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综述丨长宜茀禄:宁寿宫花园的秘密

 木头1018 2016-12-19


2016年11月8日下午,“故宫宁寿宫花园研究与保护”系列学术讲座第三讲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此次讲座由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主任、研究馆员王子林主讲,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理论系系主任、副教授王浩主持,题目为“长宜茀禄:宁寿宫花园的秘密”。

 

图01/宁寿宫皇极殿

 

讲座伊始,王子林先生首先介绍了故宫宁寿宫的历史:宁寿宫原为明朝的仁寿宫,是明朝历代已有名封的妃嫔和无名封的宫眷的养老之处,内有哕鸾宫、喈凤宫。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改造为宁寿宫,为仁宪皇太后的居所。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四年(1770年至1779年)将宁寿宫改造为太上皇宫,总共包括六座建筑,以对应“坤”卦。之所以对应坤卦,因为宁寿宫内有贞顺门,喻指“地”要顺从于“天”。乾隆皇帝希望自己也能够顺应上天,活到八十五岁之后退位,并在此颐养天年。因此,在讲座中,宁寿宫的布局设计和思想理念均是关键词。

 

图02/明代仁寿宫平面图

图03/清代乾隆年间改建后的宁寿宫平面图

 

宁寿宫花园,位于宁寿宫后西路,俗称“乾隆花园”。关于花园的建筑特点,首先是空间狭长,其次是花园的设计构思并非独创,而是把已有的皇家园林建筑模式组合在一起。宁寿宫花园可以分为四进院落:第一进院落中,遂初堂、院门和古华轩,仿故宫建福宫花园东院静怡轩院门和惠风亭;第二进院落仿民宅,小筑别院可能仿“三山五园”畅春园寿萱春永;第三进院落仿“三山五园”长春园淳化轩西院;第四进院落仿建福宫花园西院。第三个特点是整座花园有多座假山,像一条山脉把全部建筑相串连。

 

图04/宁寿宫花园剖面图与平面图

 

接下来,王子林先生重点阐述了宁寿宫花园所隐藏的五个秘密。

 

作为乾隆皇帝预先为自己六十年执政满后退隐而修建的一座园林,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天命长寿”的秘密。“天命”有二:一是乾隆皇帝尊为天子的天命,只能由乾隆皇帝一人承接,而不能与人分享;二是长寿之天命,可人人分享之。宁寿宫内乾隆御联:“周雅庆攸宁,长宜茀禄;箕畴征曰寿,递演京垓”——“长宜茀禄”出自《诗经·大雅·卷阿》:“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中庸》有言:“舜其大孝也!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所以,大德者必长寿。《诗经》又云:“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论语·尧曰》记载尧让位给舜之事,有言:“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所以,宁寿宫花园第一个秘密就是长寿的秘密。长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儒家思想强调“长寿”,并且将长寿等同于“天命”,因此,整座花园正是以长寿为主题而建造。乾隆皇帝自己也曾写过“其诚符我望,惟静候天恩”的诗句,希望自己能活到八十五岁,以承接天命。

 

图05/乾隆皇帝御制诗

 

乾隆花园的第二个秘密是花园中的一条“山脉”。中国古代有“仁者乐山”、“仁者寿”的说法,山峰通常代表“长寿”。在花园正门衍祺门外首先设一座假山,作为引山,衍祺门内的假山是为影壁山。进入园内,西边延伸过来的山脉形如白虎,东边蜿蜒的山脉形如青龙。西北角竹香馆前的堆山为山脉的起处,倦勤斋内通景画则绘有太虚山。这些山石有主有从、枝干分明,其间或隐或现,或高大耸立,或蜿蜒曲折。山脉的整体走势是贯通西北、东南走向。乾隆皇帝曾经给首尾两处的建筑分别命名为竹香馆和撷芳亭,“竹香”与“撷芳”二者互相照应,将西北与东南相联系。

 

