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牛电动车BOM成本曝光,李一男亏本意味着?

 freelander56 2016-12-19



  100公里续航,与特斯拉一样的170节松下18650 三元锂电池+BMS,博世电机,铝钛合金后摇臂,前后双液压碟刹+EBS,硅基LED大灯,以及80KG的整车自重证明小牛电动车用料“皮实”...再加上顶尖设计师打造的类似苹果风格极具辨识度的简洁外观,小牛N1基本上被公认是电动车行业难得一见的精品。而无论是电动车中的苹果,或者两轮特斯拉,正常来说售价应该也是“贵族化”,3999的都市版和4999的动力版真的贵吗?


  就在昨晚,雷锋网微博曝光了小牛N1都市版的供应链BOM清单:售价3999的小牛N1都市版硬件成本是4413元,其中带BMS的松下锂电组、博世电机+FOC电机控制器、中控板、硅基LED前大灯+转向灯的四大套件加起来就有3000。即使不考虑研发、营销等边际费用,李一男也正在亏本卖车。

  电动车行业“冷门”多年,大城市禁摩电三四线城市流行的这一产品,让很多公众和媒体对目前市售的电动车成本和售价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很多人误解小牛N1是“电动车中的锤子”,但是很快就有行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只要普通用户随便在网上搜索同规格的电动车就能发现,小牛N1并不贵甚至性价比超高。

  

(这还是铅酸动力的品牌车售价)

  可以确定,小牛电动车就是标准的互联网思维改造、颠覆行业的范例,行业内其他厂商的同类产品基本毫无竞争力,而牛电后续要是扩充品类价格继续下潜,实现类似小米式的火箭增长、搅翻市场只是时间问题。相比一身轻的后进者牛电,其他电动车厂商想要模仿的话,需要甩掉的包袱多,需要具备的条件苛刻,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使用最好的材料最先进的技术,打造一款精品,需要顶尖的开发团队,怎么找得到这一拨有创业精神的人?支撑前期“顶配低价”的小米式定价,需要一轮轮的巨额融资,拿什么打动VC痛快给钱?极其高效的互联网营销,除了方法学不学的得会,还需要在互联网圈混的长期“积淀”。管理上,传统硬件厂商能不能像互联网公司,迅速变得“扁平”,打散重组挖潜?而包袱,比如线下庞大的门店营销商运维成本...太多太多的问题。


  传统电动车厂商随便抄抄改改整出一款模具,套上个牌子使用通用件的产品,再找个中国或韩国欧巴来代言提升“含金量”,这样原地踏步不思进取安逸了很多年。现在,狼真的来了,甚至连给你“不革自己的命,就等着别人革命”的时间都没有。


  牛电科技目前实践的方法论,产品上是特斯拉级的技术+苹果的设计+小米价格,营销上则是向高效的互联网方法看齐——在营销成本上“减重”,把请韩国欧巴的钱省掉,把线下门店的费用消除,在用户培养上“增重”,打造粉丝、贴近用户。当然,这种一边做精品一边烧钱圈用户的互联网玩法,必须得要充足的资本支撑,牛电具备这一条件。唯一的问题是,既然不靠硬件赚钱,小牛电动车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功打造一个电动车顶级品牌后,后续商业模式的建立会是如何呢?


  跨过漫长的资本原始积累时间,市场占有率却迅速突破一个量级的好处是,规模效应下,小牛电动车的整车成本很快能跟售价持平,起码不会像前期这样亏本卖的状态。而在迅速止损后,未来单品还可能小有盈余,凭借庞大的出货量聚沙成塔。


  而如果其他几千个电动车杂牌消失,只留下几个有实力的厂商,行业高度秩序化后,如果小牛垄断了市场,再能行使的“权力”将迅速扩大。


  服务和周边配件收费,松下锂电组单独售卖、头盔、个性化定制、贴纸等等都是可以想象到的高利润小产品,只需要出货量足够大。另外,电动车物联网化的潜力,在O2O运输售卖、租赁服务上可能还有进一步的变数。


  一个两亿用户的市场被颠覆了,意味着什么,想象空间太大太大。先做用户,再重建商业模式,牛电科技掀起的这股风暴,很多人应该开始颤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