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宾得的黑科技--评述宾得K3II--更新开启/关闭超解析的对比--更新手持超解析 // qw0358

 迷糊128 2016-12-18
宾得的黑科技--评述宾得K3II--更新开启/关闭超解析的对比--更新手持超解析
 
作者:qw0358

看到有网友将K3II的防水功能在雨里面长时间拍摄导致K3II挂了。

需要声明的是,IPX的防水等级里面,除了最高级都,其他是短时间防水的,比如半小时、一小时的。

宾得的机器短时间防水没事,下大雨长时间使用就相当于泡在水里面了,还是要小心的。

我自己的机器,K3、K3II、645Z脏了都是直接用水冲冲,这其实也是短时间防水。

请各位不要学我。



前言

这篇评测里面讲到的K3II拥有现今APS最强大的照片输出效果,

对比机器是D800,友情参与是K3,

对比拍照用到的镜头大家就不用怀疑了,我也没有狗头

D800用的镜头是85 1.4G和24 1.4G

K3II用的镜头是20-40limited和55*1.4

由于无忌的照片限制(当然,也没有哪个论坛不做照片大小限制的)

所以,这篇评测里面的照片基本上都是需要用baidu云盘下载的,

而且文件都还不小,

D800的RAW是40多M一张,

K3II的超解析的的RAW是100多M一张,

两个机型的JPG一般都是十几M一张。

所以,各位看官如果没有baidu云盘的账户的话,我建议先申请一个吧。

申明一下,下载的所有片都是原片,无裁无P。

我写评测其实前后文章之间是有些许关联的,

在写K3II之前,先把以前写的帖子整理一下:

关于富士的:

威联通磁阵的评测: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55422-1-1-2.html
MK320的评测: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63479-1-1-2.html
nisiND1000的评测: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118341-1-1-2.html

关于本次K3II的评测,强烈建议大家先看看我之前写的K3评测,因为K3II延续了不少K3的东西,而其中相似的地方(比如镜头、比如镀膜、比如摄影器材选择)我就不会重复写了。



第一章 还是旅游机,且是最好的旅游机

在K3的评测里面我就说过,K3是当时最好的旅游机。

详细论述请参看K3评测的第一章到第六章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376353-1-1-2.html
这里我就不重复叙述了。

时隔一年半,现今,我认为最好的旅游机是K3II。

对于旅游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1、三防,主要是防水,能防水的话,防尘也就做到了;
2、体积要小,但也不能太小;
3、价格要低,丢了不至于跑上海去爬金茂大厦;
4、APS底,至少不能小于M43底;

关于上面4点的结论,我一个个来说

第二章 旅游机必备之三防

因为工作原因,我出差多,一年基本上都在飞来飞去。

对于旅游机器的选择有发言权。

旅游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防水,而且防水等级越高越好。

能防水当然也能防沙尘了。

下面是我在K3评测里面举的几个例子:

如果你去看看丝绸之路,恭喜你,漫天的细沙,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沙漠太热,要去山区,恭喜你,山上随时一场倾盆大雨,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要腐败的海岛游,恭喜你,细沙+倾盆大雨随时恭候,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我要去发达国家,恭喜你,有各种红酒、咖啡招呼你,一不小心你的机器就见了耶稣,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我要去亚非拉,恭喜你,所有不确定性因素全部齐全,尘土满天飞比比皆是,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我去南极总行了吧?恭喜你,除非你永远不将机器放地上。好吧,你说我邮轮玩总行了吧?

我会告诉你,我的D3000就是报废在船头浪上。

举这么多例子,就是为了说明,旅游,其实一切皆有可能。

君不见NC的专业机、专业镜头全是耐候的?

人家为什么这么设计?

就是因为野外操作不能让机器束缚人不是吗?

否则你带相机干什么?

