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关于南北朝百姓服饰
2016-12-19 | 阅:  转:  |  分享 
  
南北朝百姓服饰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有两种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袭秦汉遗制;一为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汉族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衫和
袍在样式上有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口。而衫子却不需施祛,袖口宽敞。衫由于不受衣祛等部约束,魏晋
服装日趋宽博,成为风俗,并一直影响到南北朝服饰,上自王公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衣衫以对襟、交领为多,领、
袖都施有缘边。另有裤褶、两砀、半袖衫等。本图穿对襟、窄袖、袒胸衣的男子(北朝加彩陶俑实物)。??南北朝百姓服饰之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妇女发式,与前代有所不同。魏晋流行的“蔽髻”,是一种假髻,晋成公《蔽髻铭》曾作过专门叙述,其髻上镶有金饰,各有严格制度,非命妇不得
使用。普通妇女除将本身头发挽成各种样式外,也有戴假髻的。不过这种假髻比较随便,髻上的装饰也没有蔽髻那样复杂,时称“缓鬓倾髻”。另有
不少妇女模仿西域少数民族习俗,将发髻挽成单环或双环髻式,高耸发顶。还有梳丫髻或螺髻者。在南朝时,由于受佛教的影响,妇女多在发顶正中
分成髻鬟,做成上竖的环式,谓之“飞天髻”,先在宫中流行,后在民间普及。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
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
。魏晋时期冠帽很有特色。汉代的巾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时称“平上帻”或叫“小冠”。?小冠上下
兼用,南北通行。如在这种冠帻上加以笼巾,即成“笼冠”。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冠饰,男女皆用。因以黑漆细纱制成,又称“漆纱笼冠”
。?裤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南北朝的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
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有、又称缚裤。左1图为束髻、穿窄袖襦裙的农民。左2图为梳环髻、穿对襟衣的侍女。左3图戴笼冠、穿襦裙的侍
从。左4图戴小冠、穿窄袖服、缚裤的男子。右图为梳丫髻、穿宽袖短衣、长裙的妇女。??南北朝百姓服饰之三魏晋时期冠帽很有特色。汉代的巾
帻依然流行,但与汉代略有不同的是帻后加高,体积逐渐缩小至顶,时称“平上帻”或叫“小冠”。?小冠上下兼用,南北通行。魏晋时期的妇女服
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当时妇
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戴小冠、穿宽袖襦裙的乐人。?
献花(0)
+1
(本文系布联网络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