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喜欢自称“孝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这个中山靖王是谁呢?我乃孝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 要说中山靖王,还是得从西汉初年诸侯分封说起。秦始皇在缔造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之后,并没有沿袭周代的诸侯分封制,而是实行垂直管理的郡县制。所谓“封建”,其实就是分封建国,要说反封建,秦始皇是第一人! 郡县制国家有好处,便于权力的集中和行政的垂直,但是也有问题,问题就是一旦有人造反,就没有同姓宗族来捍卫江山,毕竟宗法血缘纽带还是很有意义的! 郡县帝国 刘邦在击败项羽,赢得楚汉战争之后,为了酬谢功臣,也分封了很多异姓功臣为诸侯王,后以各种借口把诸侯国一一拔掉,同时“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封9位同姓子侄为诸侯王,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 在刘邦的培植下,汉初刘氏诸侯王的势力很大,各诸侯王国总辖地达三十多郡,“自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于海,为齐、赵。谷、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 汉高祖刘邦 与庞大膨胀的诸侯势力形成可笑对比的是汉朝天子的中央地盘,仅仅只有十五个郡,“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颖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形成一种强枝弱干的格局。 这样的格局一开始没事,因为这帮诸侯王年纪小,权力还在中央政府派去的王国丞相手里。可是后来,事情慢慢变了!诸侯王势力很大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大臣陈平、周勃等人与刘氏诸王联合平定诸吕之乱。 此时诸侯王已长大,亲掌国政,大权在握,气焰甚盛,一些诸侯王国“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制同京师。 汉文帝上台的时候,底气也不足,他是以外藩即位,基础不稳,被迫采取优容宽待政策。 汉文帝 诸侯王日益骄横,甚至发生了淮南王刘长击杀辟阳侯审食其,却被赦无罪,济北王刘兴居叛乱和淮南王刘长谋反事件。 面对这强枝弱干的局面,汉朝很多政界精英提出过不同的解决办法。以写了《过秦论》而闻名的贾谊,又写了一篇《治安策》,专门讲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他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士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贾谊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其实就是肢解诸侯国,贾谊虽然没当上多大的官,但他的思想对汉文帝很有影响力,这有点像西方的马基雅维利。 譬如,齐文王刘亮后,汉朝中央政府册封齐悼惠王六子为王瓜分齐国;针对总惹事的淮南王,汉朝封淮南厉王三子为王,三分淮南国。 这种肢解政策还是未能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到了景帝时,诸王愈益骄横,御史大夫晁错屡建议以法削减诸侯王封地,并指出: 今削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函,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汉景帝 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于公元前154年削减楚、赵、胶西三王之地,并欲议吴王刘濞罪,并削夺其封地。 吴王刘濞于是干脆造反,串联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史称“七国之乱”。 七国造反,打的旗号竟然是“诛晁错、清君侧”,景帝做了很无耻的事情,真杀了晁错,企图换来七国停战。七国之乱 但是,叛乱继续,最后朝廷靠周亚夫、窦婴平定关东叛乱,平叛后,便加大力度削弱诸侯王。“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民,天子为置吏。”这样,把王国的人事权力收归中央,并且加大对诸侯王的监控力度,诸侯王唯收封国租税而已。 汉武帝即位时,经过“文景之治”,中央实力大为增强,但诸侯王国依然是较为强大,仍对中央构成一定威胁。此时,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他叫主父偃,这个人早年是屌丝,中年才发迹,当时官任中大夫,他对皇帝说: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晃错是也。主父偃 怎么办?不能像晁错那样硬来削藩了,而是要下软刀子,怎么下? 主父偃开出药方: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封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这还是贾谊那一招,只是还要厉害,把王国肢解成侯国,王位只有一个,诸侯王的嫡长子是儿子,其他儿子也不是野种,都要沾点好处嘛!这一招美其名曰“推恩令”。 汉武帝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元朔二年(前127)春正月,实行推恩令,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封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王国的部分土地分割给其余子弟为王子侯,由皇帝亲制侯国名号。王子侯国脱离王国,别属于临近的郡管辖。“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于是乎,大汉帝国内部的诸侯王国渐次瓦解,出现一堆侯爵国家,地盘越来越小,有的相当于县长,有的甚至就是乡长规模。中山国就是被瓦解的一个,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哥哥,一直没什么大志,平生唯好嗨皮! 推恩令 刘胜的中山国后来被肢解成19个侯国,譬如什么广望侯国、将梁侯国、薪馆侯国······。主父偃一开始的建议,说是要收到诸侯王“子弟毕侯矣”的效果,其实真的吗? 儿子那么多,都能混上侯爵是不可能的!刘胜一生好酒色,一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汉书》上说“胜为人乐酒好内”。那么多儿子,所以到后来,后代虽然是汉朝宗室,混不上一官半职,甚至混成屌丝的也大有人在! 中山靖王刘胜 “推恩令”推行后,诸侯王封土日益减少,从根本上削弱了其坐大、叛乱的领土基础,从此,没有任何一个诸侯王可以拥有足够的势力与中央对抗了,各诸侯王不得不“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 所以,您想想,刘备出来混,自称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也让人查起来有难度,那么多子孙,屌丝大有人在,血统半真半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