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阅读

 指月軒 2016-12-19

〡无用,求索读书的实质性意义 

两千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被实用主义深深危害着,什么有用就拿来用,什么没用就丢掉一边不管了,当回过头来发现竟然还有用的时候,又重新了所谓的“复兴”、所谓的“热”、所谓的“”拆了西墙补东墙“,着眼于当下的实用主义只能固本自封,必然视野狭隘,看不清未来,知道眼前怎么走,却不知道走过去之后,还能不能有所迈步。 

现实当中,大多数人要么不读书,要么只挑实用性的书看,诚然,因为现实的需要,看些实用书籍的确是很有帮助的,但是,长期如此,必然会造成精神上的漏洞,进而精神空虚,虽然客观程度上增强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满足了实际需要,主观意识上却得不到任何精神层面上的收获,于是心理浮躁情绪难以稳定,无法拥有长远的眼光,自我设限在一个狭小的牢笼里。 

卢梭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挣脱这种绝望的其中一种办法就是“多看非实用性的,在别人眼里无用的书”。 

我常常看些政经文史哲的书籍,每每老爸看到我在读这方面的书,于是一顿批评暴风雨来临,其实,无论我看什么书,只要是非英语的(我是英语专业)的书,他就觉得读了没用,我爸很现实,真的很现实! 

不过,我并未放在心上,我依然享受着读书的乐趣,这些书籍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读了《论中国》,我才知道了21世纪中国的世界角色和20世纪的中国外交是个怎么回事,才明白了我们近代以来为何中国觉醒之路走得是如此艰难,《中国通史》更是加深了我对中国历史的深层次理解,一个爱国者,不可不读历史,而且要读真实的历史,不因为任何原因,只因为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怎样,中国就怎样,因此,我们要自信地挺起中国人的脊梁,而这一切,恰恰来自于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实用总是和功利联系在一起,看不见眼前的利益,很少人会有这个冲劲去读书,如果这些人读了书,就能看见更为长远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〡兴趣,挖掘读书的深层次探索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读书,才能通过阅读攀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此处略去所有低俗书籍),也只有兴趣爱好会让我们逐渐的对某个领域逐渐加深认识,并以此为主干线,了解更多其他各领域的知识,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拓展思维的极佳效果。 

最初的时候,我热爱教育方面的书籍,读着读着才发现教育不单单是教育的问题,还和政治有莫大的关联,教育不能脱离政治而存在,教育的一切都被政治直接或间接的决定着,而两者之间又存在些什么样的干系呢? 

于是,我去看关于政治方面的书籍(虽然以前看到政治心里就不喜欢,什么马列毛的,压根都不懂),也许是处于对于教育的热爱,才有了动力想去探究这一切的根源吧,《共产党宣言》是基础入门教材,不得不读,里面又出现了许多的哲学术语和经济术语,《国家与革命》、《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等书籍无不充满着各种哲学气息,历史方面的书籍也是必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到后来越发现,一切问题的根源来自于经济,才明白了为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真正含义。 

教育—政治—历史—哲学—经济,原来万事万物之间竟然存在着如此普遍的联系,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可以孤立其他而存在。 

探索知识的动力越来越强烈,读的书便也逐渐成为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看到的这个世界便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思维更加长远,因此,一句话:兴趣会让一个人读书越来愈深,只要你足够地去热爱! 

根据自己的兴趣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坚持地读下去,你才会有所得,读书的同时要学会思考和联想,把原本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到一起,一切都会变得明朗起来,认识自己也是一样,善于思考和联想,找到自己的路,不会太远。

 

〡右脑,产生画面的趣味性行为

请记住一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学习和工作之外,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这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于是,右脑的功能可以在这个地方产生巨大的作用。 

右脑是形象思维的输送区,也是思维的产生区,更是挖掘自我潜能的一个爆点,左脑控制我们的理性逻辑,若想得到更好的大脑开发,产生画面记忆联想至关重要。 

我计算了一下,我速度最快时,一分钟能浏览一千字的信息,也就是说一小时,我就能读下6万左右的书籍,为何?仅仅因为我的大脑里产生了画面,书中的文字一个个冒进我脑海里的时候,仿佛是一个故事在上演一样好玩,首先,看书的标题,其次,看书的目录,这两者是为了了解书的整个框架,在脑海里形成一定的大概画面,各个情节要素之间紧密相连,最后才是内容,没必要要求自己一字一句的读,写作的人都清楚,我们保持连贯是因为文章阅读的必要性,但并不能造成读者阅读文章的充分条件,于是乎,只要了解全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便也足矣! 

我最近在看一本《美国的新全球战略》,于是乎,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一幅世界地图,每一章节看下去的时候,脑海里都会相应在地图上产生相应的画面,各国政要人物,办公机构,战略路线犹如有一个人在我脑海里作图一样,洋洋洒洒,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而又触目惊心的美国霸权的真实战略图景,读起来便也不感觉到枯燥乏味了,文字是有生命的,这种生命力度足以出动触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只要我们愿意尝试投入其中。

 

〡独立,开辟思考的自我性引领

 读一本书,我们所需要领会的并非仅仅只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我们能够从中收获什么,更多的,是从中发现我们自己,在阅读的同时另辟蹊径,有一个独立于作者、自己的思路在并行,即自己独立思考的脉络。一边按作者思路走,一边再去独辟蹊径,用自己的思考去对作者的思路进行审视,若发现不同意见,就去反思作者的逻辑是否有漏洞。若有,那再去斟酌到底是真的漏洞,还是自己未能读懂作者的逻辑和思路。这样,在阅读过程中,就有一个自我推敲的过程,推敲过程中就是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

 读者的阅读能力不够的情况下是难以做到这点的,很容易就会被作者的个人情绪和观点所绑架,陷入作者思想观的一个局限里。因此,需要读者朋友慢慢去掌握,从一本本书当中去很好的锤炼自己。 

于是乎,我们一方面掌握了思想,另一方面也锤炼了我们自己的思想,思想境界得到提高和锻炼,比那些死读书之人好上千万倍以上,也更能够沉淀自己的学识!


结语:

碎片化时代,我们更需要一颗宁静的心灵去沉淀,触手可及的知识未必是有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智慧才是我们所要追寻的,人云亦云是很可怕的东西,浮于表面的阅读无法取代时代的浮躁,更无法化解灵魂的空虚,深层次阅读,你我值得拥有!


云阳原创于 2014年10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