报,不想再继续留在今麦郎等待其上市获得收益,而是选择退出,收回投资,为本公司带来正数现金流量,继续做自己的饮料与方便面业务,提升资产利用率。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同业竞争,统一主业在方便面、饮料,而今麦郎业务也在饮料、方便面,统一与今麦郎具有“同业竞争”。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统一和今麦郎当年联姻,统一想借用今麦郎在三四五线区域资源,今麦郎也想攀高枝,利用对方的品牌、技术等。然而走到一起后发现,统一扮演的不过是财务投资者角色,经营、研发、生产等均由今麦郎自建团队负责,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对双方来说都捞不到什么好处,分手也就是必然。 相关专家认为,私募入局充分证明了资本市场依然对于今麦郎饮品乃至中国的饮料市场“心仍未冷”。目前,今麦郎饮品的主要产品包括了深层泉水、茶饮料、维生素饮料、果汁等。下设7个分公司14个子公司,建立了14个生产基地,共有国际先进生产线52余条。目前,产品打入全国28个省份,累积打造58万家终端店。
推荐歌曲:王志文、江珊 《想说爱你不容易》 场由中旺集团2004年创立的五谷道,因其在2005年提出“非油炸”概念一炮走红,2006年就做到了15亿元的销售额。但现在中粮五谷道场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及5367.947822万元债权正在北京产权交易所里挂牌转让,“转让价格面议”,“转让条件待定”。这是五谷道场遭遇的二度易手,但这项交易至今仍无受让方。 当年康师傅曾表示愿出资5亿元收购五谷道场的收购流产后,五谷道场资金链断裂,引发2008年五谷道场全面停产,公司提出了重整申请。2009年中粮集团以1.09亿元的价格取得了该公司100%的股权,成为重组投资人。 收购五谷道场后,时任中粮董事长的宁高宁曾表示,五谷道场的目标是在方便食品市场占领30%份额,至少要有10亿元的销售额才能被消费者记住。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粮请来康师傅创始人之一,曾任华丰方便面营销总监、白象方便面总裁的宋国良任总经理,并在2011年向五谷道场拨了2亿元支持资金。但这些举措都没能见效,据五谷道场在中粮入主后始终没有实现盈利。在披露的五谷道场最近两年的经营数据(由于五谷道场没有并入中粮旗下上市公司内,7年来的经营数据无法得知)中可以看出,其营业利润和净利润都为亏损状态。 在其挂牌信息上记者看到,2015年,中粮江西天然五谷食品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仅为2.7万元,营业利润为-437.18万元,净利润则为-436.94万元;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6万元,营业利润-34.38万元,净利润为-34.38万元。 中粮集团当前正在聚焦核心业务,施行淘汰退出非主业不良资产的战略,而五谷道场可能一直是中粮的拖累,由此,五谷道场会像金帝巧克力、君顶酒庄等资产被剥离也不足为奇。五谷道场是目前中粮旗下唯一的方便面品牌,一旦接盘侠出现,就意味着中粮退出了方便面市场。 但就目前整个方便面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要找到五谷道场的接盘者并不容易。 2016年中国方便食品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方便面产业已连续下滑了四年,而调整还在继续。去年中国内陆方便面总产量362.49亿份,较上年下跌8.54%;销售额490.91亿元,同比下跌6.75%。而这种调整仍在继续。根据其对全国22家方便面企业的统计,有9家都出现销售下跌,多个品牌已经开始调整经营方向。 五谷道场最后的接盘侠会是何方神圣?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推荐歌曲:张学友《心如刀割》 世界五百强中粮集团发展巧克力业务被业内一致认为是相当明智的决定,中国人均巧克力的消费量不到日本的10%,不及欧洲的1%,而中国有13亿人,每人买一块巧克力,就是一个天量的市场。 作为中粮羽翼下的巧克力金字招牌金帝,自1991年上市以来,巧克力作为浪漫、小资的代名词,市场接受速度很快,其市场年均增长20%左右,这样的增速已经维持了近20年。市场占有率曾位居全国第二。依托中粮集团原来的主营业务优势,金帝巧克力推向市场的时候,陆续在主要城市建立分支机构,通过直销的方式,将巧克力铺向全国终端。在最辉煌的时候,金帝做到了国产品牌第一名,把德芙等外国品牌加进来,金帝也能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第二的宝座。中粮金帝员工总数多达700~800人,仅深圳市场,一年销售可以做到3000万~4000万元。2012年,金帝全国市场做到了6亿元左右的销售额,10亿元,看上去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如今中粮金帝分崩离析,导致员工与公司对簿公堂,经销商怨恨交加,25年的金字招牌当年辉煌飘散殆尽,中粮集团强大羽翼下的金帝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 2012年前后,就在金帝扩张势头一派大好的时候,中粮内部的一场改革,让金帝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我们不是被对手打败,是自己做烂掉的。”一位中粮金帝的老员工这样感叹到。 由于中粮旗下品牌众多,产品线五花八门,为了形成合力,中粮将饮料、食用油、葡萄酒、巧克力等快消品统一管理。与其他品类相比,巧克力虽是高消费弹性的产品,产品毛利高,但论规模则不值一提。加上业绩考核指标是销售金额,各地经理要做高业绩,自然而然的选择是将主要资源投放到食用油这样的大宗产品上,盘子小的巧克力,很自然地被边缘化。来自市场一线的声音传不到核心高层,业绩压力下,金帝管理层频繁更换经销商,引发销售渠道混乱,导致金帝的业务一落千丈。 2015年下半年,中粮金帝要重组的消息给金帝带来一线希望,而最终的结果却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金帝重组的核心,金帝食品深圳工厂所有的地块被规划为一类工业用地。按照最新的土地市场行情,金帝食品的这块地市值预计达到21亿元。如果按市场价卖出去,20多亿的卖地收入,全部投入到金帝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金帝复兴的可能性不小。 “正是因为金帝的地块太值钱,才导致了中粮的意外安排。”中粮最终选择将金帝地块最终作价6.1亿元卖给中粮地产,让翘首以盼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金帝员工和经销商大失所望,金帝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梦想最终成为泡影。 在金帝土地处置定案后,“金帝”品牌相关资产今年6月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金帝卖给谁?没有人接盘的话,中粮自己还做不做金帝?前期投入的市场费用和库存怎么处理? 自今年4月停产后,费用也停止投放,市场管理人员也已离职,造成金帝市场运营瘫痪,现在信息流通迅速,各大终端都已得知公司卖出,现在都在要求退货,经销商无力自行消化库存。而更加严重的是金帝的供货已经无法稳定持续,卖场如果长期断货,金帝会被强行清场,剩余的库存也有可能低价处理掉,拖得时间越长,金帝这个品牌越不值钱,销售渠道对于金帝来说,是核心竞争力,销售渠道一旦因为决策拖拉垮掉后,金帝的品牌价值将所剩无几。金帝有20多年的积累,虽因动荡受损,但是市场知名度还在,业务团队的心气还在,再拖下去,金帝必死。 金帝现已被业内称为中粮集团的“弃子”,有观点认为中粮“断臂”后或可“轻装上阵”,但退出巧克力市场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针对近年来国内食品企业被收购后“由兴转衰”的事例频现,朱丹蓬表示,关键看收购方是出于什么目的进行收购的,建议企业在与收购方“联姻”时一定要将实质内容洽谈好,否则难免遭遇“由兴转衰”的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