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岁还一无所成,真的很可怕吗?

 鼠标快跑 2016-12-18



台湾104人力银行

为调查目前年轻一代的就业情况

请来多名企业高管

并递上3份遮住名字的简历



第一份求职简历A先生

因为没有工作经验

被全员否决





第二份求职简历B先生

做过洗车员、面包学徒、菜市场学徒等工作

但因为只有中学学历

所以也被否决


第三位求职者C比较特殊

每个高管看到的'C'都不是同一个人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

每一个“C”也都被拒绝


  这次实验的转折发生在

这三位求职者简历上封住名字的标签被撕掉的时候



等大家看清简历上的名字,才发现

原来被吐槽“学历好但没工作经验”的A

是到36岁才正式开始自己电影事业的大导演李安




被诟病“打工无数但学历低”的B先生

是曾勇夺世界面包大师赛第一名的面包师傅吴宝春

现在面包店开遍全台湾



最后那个“每个都不一样“的C

则包含了很多人

其中一个被嫌弃“简历普通,29岁才工作一年”的

其实是一个面试高管最好的兄弟。


被诟病“一个月换一份工作”的

则是一个面试高管从小看到大的朋友家小孩


而被苛责“刚毕业,就要求薪资3万2新台币”的

竟然是一个面试高管的女儿


这个实验设置这样戏剧性的大反转

只为证明一点:

每个人的很多优点,是无法通过简历看出的。

因此HR应该给更多年轻人机会



这个实验是台湾公益短片

《Be A Giver》

给予者


这个公益片最近被转的很凶。


曾经有人说,25岁的年轻人,除了年轻一无所有。


但其实我觉得如果把正常人的职业生涯末端设定到60岁,那么25岁一无所有其实是最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不过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到处是价格大战、某某公司拿到ABCDE轮融资、新三板上市的新闻,年轻人确实很容易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但年轻人与其给自己灌鸡汤,喊着“年轻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


不如把姿态放低一些,深耕内功。正视自己的一无所有,并把能改善的缺陷慢慢填平。


不麻痹自己,也不过分焦灼,成功不一定只是去纳斯达克敲钟,实现自我价值,哪怕月薪5000,你也可以很独特很快乐。


来源:职场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