图06/萃赏楼前(遂初堂后)的堆山

 

在宁寿宫花园内堆造山脉必然有明确的原因和思想:首先,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论语》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传统儒家思想认为“山主人丁”,山脉象征长寿,因为山势延绵不绝。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山是宇宙重浊之气的凝结,在天为星辰,在大地为山,星亘古不变,山绵延不绝,都是长寿的象征。例如:元大内的镇山为北海琼岛,原称“万寿山”,紫禁城北侧的镇山景山原称“万岁山”,都是取其山之本意。

 

图07/竹香馆前的堆山为山脉的起处

 

其次,堆造山脉也可能与佛教罗汉信仰有关。这些山石又可以称为“罗汉山林”,为了参悟以得到永生,为了参悟以拯救世界。对此,乾隆皇帝也有颇多感悟,曾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题诗:“即景问何为契要,乾元君子体为仁。”面对如此景色,可从中参悟到什么?或者说什么是最根本的?乾隆的回答是:作为君子要与天一样充满仁心。当乾隆在宁寿宫花园的山脉中行走时,感悟至深,也曾咏诗:“虽是崇山上,园中不筑垣。高居因见远,贞复会旋元。出玩云生岫,归看叶落根。既云来静室,何乃未忘言”——“贞复会旋元”的“复”,取自《周易·复卦》,复卦“其见天地之心”,“不远之复,以修身也”,体现了乾隆皇帝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的思想。在登基之前,乾隆便就立志成为一个仁者,为宁寿宫乐善堂所作《乐善堂记》所提到,小者可像东汉东平王刘苍一样,在自己的天地中“与人为善”,这是最快乐的事;大者可效法舜把善施于普天之下。因此,乾隆皇帝身体力行,即位后一个月便把大臣召集于座前,宣布“以宽治国”,主张“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所以,乾隆希望自己是一位仁者,以符合《中庸》“大德必得其寿”的说法——对乾隆而言,正是“长宜茀禄”!

 

图08/衍祺门

 

宁寿宫花园的第三个秘密是花园中的用典。花园大门“衍祺门”,出自《诗经·行苇》之“寿考维祺”,“衍”通“延”,即“延长”之意,“祺”,即“祥”,此典意在表达花园的主题是祈求长寿。明朝嘉靖年间,将东六宫之衍祺宫改名为“长寿宫”,亦为此意。禊赏亭有两层含义:一则象征王羲之等名士聚会的兰亭曲水流觞,即“修禊事也”,象征归隐,所谓“大隐隐于朝”;二则取“禊”之本意——禳灾祈福、延长寿命。遂初堂,典出西汉刘歆《遂初赋》、东晋孙绰《遂初赋》和宋朝尤袤的“遂初堂”,象征归隐以明初心。

 

图09/禊赏亭

 

倦勤斋之“倦勤”语出《尚书·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作为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的建筑,乾隆皇帝通过命名,表达自己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仿效舜之“倦勤”——国家治理、天下太平、万民长寿,乃归政退隐。但是,乾隆皇帝的“归隐”又不同于古代其他帝王,乾隆曾评价宋高宗赵构:“而遽行内禅,图遂一已之佚乐,而不顾国计之重轻,其人实不足取,则又朕所深薄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的隐逸思想超越了传统范畴,乾隆隐逸的前提条件是解决民生,而非不顾国计的隐逸——是乾隆皇帝与文人士大夫隐逸观的不同之处,正是由于这一差异,才突出宁寿宫花园追求长寿的重要性。

 

图10/倦勤斋天顶画

图11/玉粹轩通景画《岁朝婴戏图》

 