前面举的例子有点夸张。

轻度旅游的时候,旅游相机最常遇到的敌人其实是冰淇淋和可口可乐。

对于防水的机器,比如K3或者K3II,你放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冲冲就行啦。

但是,没有防水的机器可就麻烦了,尤其渗到转盘、按钮里面去的可乐、果汁之类的,会造成接触不良和机械黏粘。

所以,旅游相机第一要务就是需要三防机器。

K3II的防水很不错,和K3一样,下面就是我将K3II放水龙头冲洗的照片

要知道K3可是可以防水蒸气的(详细论述请参看K3评测)在IPX标准中,防水蒸汽是最高等级的放水了,所以,水龙头下面冲洗K3II其实是小菜一碟。




第三章 旅游机必备之体积

旅游机要求体积要小,重量要轻。关于体积,可以参看下面的照片:



K3II+2040的体积其实很小,比GX7+1235差不多。

但是和GX7+1235体积差不多的单反就很少了,屈指可数。

即便是XT1+1855也是比GX7大一圈了。

有人肯定会说单电,好吧,这样讲起来就复杂了。

建议大家看看我之前K3评测里面关于相机选择的几章内容。
如果不打算看K3评测的话,我将里面的文字东拼西凑一下,虽然不能说的太透,但也差不多了,想了解更多的朋友还是要看看K3的评测:

半导体感光元件对于光线的入射角度要求是比较苛刻的。

银盐时代的胶片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但是,CMOS有一个感光井的存在,因此入射光线和CMOS的夹角不能太小,或者可以说成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太大。

当然这个要求在CMOS的中央区域不存在问题,但是边角就提高了对镜头或者CMOS的要求。

对应这个问题,有三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是leica的边角倾斜CMOS,这种CMOS本身是平的,但是,边角的成像原件是向中间倾斜的,以适应leica价值不菲的老镜头。

这种解决方案的最大问题是成本太高。

目前能提供这种CMOS的柯达也已经倒闭了。

而且,leica也宣称,自己的CCD用一片少一片。

所以,这种解决方案除leica外未见别的厂家使用。

第二种是边角弯曲CMOS,这种CMOS本身有一定弧度,这种解决方案的最大问题是,CMOS本身并不是一个柔性的平面,换句话说,这个弧度在目前的工艺和材料下是不可变的。

因此,对于这种CMOS需要专门设计镜头以适应。

所以这种CMOS并未用于可交换镜头的数码相机。

第三种就是重新设计镜头,加大镜头最后一片镜片的直径,减少倾斜入射光线。反面案例就是SONY的NEX转接老镜头,尤其是广角旁轴老镜头的时候会发生边角泛红,并且,即便不发红,很多老旁轴名头的边角成像也是稀烂的。

FX微单的镜头仍然是全副或者APS的镜头。

由于考虑到法兰距的变短,需要镜头垂直入射更严格。

因此,最后一片镜片或者最后一组镜片的直径需要比大法兰距的单反更大。

因此,在相同材料和相同规格的前提下,全幅微单的镜头不可能比全幅单反来的小。

参看SONY的70-200F4OSS,和ZEISS35 2.8。

前者可以对比各家的长焦小三元,后者可以对比各家的35 1.8或者35F2全副镜头。

是不是要不然同规格更大体积,要不然同体积更低规格呢?

如果做到了同体积同参数,那么价格一定下不来,因为这意味着更好的材料和更高级的制作工艺。

因此,全幅微单用在旅游上,整套系统如果价格合理就不轻便,如果轻便就太贵,如果价格合理又轻便的话,素质就不会好。

上面是拼凑转载,下面再补充一点:

旅游机器还有一个握持手感的问题。

并不是越小的机身就越适合旅游,握持手感差的机器配上大而重的镜头更容易在旅游时滑脱

尤其是手上有油、有汗的时候,头重脚轻的机器配置是非常愚蠢的旅游用机。

所以,我认为微单的旅游方案并不比K3II的旅游方案来得好



第四章 旅游机必备之价格

因为旅游有很多不确定性,机器在旅游中损坏实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因此,旅游的人就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机器落海了,如果你的机器摔坏了,你需要用平常心来对待,至少不能几天吃不下睡不香。

K3II的价格不高,反正我能接受他完全损坏而不心疼,哈哈。

第五章 旅游机必备之APS

旅游纯拍风景的话,M43其实就可以了。

比如我以前旅游就带M43,因为我一边工作一边旅游。

但是,绝大部分使用者旅游的时候是需要拍人像的。

这时候,M43或者1寸的机器就有点底不够用了。

尤其是夜晚,M43的底和APS在ISO1600以上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1寸的就更差了,在我看来RX100之流无论光圈做得多大,夜晚是没法用的。

