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陶瓷文化略谈常见古代瓷器器型辨识——洗和盆

 自华居 2016-12-18

中国陶瓷文化略谈常见古代瓷器器型辨识——洗和盆

2016-12-174评

多见古代瓷器器型辨识——洗和盆

在古代,盆和洗是对比难以辨明的,两个都差不多,有时把盆叫做洗子,有时候把洗又叫成盆,这儿就不去咬文爵字了。总之,它俩都由仿青铜器而来,最初的口径都对比大,都用于盥洗,用途相当于现在的洗脸盆、洗脚盆啥的,是继青铜器今后首要的日子用具。

器形特征是广口、折沿、宽唇、深腹、平底。最早用于盥洗的是西晋青瓷洗,敞口、宽折沿、宽腹、直壁、平底,洗心多刻有鱼纹和水波纹,此后历代瓷窑多有烧制。宋代时,南北窑场广泛烧造瓷盆(洗),以磁州窑产量最大。元代景德镇的蓝釉描金、釉里红雁纹、蓝釉白花,都是稀世珍品。明清时,瓷盆(洗)有青花、五颜六色、斗彩、粉彩等品种。

作为开展的分支,出现两种口径较小、浅腹的瓷洗,一种作为文房中洗笔用,叫笔洗,后人把它简称“洗”了,这才是我们了解的洗;另一种用于铺排、莳花,即各式花盆、水仙盆等。

笔洗,多为瓷质,最早见于西晋青釉制品,自宋代起极为盛行,各大名窑均有烧造,以汝窑制品最为宝贵。敞口、宽折沿、阔腹直壁、平底。除多见的圆形洗外,尚有青釉双鱼洗、鼓钉洗、单柄洗、委角洗、三足洗、折沿洗、单柄洗、蔗段洗、葵瓣洗、莲花洗、桃式洗、叶式洗等。明清时期,景德镇窑有仿官、仿哥等单色釉洗。

用于铺排的瓷洗,其形似盆,浅腹、底部无小孔,以宋代钧窑制品最丰盛,釉色有天蓝、月白、玫瑰紫等钧窑名釉,器形有长方、六角、鼓钉、海棠等式,底部刷芝麻酱釉,还刻有一至十的数字(表明器物的大小标准)。明清时期,景德镇窑有粉彩、青花瓷洗等。

现代仿品极端丰盛。

贾湖遗址上出土的陶器(碎片恢复)

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有些陶器

仰韶遗址出土有些陶器(经修正)

初始瓷

青羊宫窑器(南朝)

青釉印花三兽足洗,西晋,高9cm,口径20.7cm,足距15.7cm

佛像纹青瓷三足洗 晋 1958年鄂州市西山20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

隋 岳州窑青瓷印花洗,湖南省博物保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宋 汝窑洗

青白釉折肩钵 北宋 江西省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宋 钧窑玫瑰紫海棠式花盆

上海市博物馆 北宋 钧窑月白釉海棠式盆托

钧窑玫瑰红鼓式洗(北宋)

钧窑鼓钉纹洗 北宋 国宝级 苏州市博物馆

钧窑玫瑰釉莲瓣洗 (宋)

钧窑天蓝釉仰钟花盆(宋)

哥窑五足洗 (南宋)

首都博物馆 宋 官窑圆洗

龙泉窑青釉贴花双鱼洗 (元)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洗

青花鱼藻纹葵瓣洗 (明)

青花松竹梅纹长方花盆(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 隆庆 青花云龙纹缸

石湾窑叶式洗 (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康熙 斗彩雉鸡牡丹纹缸

康熙款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铭笔筒

绿彩宝相斑纹六棱花盆(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康熙 五颜六色花鸟纹八方花盆

景德镇豇豆红水盂(清)

青花福禄寿三星纹花盆(清)

青花山水人物纹花盆(清)

墨彩龙纹海棠花盆(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 青花花鸟纹缸

景德镇仿汝窑桃式洗(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 粉青釉灵芝式洗

粉青釉腰圆式洗(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 斗彩团斑纹缸

粉彩青花三童洗(清)

粉彩青花吉庆连锦纹盆奁(清)

粉彩玉堂富有纹长方花盆(清)

粉彩莲斑纹花盆(清)

粉彩花鸟纹银锭水仙盆(清)

天蓝地粉彩杏林春燕纹梅花水仙盆(清)

来源于网络: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古董鉴定专家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