随后,是宁寿宫花园的第四大秘密:四幅通景画的图像内涵。首先,倦勤斋天顶画:藤萝缠满竹架,枝叶繁茂,象征延绵不绝,藤萝花开无数、结果无数,预示子孙万代。倦勤斋北墙通景画:一对喜鹊飞临斑竹制月亮门,象征双喜临门,门内有仙鹤和牡丹花,牡丹象征富贵,仙鹤象征长寿,故曰“二喜”,与倦勤斋小戏台对联相呼应:“筹添南极应无算,喜在嘉生兆有年。”乾隆皇帝八十岁时曾作《八旬万寿盛典》诗:“筹添南极应无算,亿万人增亿万年”——在他的治理之下,天下太平、百姓长寿,他本人便可功德圆满、心安理得地在倦勤斋颐养天年。其次,玉粹轩通景画:画面描绘农历正月初一新年场景,所以名为《岁朝婴戏图》,画中以婴孩手中的松柏、笙箫等喻指长寿与太平。另外,画面正中还绘制了一幅对联:“亿万人增亿万寿,太平岁值太平春”——这种用御制诗句点明主题的方式与倦勤斋通景画同出一辙,其用意在于表达“万民长寿,天下太平”。第三,养和精舍明间通景画:画面以蝙蝠等祥瑞动物,喻指“蝠(福)寿延长”。王子林先生介绍了一处画面细节:正中位置的三个婴孩正在掷骰子,碗中的三个骰子均全中三个红点。第四,养和精舍南间通景画:描绘一位女子一手拈花,一手伸向婴孩张开的双手,喻指“花开结(接)子”。

 

图12/养和精舍明间通景画

图13/养和精舍南间通景画

 

四幅通景画均表现儿孙满堂、无穷无尽,不仅反映出“生生之意,天地之心”,同时也暗示着乾隆的寿命得到延长,正是天地之生意的体现,如此,乾隆皇帝便更应效法天道,施仁政于天下。所以,乾隆皇帝的长寿又与其政治理念相结合,正是《尚书·洪范》里圣王明君“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的理想。

 

图14/养和精舍缂丝《应真飞锡图》挂屏

 

宁寿宫花园的第五个秘密,则关于花园的两个主题:归隐与长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花园养和精舍曾设“西方极乐世界安养道场”,室内装饰有制作精美的缂丝《应真飞锡图》和缂丝《应真渡海图》两幅挂屏。同年,增设抑斋《擦擦西方极乐世界》嵌壁屏,二者均仿乾隆十年(1745年)故宫重华宫西暖阁西方极乐世界主题陈设。

 

图15/重华宫西暖阁西方极乐世界主题陈设

 

宁寿宫花园中的罗汉供奉达到了乾隆皇帝一生中的顶峰,系故宫其它佛堂、园林、寺庙中所未有。据《宁寿宫花园陈设档》记载和现存文物原状:养和精舍二层供奉有紫檀边黑漆嵌白玉十六尊者围屏一座、十六尊者拾陆轴、催生石伏狮罗汉仙山一件、御制十六应真赞一册、御笔仿郑重画达摩一轴、御书赵孟頫罗汉像并赞一卷;养和精舍一层供奉有陈居中画罗汉二轴、御制贯休画十六应真赞一册、紫檀边缂丝应真飞锡图挂屏和缂丝应真渡海图挂屏一对;抑斋东壁挂供紫檀嵌玻璃框十六应真挂屏一对、西壁镶嵌十八罗汉擦擦壁龛;玉粹轩净尘心室供奉汉玉达摩仙山一件、卢楞迦画十六尊者一册、释法龙画罗汉一卷、催生石罗汉仙山一座;倦勤斋明间供有顾铨画十六罗汉图——可知宁寿宫花园罗汉主题陈设之丰,而西方极乐世界与罗汉之间究竟有何种关系?