尤其如果要拍星芒或者光带,那么大光圈在夜晚就失去作用了,此时的成像质量还是靠底的大小来保证的。

全副用来旅游不是不好,而是太重。

机身重量的差异虽然有限,但是画幅变大导致镜头、配件、脚架全部跟着升级,结果会使得整套系统的总量一下子就上去了。

全副微单虽然机身轻便了,但是,FX微单镜头群的无力在这里被彻底的体现出来了。

关于镜头的选择请参看我之前写的K3的评测文章,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376353-1-1-2.html

因此,带人像的旅游或者带夜景的旅游最合适的还是APS系统。

考虑体积的话,我认为变焦才是根本。

宾得的镜头大多还比较小巧(比如我的HD20-40)

如果你问我带什么机器旅游?

我会告诉你,我很久以前带nikonD200+金圈,后来带D800+金圈,再后来带EM5+1250,再后来带EM1+1240或者1235,再后来带K3+WR头,我买K3II就是为了替换K3的,所以未来我会带K3II了。



第六章  K3II作为旅游机的新加成

在我看来,K3II实在是更加优秀的旅游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首先,K3II加入了GPS系统,这个功能对于旅游有独特的好处。

他可以将照片拍摄时候的经纬度记录在照片里面,用软件,比如LR就能在地图上点击小点点直接观看当时的旅游照片了。相当有趣。

第二就是K3II加入了像素位移超解析系统,APS旅游拍风景比全副差的地方就是风景,但是有超解析加持的K3II,其拍风景的照片已经比D800好了。

下面几章专门来论述K3II的这两个功能点。

第七章 GPS定位

K3II取消了机顶闪光灯,但是加入了GPS定位系统。

对于这点我还真不知道是好是坏。

好处是:

宾得终于把K3II定位成顶级旅游机了,加入GPS后,回家看照片能在整个地球上点来点去,确实方便。

我买的K3II是带GPS的,但是,未来的国行带不带还真不好说,因为,带GPS的相机必须去申请无线电管理协会的同意,而这就意味着成本增加。

坏处是:

偶尔小补光还要用小灯。

机顶位是最方便的闪光灯位,也是最垃圾的闪光灯位

网上大部分垃圾照片都是乱用机顶灯的结果。

而且GN十几的机顶弹出小灯我觉得基本没什么用。

所以,我宁可用高ISO获得有颗粒感的照片,也不愿意用机顶弹出小灯补光。

第八章 像素偏移超解析

该功能其实是K3II对比K3的最大不同,我觉得这个名字取的不好,“像素偏移”指的是手段,“超解析”指的是最终达成的结果。

但是这个结果描述太模糊,“解析”是什么?多厉害的解析叫“超”呢?

所以,才会有很多朋友认为这个超解析就是简单的照片拼接。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下面的文章我尽量写的通俗易懂,

还是看不懂的朋友只需要记住,宾得的这个像素偏移超解析相当牛就行啦。

牛到什么地步呢?

答案是拍风景比D800还要强。

如果将自然界的画面解构成一个个点的话,那么这个点可以是任何可见光的颜色,而,任意一个颜色都可以用三原色的不同构成比例表达,数码相机一般是RGB,当然原色不一定是三种,即便三原色也不一定必须是RGB。

(下面的讨论全部基于RGB的分色)

那么换句话说,自然界的任意一个点的色彩都应该由一个红、一个绿、一个蓝来描述。

而现在的CMOS一般来说是下面的样子(不考虑X3)





那么问题就来了:

最终输出的照片的一个点在物理上其实只对应了CMOS中一种有色点。

以红色为例(蓝、绿色也是一样的):

上图中遇上不是红色CMOS点的位置怎么知道红色分量是多少呢?

