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层次分析法

 cocosyl 2016-12-18
国际关系理论方法即level of analysis,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最早由肯尼斯·华尔兹在1959年出版的《人、国家与战争》中提出。在书中,华尔兹从人性、国家、国际体系三个“意象”(image)对战争根源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开创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方法。而第一位将层次分析法作为方法论提出来的则是戴维·辛格。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层次分析法

  • 外文名称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类别

    国际关系理论方法

  • 最早提出者

    肯尼斯·华尔兹

 基本介绍

1961年,他在《国际关系中的层次分析问题》一文中,把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划分为两大层次:国际体系与民族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国家。辛格之后,国际关系研究者越来越注重层次分析方法的完善和使用,分析层次越来越系统,层次间隔越来越小。詹姆斯·罗斯诺提出了5个分析层次变量:个人、角色、政府、社会、国际系统。

后来,布鲁斯·拉西特和哈维·斯塔尔发展了罗斯诺的层次体系,提出了从宏观到微观的6个层次,依次是:世界系统、国际关系、国内社会、国家政府、决策者角色、决策者个人。世界系统指国际行为体所处的世界环境,如国际系统结构和进程、世界科学发展水平等;国际关系指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国内社会指决策者所处的国内社会环境,如社会的富裕程度、利益集团的行为特征、社会成员的素质等;国家政府指决策者所在政府的性质和结构,如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的安排等;决策者角色指决策者的职务;决策者个人指决策者的性格、价值观念等纯属个人的因素。

这6个层次涵盖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面,使研究分工更加具体、分析更加细致、研究体系也更加完整。究其本质,国际关系的分析层次实际上有两重涵义:1、不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解释来源”(自变量)所处的位置。2、不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研究对象”(因变量)所处的位置。从本质上讲,层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究者更好地辨别和区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各种变量,从而使研究者能够在不同的变量间建立可供验证的关系假设。

 国际关系

 个人

在词典中的解释是一个人(和集体相对的概念),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先有个人,后有国家,个人是组成国家的基础单位。国家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个人,也就没有人口,没有人口也就无从谈国家的建立。

 国家

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其两大职能是阶级统治社会管理。国家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也必然随着生产力发展而走向消亡。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主权、政府、人口和国土。

 地区

地区主义总体上是一种强化各种联系的趋势,常常是一群地理位置临近的国家,为了发展它们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与目标所进行的互动与合作。

地区主义建构需要一定的条件。

(1)形成共同意识。这些国家常常认同地区的地理空间,文化的相似性或者相同的意识形态、共同的威胁观念和共同的政治体系与价值等方面将使这些国家形成一种独立的文化意识或共同体感。

(2)形成共同的制度化框架。通常这种制度化框架最终的体现是形成正式的地区组织,但地区组织构建是现代地区主义的基本层面,而制度的建设是地区主义的核心,制度框架可以促进成员国沟通信息、增进理解,减少成员国制定相关政策的交易成本

(3)成员国形成共同行为取向。共同意识和共同制度化框架将促使成员国的行为趋同。这些共同行为取向将使成员国形成一致的政策决策, 共同面对本地区之外行为体,增加成员国对外部的权势,强化地区主义共同特性。

二战后地区组织的发展主要有三种形式:

(1)综合性地区组织,是指其广泛的行动和目标跨过政治军事和经济社会这种两分法界线的地区组织,如美洲国家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和非洲统一组织;

(2)军事联盟型组织,是指那些以军事政治为中心定位,提供反对外部行为者的安全性组织。

(3)功能性组织是指那些提供经济、社会和政治合作,不涉及或较少涉及安全因素的组织,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冷战之后,地区主义不再局限于相当狭隘的安全和经济目标。它所关注的内容和要求实现的目标不断增加,涉及建立在地区基础上包括人权、民主、环境和社会正义的跨国社会和文化网络等方面。随着内容和目标的增加与扩展,它体现了对国家内部事务的介入性。

亚洲地区主义面临的问题:

地区认同感弱;国家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导力量。

 国际体系

体系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关系学中,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沃尔兹体系界定为“一组互动的单位,由结构和互动的单位构成”,其中包含了体系和体系单位两个基本因素。

国际体系不同于国内体系,其秩序原则是无政府性;国际体系的单位——国家,是享有国家主权自主的政治单面临着相同的任务——确保生存,不同之处只有一个,即国家实力的大小。因此,在决定国际体系结构的三个重要原则方面,只有权力分配是可变因素,所以沃尔兹的体系结构就被定义为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大国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单位,因此国家体系的权力分配主要是指体系中大国之间的权力分配。

而权力是指国家的物质能力,即“经济、军事和其他能力”,因此,国际体系结构就是指体系中大国之间的物质实力分配,并提出“极”的概念来表示国际体系结构的根本特征。例如,一个大国统治国际体系的结构称为单极结构,两个大国统治国际体系的结构称为两极结构,四五个大国对国际体系有着大致相同的影响的结构则称为多极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