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奥的物理,启发了这个画家

 大科技杂志社 2019-11-08

对绘画艺术的初始启发


古时候,自然主义者观察到植物和动物都有双侧对称结构,冰雪有六边形对称结构。近代以来,科学研究加强了这种认识。19世纪,透过显微镜,科学家观察到大自然的基本构造单元(细胞、晶体)也呈左右对称结构。20世纪,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证明了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化为物质。这使科学家又观察到新的对称结构——物质和能量的对称。进而,科学家在整个宇宙之中,证实了自然界的对称规律。

现代科学到处启示自然界存在对称结构,这个启示对人类影响深刻,尤其在绘画艺术上,它激发艺术家创作具有自然对称结构的标志符号,并融入于绘画作品。20世纪50年代,这种影响开始显现。卡尔·加里斯纳是当时瑞士一位年轻的艺术家,也是现代绘画艺术的一位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就直接受到了现代科学的启示。

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受到启发,加里斯纳创作了一幅作品《视角》。上面有12个基本结构,颜色深浅不一,按照磁线排列在固定框架内,它们的组合方式无穷无尽,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在有限无界的宇宙中,光线不论怎么穿行,都无法穿出宇宙。


再次深入的启发

作为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曾是一个科学的圣地。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家、数学家等一大批科学家云集于此,包括爱因斯坦。他们协商确定以统一的称谓、方法,来描述各自领域的自然研究成果,比如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其中,他们以数学群论描述对称结构,也就是执行某些操作时,物体依然保持原样不变的属性。例如,从头到脚画一条线,可以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然后沿这条线旋转半周(180度),他仍然对称;再旋转半周(360度),他还是对称,因为人体是左右对称结构。以群论来描述就是人体有一个旋转轴,有两个对称结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同样在苏黎世,兴起了一场新的艺术运动。这场运动的艺术家们受群论影响,把鲜明的对称结构融入了绘画作品。他们熟练调用美学的基本结构单元:形状、色彩,并任意组合,但使它们保持恰好的比例和平衡。

加里斯纳也是这些艺术家其中一员。他的作品《蓝色偏离》,采用的基本结构就是圆形、线条(形状),以及蓝、黑、白色(色彩)。他把圆形相互镶嵌,进行双维度处理,颜色从浅蓝到深蓝;同时在每个圆周上画一条垂直的线,线条所过之处凡被“切”下的圆弧,颜色从白到黑。

1956年,加里斯纳设计一个14×14格的活动调色板,上面有196种色彩。这是一个模块化的系统,把色彩罗列出来,然后当形状以不同方式排列组合时,可以方便地附上颜色使它们相互衔接起来。

以后几十年里,加里斯纳不断改进,表现之一就是他的作品《彩色声音》,它由12个重叠的彩色平面组成,以T形对称结构排列。在这件作品中,色彩及其蕴含的意义,两者“步调”协调一致,从深紫色到中蓝色,再到白色,随色彩变化而共同变化。


格式塔心理学对绘画艺术的启发

20世纪早期,德国心理学家发现人的眼睛、耳朵和大脑,天生就能感知结构,当然也包括感知对称结构。这种天生感知的机制,被称为格式塔(德语,意为形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感知对称的能力与生俱来,因此古代人和现代人一样,都有感知对称的能力。受此影响,科学家研究了古埃及的装饰艺术和中东伊斯兰艺术,并证实这些古代艺术内含真正的数学内容。

在此启发下,加里斯纳创作了《彩色线条》,这是一幅非常对称的线条结构绘画,配以浅蓝、深蓝、紫色,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表现了伊斯兰艺术的对称性。


球体的启发

球体,是自然界最对称的结构,因为三维空间下,所有点到某一点都保持同等距离。球体有无数条对称轴,通过球心的任何一条线,都可以是它的对称轴。球体还有无数个对称结构,沿对称轴旋转,不论转到哪个角度,它始终保持原样不变。

20世纪末,科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从一个点开始,以完美的对称结构,迅速膨胀成为一个等离子球体。但是不久原始宇宙开始冷却,等离子球体凝聚出粒子、原子,以及气云、恒星,它的对称结构被打破。不对称性出现了,比如在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这四种宇宙基本作用力中,前三种已被证明具有对称性,而弱核力却不具有对称性。

如今,欧洲核子研究机构(CERN)的物理学家们正在重塑原始宇宙的等离子球体,他们试图以此确定宇宙对称结构的保留程度有多少。78岁高龄的加里斯纳,在此启发下,创作了《彩色螺旋图标》(2008)。他把一个环形等分成13个扇面,其中12个扇面,分别以两种颜色渐次演变排列,再次表现了大自然的对称结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