答案是数学插值。

最简单的插值算法是线性插值,说白了就是两个相邻红色点之间的红色分量平均分布。

复杂的插值算法会考虑更多相邻的物理红色点的分量计算得到。

比如: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二次曲线插值、N次曲线插值和立方卷积插值等等。

但是,无论怎么插值,绿色和蓝色格子里面对应的自然界真实色彩的红色分量都是估算出来的。

同样,绿色和蓝色也有一样的问题。

那么可以下结论的是:

传统CMOS成像中任意一个点的RGB三原色分量都有两个分量是估算得到的。

宾得发明的像素偏移超解析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认真看一下下面这个图:

我不懂日文,但是这个图还是能看得懂的。

这个图应该这样读

第一张图显示的是正常CMOS拍照的情况;

第二张图显示将CMOS上移一个像素拍照的情况;

第三张图显示将CMOS上移一个像素后右移一个像素拍照的情况;

第四张图显示将CMOS上移一个像素后右移一个像素后下移一个像素拍照的情况;

四张照片拍完后自然界中任意一个点都对应了CMOS中的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两个绿色。

也就是说,超解析CMOS成像中所有点的RGB三原色分量都不是估算的。

而是真实测量得到的数值。

举个例子:

如果是2100万像素的CMOS,

普通成像技术:

最终得到的是2100万像素的照片。

其中2100万个红色分量,2100万个绿色分量,2100万个蓝色分量

2100万个红色分量中:700万个是CMOS真实测量的,1400万个是估算的;

2100万个绿色分量中:700万个是CMOS真实测量的,1400万个是估算的;

2100万个蓝色分量中:700万个是CMOS真实测量的,1400万个是估算的;

用超解析技术:

最终得到的还是2100万像素的照片。

其中2100万个红色分量,2100万个绿色分量,2100万个蓝色分量

2100万个红色分量中:全部都是CMOS真实测量的,无估算值;

2100万个绿色分量中:全部都是CMOS真实测量的,无估算值;

2100万个蓝色分量中:全部都是CMOS真实测量的,无估算值;

第九章 超解析技术和多次拍摄拼接后缩图技术完全无关

为什么要单开这一章呢?

那是因为很多一知半解的朋友以为超解析和普通相机拍四次拼接后缩图一样。

这个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超解析要解决的问题是:

单层的CMOS一个点只能分辨一种原色的强度,而最终成像的一个点却有三种原色的强度,那么另外两种原色其实是机器猜测的。

猜测的结果就是成像质量下降。

普通相机拍四次拼接后缩图

拍四次的环节中的照片数据,仍然有66%是猜测的色彩强度,拼接不能解决猜测色彩强度这件事,因此,拼接后的大图的照片数据,仍然有66%是猜测的色彩强度,而缩图本质上就是机器猜测,无论什么缩图算法都是根据未缩前的周围点的色彩,计算出缩图后一个点的色彩。

所以,缩图后的照片数据,100%都是猜测的。

所以,超解析和普通相机拍四次拼接后缩图,无论从原理还是结果上都完全没有可比性。

即便非要对比,可以下载第十一章中的D800和K3II的原片,将D800的原片缩图后和K3II原片的局部对比就行了。

我提供了D800+85 1.4G@6.3的照片和K3II+55*1.4@6.3的照片。

同时还提供了D800+70200@170mm@6.3的照片。

不相信的同学可以将D800+70200的图缩图后和K3II对比,可以发现无论是D800+85 1.4G@6.3或者同时还提供了D800+70200@170mm@6.3都比不过超解析的K3II,这种对比接不接片不影响结论,不过对比的是局部而不是全图而已。

第十章 类似超解析的技术及探讨

超解析技术的本质是为了杜绝机器猜测色彩分量,因为机器猜测必然带来画质劣化,只有用CMOS实际测量才能得到这个世界最真实的色彩。

完全感光元件测量,无机器猜测技术,现阶段其实还有两个。



第一个是适马的X3技术

这个技术的原理很简单,就是CMOS做成3层的,因此,每个点的三个三原色分量都是实际测量得到的结果。

但是这个技术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上面的CMOS层会对底下的CMOS层造成光线强度衰减,虽然很少,但是却存在,如果下面的CMOS层获得了一定的色彩强度,那么可以用算法弥补上层衰减的量,而如果下面的CMOS层获得的色彩强度=0,那么机器就不知道原始入射光到底是没有这层的色彩分量呢,还是量少被衰减掉了呢。