 

图16/养和精舍紫檀边黑漆嵌白玉十六尊者围屏正面局部

 

根据佛教教义,罗汉具有双重性格:既能出世逍遥法外(象征归隐),又能入世振救众生(喻指万民皆可长寿)。从出世而言,罗汉只注重自身的修行,取得阿罗汉果后,逍遥于世,不再修行,称为“无学圣人”。罗汉主要是通过声闻而得道,注重自身的修养,依靠顿悟求得解脱,取得阿罗汉果的觉悟者灭尽了一切烦恼,不再有生死业之生起。养和精舍的乾隆皇帝御书帖落就曾书写“和于气为春,和于理为仁……养和乃真养,图称无事人”之言,表达了乾隆皇帝希望经过励精图治,天下太平而无事可做,最终归隐于宁寿宫花园的理想。从入世而言,罗汉又预示着延长寿命,万民得长寿。

 

图17/养和精舍乾隆皇帝御书帖落

 

于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之中,罗汉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围绕在莲花池旁,为众生念经超度,众生从莲花池中盛开的莲花中诞生,所以罗汉是众生进入西方极乐世界的超度者。极乐世界不仅永超三界,还充满享乐,人人没有生、老、病、死之痛苦,只有与佛等量的长寿。乾隆供奉罗汉之目的是为振救众生进入极乐世界,实现“亿万人增亿万寿”的理想,所以暗合宁寿宫花园的长寿主题。

 

图18/玉粹轩通景画《岁朝婴戏图》局部

 

讲座的最后,王子林先生讲述了西方极乐世界与古圣明帝王“敛时五福”的关系。乾隆十五年(1749年)北海阐福寺西方极乐世界道场(又称“极乐世界殿”)竣工之时,乾隆皇帝亲撰《御制阐福寺碑文》:“思自无始劫来,生人生物,凡诸福德,各各具有,亦各具足。而彼众生,芸芸冥冥,惟以各得所欲为福。未得求得,已得求益,无有餍足。为嗔为忮,为丐为寇,穷劫相寻,展转缠缚。时维因陀罗秉南面权,廓纮恢纲,约以皇度,驭以禁宪,沐以膏泽,浸以醇醲,敷锡多福于有生众。厥有生众善根深固,一心信向,正知正见,屏诸邪杂,咸得福庆。安乐老寿,满所愿欲。如其弗祇弗延,乃背而驰,式抵大戾,备诸苦恼,亦其自取。大慈氏发洪誓愿,施无畏力,拯诸厄难,随声赴感,一时普度拔去孽根,顿生福慧。孽缘净尽,福应备臻,于其本来了无欠缺。要知法王非以已福施彼众生,亦非别能于彼众生有所增益。凡此诸福,众生自有,亦各具足,能仁慈悲,遂得普度。古圣帝明王敛福锡福,其亦有同于此也耶!”

 

图19/北海阐福寺西方极乐世界道场(佛像为1993年恢复)

 

在这篇碑文中,乾隆皇帝回归儒家的福寿思想,认为西方极乐世界与“古圣帝明王敛福锡福”具有相同含义——“敛福锡福”出自《尚书·洪范》之“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能达到圣帝明王者是圣人,他们具有仁心,用五福教导百姓,并将五福施于百姓,让百姓明白五福之理。五福之中,“寿”排在首位,所以古圣帝明王赐福先赐寿,百姓增寿,即天下太平,而西方极乐世界亦为众生寿命无穷的太平世界。所以,宁寿宫花园里的布局设计,是功成归隐、增福添寿思想理念的体现。

 

图20/西六宫太极殿影壁装饰

 

清代宫廷建筑中,在仿写原型的基础上加入新元素,借特定用途以表达政治、宗教等思想意识,又通过内檐装修、建筑装饰和室内陈设进一步强化之。综合多种设计方法的大型宫苑建筑组群在乾隆年间达到顶峰,而宁寿宫作为皇帝颐养之所,尤其是宁寿宫花园具备更多的私人生活属性,其设计规划与乾隆皇帝精神世界密切相关,而建筑与赞助人和使用者的复杂联系亦见于清代民间,能够充分反映个人、群体与社会面貌。因此,王子林先生的讲座提供了非常独特的视角,对于清代宫廷艺术研究,对于各地普遍存在的集建筑、园林、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