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织织编编钩钩 于 2013-12-3 16:35 编辑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梭编。当初第一次看到梭编作品时,就惊艳于梭编的精致独特。但并没有立即开始学,因为看到梭编的编法图解时,觉得好难,而且当时开始接触拼布时间不长,主要心思都用在拼布上了。那时喜欢上编织人生论坛,每天都要上去看看,学拼布也是在里面泡时间长了动了心思。 在梭编的坛里有很多漂亮的梭编作品。有人还自制梭子。有人说看不明白是如何编的。也有人说会了就很容易。手工这活,是会了这个,就想学那个。看坛里说得热闹,来了兴趣,决定学学。 先是看基础方法的分步图,可看了好久也没明白线是怎么绕的。再是看视频,看了好多视频,发现有两种编法,一种和分步图方法一样,还是没看懂。还有一种方法我没见到有实际的编法过程图,两种编法的比较,我偏向于第二种编法。 视频中操作用的线比较细,讲解又是英语,听不懂几个词。反复地看,不断地试,和图片比较、分析,用了几天的功夫,终于编出一个和图片上一样的结,会梭结后,其他的就好懂多了。后来在一本中国结的书中发现,梭编的结与中国结中的云雀结一样。 前阵子在网上看到出了中文版的梭编书,很快就抱回家。书中介绍的编法与第一种一样。我会编基本结之后,也明白了第一种方法里是怎样绕线的。但我喜欢用第二种方法。 请朋友帮忙拍了第二种方法的过程图。希望对喜欢梭编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视频中的编法和图片中的编法不太一样。我更喜欢用视频中的编法。 刚开始练习时,用中国结的玉线练比较好。玉线结实光滑,拉拽线方便不易断。编好的纹路看得清楚,等熟练后,再用专门的梭编线。梭子也可以自己制作,图中梭子,就是用废卡剪的。右手拿梭子。 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线头,在另三根手指上绕一圈,再捏住,在手上形成一个环。这个环我起名叫基础环(图中绿色的线),所有的变化都是在这个环上进行。把梭子在手指上再绕一下(图中蓝色的线),线的位置在基础环的里面,这时梭子和左手相对。 ***** 把梭子从中间穿过,基础环挡住了梭子,这时要把中指从基础环上松开一点,让梭线(即带着梭子的线)绕到食指和中指之间。注意看图中的梭线,这时的梭线在基础环上形成一个圈。 ***** 拉紧梭线,使梭线(蓝色的线)变成直线,会让基础环上形成一个小圈。小圈中间的线,是梭线。这个小圈就是下针,也叫表结。(不同的书中叫法不一样) ***** 用左手捏住下针,准备编上针。把梭线放在基础环的前面,让梭子从中指下面的基础环中穿过,松动中指把形成的小圈移到食指和中指之间,拉直梭线,让基础环形成一个小圈,这就是上针,也叫里结。 ***** 用左手手指控制基础环,让基础环不要太松,用左手手指将小圈推向下针,让下针和上针紧挨在一起,这样完整的一针就出来了。下针和下针合起来称为一针。图中右手捏住的线是梭线(蓝色线)。梭线是从梭好的结中穿过。左手上的是基础环(绿色线)。 这里要注意,梭好的一针,都是基础环形成的,梭线始终是单独的可以活动的一根线,如果梭线不能活动,就是错的。基础环的大小随着编结,会缩小,只要再拉梭线就会变大。拉梭线的位置就是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的地方,一拽,基础环就会变大。用玉线练习,拉拽线相对轻松。熟练了,再用梭编线编时,可以根据针数的多少,将基础环留得大些,多出的线绕在左手小手指上,这样可以避免反复拉拽梭线,梭线不容易断。 ***** 耳是梭编中常用到,即可起到装饰作用,也是用来连接的重要部分。耳可大可小,耳的大小是由两针之间的距离决定的。 梭好一针后,梭第二个下针时,与第一针的上针之间留一段线。可以用废卡做个耳尺。我一般长用的是5mm、8mm、12mm。为了用着方便,我在耳尺上钻了个眼系了条松紧带,套在手腕上。耳尺的宽度,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 ***** 编了个小圈:1针、耳、2针、耳、2针、耳、1针。共6针,3个耳。把梭线拉紧,也就是把基础环拉紧。一个小圈就编好了。 ***** 耳的连接 一个圈梭好后,开始梭第二个圈。第二个圈开始的地方要挨着第一个圈结束的地方。按照梭第一个圈的顺序梭第一针。第一针梭好后,用耳来和第一个圈上的第三个耳相接。把基础环线(粉色线)放在第一个圈的耳的下面,用梭子的尖把线挑出来,再把梭子从中穿过。 ***** 梭子穿过时,注意不要让基础环从左手上掉下来。梭子穿过后,用左手手指把基础环撑开,把梭线拉紧。(梭线是活动的)然后梭第二针,第二针的下针紧贴着耳,按顺序梭好余下的各针。 ***** 拉紧梭线,两个圈就连在一起了。
|
|
来自: jorineyang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