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日前报经省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规划提出,支持河北中医学院建设成为中医药大学。 力争升格为中医药大学 在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河北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姜建明表示,我省将着力推进河北中医学院建设,重点支持其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增加学科门类,调整专业设置,提升办学质量,力争升格为中医药大学。 河北中医学院概况 河北中医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建校50多年来,培养了2万余名高级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坐落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拥有杏苑和橘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7.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1956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保定市兴建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 1958年河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并入,定名为河北中医学院; 1962年迁至天津,与天津中医学院合并; 1969年迁至石家庄,与河北医学院合并组建河北新医大学; 1983年,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 1995年与河北医学院、石家庄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北医科大学; 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恢复独立建制。 2014年10月,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议,河北中医学院成为省局共建高校。 2014年11月被确定为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 《河北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还有这些好消息与你息息相关↓↓↓ 今后看中医更方便 每市均建三甲医院 强化公立中医医院建设,改善省中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每个设区市均建有1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所有县中医院达二甲 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完成基本建设任务、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普遍建设“国医堂” 规划提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的乡镇卫生院建有国医堂。 据介绍,2014年,我省即提出要利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建设1000个高标准的国医堂。“国医堂”建筑风格以古色古香的中式风格为主,内部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被称为“老百姓家门口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按照国家要求,我省将继续大力推进国医堂的建设工作,让河北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建设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 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建设。推进省市级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完善县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设置,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治未病科(室)。 家门口能看京津名中医 鼓励京津知名中医医院与我省中医医院深入合作,通过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带动提高我省中医诊疗水平。 中医人才培养有实招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我省将全面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健全以“5+3”(5年中医学本科教育+3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中医学专科教育+2年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标准化、规范化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体系。 到2020年,培训中医住院医师总数达到2400名左右,力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医临床医师接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评选“国医大师” 通过“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以及“教学名师”等评选,切实把代表我省最高水准的医学大家推向全国。 继续评选河北省名中医。 通过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着力培养500名传承型中医药人才,建设100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京津进修1年 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我省将大力实施县级中医医院临床技术骨干培养项目,将项目学员分别送往北京、天津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进行为期1年的进修,“十三五”期间为每个县至少培养5名临床技术骨干。 免费培养农村定向医学生 通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途径,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培养; 通过对在职在岗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专业知识与技能轮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支持两高校建海外中医孔子学院 重点加强与捷克等中东欧国家中医药合作,支持华北理工大学、河北中医学院等建设海外中医孔子学院。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到海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和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扶持安国中药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打造国家级中药出口示范基地。 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 建设省中医药博物馆、省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体验中心、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推动各市建设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 让中医国宝发扬光大,为咱河北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好更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加油点zan! 来源:河北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