第二个是3CCD或者3CMOS技术

这不是新技术,老式摄像机早就用了,但是这个技术确实可以杜绝机器猜测色彩分量,不过这个技术也有问题。

首先的问题就是,任何成像的有色光都会增加一个反射面一个入射面,无论怎么做镀膜,都会对成像有影响,所以至今未见照相机采用此技术,而摄像机对静态画面要求不高,因此,这个技术倒是在摄像机领域遍地开花。

第二个问题是,这个技术太占地方了,但是,如果用上微单+单反的法兰距,空间问题倒是可以解决,只是短法兰距的微单就没希望用这个技术了。

第三个问题是,这个技术成本太高,需要三个CMOS,CMOS的成本随着面积的增加呈现指数上升,摄像机的CMOS小,三片成本也不高,但是,照相机动不动就是APS,135,甚至120,一个机器用三片CMOS,这个成本实在是有点难以控制。



其实还有一种解决方式,就是将传统CMOS的4个点对应一个自然点。

但是这样做有两个结果:

CMOS的像素增加4倍,但是输出像素不变

CMOS像素不变,但是输出像素是原来的1/4

第一个结果带来的副作用是:

单个CMOS的感光面积下降,信号变弱成原来的1/4(考虑到伺服电路和刻槽,可能1/4都不到),噪音电流(等同于生产工艺)不变的情况下,信噪比至少降低为原来的1/4,高感至少下降4档,且成像的宽容度大大下降。第二个的结果带来的副作用是:

输出照片的颗粒度加强,以现阶段全副民用最高像素的3600万来说,一下变成900万,一夜变到解放前。

所以,传统CMOS的4个点对应一个自然点的方式在现阶段的制作工艺下是不可行的。

第十一章 像素偏移超解析的优

好了,上面几章重点介绍了像素偏移超解析这个技术点。

下面两章来说说宾得现阶段这个技术的利弊。

先谈好处:

由于采用像素偏移超解析后所有点的所有RGB分量都是实际测量的结果,没有估算值,因此,成像相当结实。

对比D800,不得不说,不考虑高感和景深,D800的成像是不如K3II的。

看看实拍照片吧:

K3II的夜景实拍百度网盘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hqAMXVI

这张照片是夜里面在家里阳台上拍的

夏天,南京的空气质量还不错,但是,湿度大,雾蒙蒙的。因此,这个不是K3II超解析的最好水平。

分别在各边缘位置和中心的截图1200x1200像素

需要注意的是,JPG本身有压缩,无忌坛子也有压缩,都会劣化画质,想看原片的厉害,还是要去baidu云盘自行下载:
左上:


左中:

左下:

中上:

中心:

中下:

右上:

右中:

右下:


那么暗的时候,无论细节及其色彩依然坚挺,可见K3II的成像是相当好的。

对比D800原图百度网盘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eQ0bXOe

由这一组对比是第二天拍的(见EXIF)

这个对比非常明确,K3II的实拍照片比D800结实的多,细节也清晰的多。

一个词说K3II的像素位移成像的好处就是:

画质超好。

一句话说K3II的像素位移成像的好处就是:

完全无估算的照片确实成像好得多。

第十二章 像素偏移超解析的缺

显而易见的缺点就是,快门时间变成了4倍。

K3II的说明书上说需要上三角架,我的实际体会是:不一定,比如我白天快门能上到1/500秒的时候,实际需要快门是1/125秒,不用上架子也能拍清晰。

但是,稍微暗一点的情况下,要不然上架子,要不然就需要提升ISO。

但是,如果提升ISO的话,高感带来的画质劣化也会中和超解析带来的画质优化。

所以,我觉得,如果在暗光下,手持还是别用超解析了。

而且,用超解析就是为了超高的画质,那么为了得到超高画质,低ISO和三脚架以及中小光圈,估计也都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这里必须吐槽,宾得的软件有BUG

比如,画面要求1/500秒的时候,超解析实际需要快门是1/125秒。

但是,开启超解析拍照,快门开合大概经历了半秒钟,我实测的结果是后半段快门还没闭合的时候,CMOS是不参与成像的,也就是说,快门早就可以关闭了,但是,它依旧是打开半秒左右才关闭。

这种设计会让人误以为快门需要很长时间,实在是脑残的可以。

提请宾得改进。

那么话说回来了,像素偏移超解析能不能拍人呢?或者说能不能拍非静物呢?

