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几十万收藏者交流的平台 我们通常将在收藏圈子买到假货的情况称之为“吃药”。初入门的玩友“吃药”更是屡见不鲜。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总在吃药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一、基本知识薄弱却又不喜欢学习,而是埋头于所谓的实践---逛市场,买东西。 但是我不由得发问一句了,还没爬好就想要走了?单纯的抱着捡漏的心态,吃药总是会那么多。举个例子来说吧,电视剧的各种道具穿帮大家总是看到无数,而对于现实中的穿越却是视而不见。举部时间比较久的电视剧了《少年包青天2》,剧中反复出现了青花笔筒、青花笔、架青花胭脂盒等一众青花瓷器。 但是各位考虑一下,北宋时期有没有青花瓷?答案显而易见。再举一个例子,大家普遍知道唐朝的海兽葡萄镜,可谓是无人不知。但是低头看看自己手里头初汉时期的铜镜上出现了葡萄,又作何感想呢? 童鞋,如果你还没看出端倪,请你找度娘查询一下葡萄传入中原地区的时期。总结来说,就是看书不够,基本的知识学习不够就贸然上手,导致了吃药的出现。 二、实践方向错误,看实物没看对东西 大家都说多看东西多长眼。但是不知道各位在看东西的时候是在哪里看的。又看的是什么东西。说起这一点,我想起一位朋友曾经说过,为什么人们现在总觉的自己看到的物件是真的,不相信是假的,那是因为从来就没有见过真东西! 没错,从来没见过真东西!所以你以为你看到都是真物件,结果就duang的吃药了。这位朋友还提到说以前他看到的鸡翅木是三道颜色的纹路,而现在的鸡翅木只有两道,只要看见过真的,就知道自己现在看见的东西肯定不对头。 那么各位想问了,去哪里看货真价实的物件?我的答案和大部分人是一样的:博物馆。博物馆展出的物品基本都是真品,少部分的仿制品也最大程度的还原了原物的情况,不存在主观的臆造。 所以它们才是最好的教材。为了保持较好的眼光,我认为在没有大量观看博物馆的藏品的准备下,不要轻易去市场,以避免先入为主。当然大家也可以博物馆市场穿插来看,加以区别甄选,只是要好好看住各位的荷包。 以我个人为例,文章中所配的图片都是来自于我在国家博物馆和承德外八庙的拍摄,各位不妨看看,是否在市场上看到过类似的臆造品呢?以C型龙来说,还不知道多少的朋友见过市场上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仿品。 三,喜欢度娘与看不知出处的书 一些朋友喜欢度娘,殊不知度娘里面经常错误,所以高晓松就说过度娘是屌丝百科,原因是良莠不齐,特别是对文玩这类专业的内容,编辑者本身也是没有任何实践的小白,你让他像一个文玩界混了几十年的资深人士一样去编辑条目明显就不可能。 另外有些商家群体很是无良,为了自己销售方便说谎,一些买家听到后当做经验,认为卖的人说的肯定是对的。有一次去一家店,问他老山檀价格,是不是沉水,他说老山檀没有沉水的,密度9不可能有沉水。实际上沉水料虽然难得珍贵,但是市场还是可以买到,但是珍贵料少,他不愿意做备货大出得慢的事,所以干脆一刀切说没有的。 还有些朋友喜欢看书,当然不可否认书是好东西,前提是正规的书,有些书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弄出来的,现在媒体发达了,不单单书,其它方面的误导也是越来越多,一部分朋友就是宁可信任那些胡说八道的也不愿意听朋友们给的建议,我们因为经常遇到这类情况,往往非常的无奈,只能到最后回答一句师兄说的可能是对的应付了之。 上海电视节目帮女郎节目组就遇到过这类情况,一个老大爷省吃俭用买了几百万古董全部照着书买,专家一来说假的,节目组再给换专家,他还是不信。可惜可叹。 订 阅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图 中 二 维 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