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近一年我读过最好的一本书——《智慧社会》

 李涣 2016-12-18

在用一个星期把这本书读了一半多之后,由于时间的原因 ,后面的一小半,我花了将近一个月,并且读的很零碎。好在这本书的前两部分是讲组织和个人相关的,后两部分讲的是城市和社会相关的。

我大学时代的兴趣在城市和社会这种大的没法想得特别明白的领域,最近的兴趣则专注于组织和个人,毕竟能直接用到,而且一般来说,都是先“修身齐家”,再讲“治国平天下”,虽然我现在应该对“治国平天下”没什么兴趣了,“治国平天下”它对我应该也没什么兴趣。

所以这篇文章,主要讲前半部分。

“我生活在未来”

这是“前言”里作者的第一句话,换做是别的人,你大概会觉得他不是疯了,就是在故意装逼。

但如果你知道作者彭特兰是“可穿戴设备之父”,麻省理工“人类动力学实验室”的创办者,并且孵化了至少30家高科技公司,我想你大概会觉得,天才的思路确实和我们这种普通人不太一样。

这种天赋上的差距确实是无法跨越的鸿沟,不过,至少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的思路,从天才的思路里受益。

另一种观察世界的思路

一般来讲,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都是直接去研究这个问题,比如上图中彭特兰需要用卫星“数”海狸这件事,我们可能就会想着怎么直接数海狸去了。

而彭特兰则是通过研究海狸造出的水坝,来推测海狸的数量,“重要的不是数每一个海狸,而是观察海狸的生活方式”,这种观察方式,放到个人和组织里,可以类比为,重要的不是直接调查这个人是怎么想的,不是让他去填写各种乱七八糟的问卷,而是观察这个人和这个组织,是如何和外界互动的,并且在这些互动里,他们后面的行为有着怎样的倾向。

彭特兰的前四章,讲的就是这种互动里的影响。

世界上最有效率的人有什么特点

“他们通过持续与他人交流来获得新的想法,并且这种探索性行为会创造更好的想法流”。

也就是说,最有效率的人,并不是完全依赖于只靠自己思考琢磨,他们还会不断的和他人互动交流,并且观察和吸收他人的想法和思路。

而且,重点在于“持续”。

能够持续做一件事的人,要么是意志力够坚强,要么是真的喜欢和享受做这件事。

同时,“想法流还取决于社会学习和个体学习的结合”。也就是说,人们每次做决定,其实都是个体思考和社会行为综合影响的结果,打个比方,当你做一件没做过的事情时,你可能会更倾向于观察和请教做过这些事情的人,并模仿他们的行为,而如果你对一件事了然于心,并且验证过自己的方式,那么哪怕大部分人的行为和你的不太一样,你可能还是会更倾向于按自己的方式来做。

而世界上最有效率的人,就非常善于有意识的利用“社会学习和个体学习”的特点,并持续的根据他们的目标进行探索。

想要获得新的想法,意味着你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彭特兰认为探索是“把新想法带入一个工作团队或社区的想法流的一部分”,而探索最重要的,就是做到“社会学习和个体学习相结合,保持多样性,多找一些特立独行的人”。

第一点刚才已经讲过,而“保持多样性”,意味着你需要避免只待在一个环境和一个团体里,因为只待在这个环境里,思维是很容易同化的,看不到新的多样性的想法。

在特立独行的人里,常常聚集着大量的新思路,众所周知,八成的财富掌握在两成的人手里,这意味着有钱人是少数人,而他们之所以能掌握财富,也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些和普通人不一样的事情。同时,当你找到一群特立独行的人,并且发现他们之中有很多人的想法是达成共识的,那么这些想法是很值得你思考和借鉴的。

快思考与慢思考

在书里,彭特兰介绍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住提出的人类心智模型:一种是快速、自动并且以潜意识为主的模式,另一种以慢速、推理而且以有意识为主的模式。

可以说,“快思考”通过直觉和习惯起作用,“慢思考”通过推理和自有的信仰起作用。

而且,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是,在大多数任务里,“快思考”要好于“慢思考”。

对于我们大部分的日常行为,决策的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认为我们大部分的日常行为都源于快思考,因为我们几乎没有时间用慢思考来仔细推敲。

而培养“快思考”的能力,主要也是通过多次看到某一新行为产生的好结果,也就是培养习惯的过程。说明培养一个好习惯真的很重要,毕竟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凭借习惯去做事情。

想要影响一个人,就影响他的社交关系,就去见他

如果你想让一个人转发你的朋友圈活动,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和他说,而是让他身边的人都转发,他在朋友圈被你的活动刷屏。

人们会因为社交压力改变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周围熟悉的人都做了一件事时,他不做这件事就容易显得不合群。

书里有讲到,特别是当一个人在线下见到另一个人之后,非常有可能因为见到的这个人而下载这个人推荐的APP,作出一些类似的决定,这个结论是通过记录某座城市的所有人长时间的移动终端的相关数据,而分析出的。

其次,你在微信上认识,聊过几百次的网友,都不如你线下见过一次的陌生人给你带来的影响力更大。

所以,微信聊天不如打电话,打电话不如见面,这个是在你想影响其他人时,可以考虑采取的策略。

如何做一个高效率的组织

想要让组织高效,必须要让组织里的每个人有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

比如一个干运营岗位的人,如果能够更清楚产品的工作状态,目前技术的开发成本,那么他会更明白目前能做些什么,也就不会提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其次,和想法流一样,组织也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了解到新的想法,去了解组织外的信息,这样才不至于因为只和团队交流而导致想法过于单一,这和投资的道理一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采取多元化投资的方式来规避风险。

当想法过于单一,意味着一旦这个想法不成,就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总结

其实书里后半部分还讲了很多关于城市建设和如何利用大数据影响社会政策的部分,但是命题太大,我觉得我讲不好,同时最近也不是太关心这部分的问题,所以主要讲一下书的前半部分关于个人、组织的部分。

简单来讲,彭特兰把个人、组织、城市、社会,都比作为想法流的载体,并且思考怎么通过想法流的方式,让人和各种组织变得更高效。

书是很棒的一本书,可以反复读和思考,不论是对个人修养提升,还是换种角度思考管理的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也确实是今年里,我读过最好的一本书。

文章写于11:11

由于有些紧急的事情

短短续续写了三次

完成于18:35

今日未完成“一小时写作计划”

和你一起

思考一些和我们都有关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