我的答案是:只要快门*4能拍,就能拍。

第十三章 吐槽

1、超解析下的快门关闭有BUG

参看上一章的叙述。

这个BUG其实不改也不要紧,但是让人很不爽。

尤其像我这种,手持如果听到慢快门就会一身冷汗的胆小之辈。

2、 改变焦点能不能自动恢复?

机身上的最右下角1、2切换按钮,可以切换方向键的功能。这个功能很好,相当于凭空多出4个快捷键。

但是,我能说这个其实是日常使用中发生误触的最大来源吗?用单反,我习惯于眼不离取景器,按方向键改变对焦点。

但是,取景器里面不知道现在的方向键是对焦点改变还是4个快捷键。

因此经常发生按了几下方向键,对焦点根本没变。

然后反应过来是用在快捷键上了,此时还需要把相机拿下来重新设置后才能拍。

如果,切换按钮切换到快捷键后,一段时间后自动恢复到焦点选择。

那样的话会大大降低误触。

一劳永逸的方法是在菜单里面做个开关,人为选择是否自动恢复。

3、焦点覆盖面积小了

K3的对焦点勉强够用。

但是,NC的旗舰APS机器都是满满的对焦点。

所以,未来的K3升级版本,还是希望P能增加K3的对焦点。

4、 菜单希望能循环操作

这个改改固件就行了

第十四章 关于对焦的补充

关于对焦的知识,我在645Z的评测里面做过长篇大论的论述,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12143-1-1-2.html

无论是120还是APS,对焦的知识都是一样的,所以,强烈建议大家读一下。

K3II的对焦是个什么概念呢?

对焦精度,在我这几天的使用来看,没有问题,即便是*55 1.4全开的对焦也是很准确的。

对焦正确性,对比645Z,有所改善,和NC相差不大。

对焦速度,这个需要看镜头马达的驱动力了,无法一概而论。

第十五章 总结

关于K3II的定位,我认为K3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旅游用机。

而K3II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阶段的所有机器都不如K3II作为旅游机的优势。

他坚固、三防的特性,尤其是还能一定程度防水蒸气,将会是旅途中得力的助手。

他添加的GPS系统可以方便未来观赏

他添加的像素位移超解析系统拍风景照的时候比全副(D800)的效果还好。

他饱满的握持手感不是单薄的微单可比

虽然,我吐槽了4个点,但是能让我吐槽少于10个点的机器其实是比较少的。

而且,其中的有些吐槽点并不是K3II的错。

因此,综合而言,K3II是现阶段最好的旅游拍照用机。

第十六章 后记

首先

强烈建议大家读一读我之前写的K3的评测文章,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376353-1-1-2.html

里面详细论述了镜头选择、镀膜、以及成像原理的一些东西
这些东西我在这篇文章里面都没重复写。

第二

一般性的建议大家读一读我之前写的645Z的评测文章,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12143-1-1-2.html
里面有不少光学设计的根本性原理和对焦的原理,无论中幅还是截幅,哪怕卡片机都是通用的。

第三

开篇我就说了,请各位看官申请baidu云盘的账户。

下面放一些超解析拍的照片,看官自行下载:

我拍的超解析照片Baidu云盘地址:
http://pan.baidu.com/s/1mg5VsLU

最后

本文写完之时,K3也已经卖掉了,未来我会用K3II继续服役,
希望买走我K3的同学能够善待此机。

谢谢!

-------------------------------------------------------

7月22日增加:

有朋友想看看K3II的超解和非超解的对比:

http://pan.baidu.com/s/1mg1lJXe

这个是一个老外拍的,里面有超解有非超解的对比。我就不拍了,重复上传实在是累。

--------------------------------------------------------

7月23日增加:

有朋友想看K3II手持超解析的照片,得益于4.5级的防抖,其实还是可以的,提高ISO后的手持超解析:

http://pan.baidu.com/s/1hqD5oS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