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名老中医实践理论导航摘录

 连元康lian 2016-12-20
古今名老中医实践理论导航摘录

献给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作参考学习资料。内容包括古今几千年的名老中医一生理论知识。其中包括《气,血,津,液》,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六腑包括《心于小肠相表里,肝于胆相表里,脾于胃相表里,肺于大肠相表里,肾于膀胱相表里》。还包括《外感,内伤,风,寒,湿,痹》。及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人体生理功能等等。
注明;只有讲医理,没有医方。不走弯路,有的放矢。学习加快,突飞猛进。临床诊治靠自己,灵活运用,辩证施治,一次见效。花钱少,效果好,疗程短,康复早。其实践理论深奥,不好理解。请读后每一句每一字都要加以分析,理解,然后通过加工,消化,吸收,内存,应用,临床诊治,观其效果。
1,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盛,皆从肺入。
2,脾胃居中 ,为上,下,升,降之枢纽。
3七情之病,必由肝起。
4,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5,膀胱者,州督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
6,热则生风。
7,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
8,胃不和则卧不安。
9,治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
10,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11,阳明病,外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而恶热。
12,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13,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精气乃绝。
14,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15,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16,致呃之因,总由气逆。
17,气虚则麻,血虚则木。
18,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
19,郁则生火生痰而成病,病则耗气耗血而成虚。
20,上燥治气,下燥治血。
21,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22,药有方,而良医不拘于方。
23,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24,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25,欲调其血,先调其气。
26,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27,不血者,总以补肝为要。
28,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29,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30,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31,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32,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33,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
34,脾为生 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35,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
36,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37,诸病黄者,当利其小便。
38,气虚则寒,营虚则热。
39,血虚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
40,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41,风多则痒,热多则痛。
42,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
43,初痢多属湿热,久痢多属虚寒。
44,肝者魂之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45,痿者多虚,痹者多实。
46,寒则气收。
47,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
48,音壮为实,音轻为虚。
49,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50,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
51,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52,呕吐伤胃,泄泻伤脾。
53,病在气分,游走不定,病在血分,沉着不移。
54,阳虚者,气多陷而不举。
55,头者,诸阳之会。
56,瘀血在里则口渴。
57,肝气横逆 ,犯胃则呕,克脾则泻。
58,脾阳健则能运,胃气冲则能纳。
59,血藏于肝,精涵于肾。
60,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于头,供七窍之用。
61,阳生 阴长,阳化气,阴成形。
62,诸气郁 ,皆属于肺。
63,久病生郁,久郁生病。
64,酸咸不升,甘辛不降,寒不浮,热不沉。
65,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66,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落。
67,肾精贵乎专涩,膀胱常欲气化。
68,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69,血不养心,则神浮而悸。
70,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渗淡。
71,以阴和阳,以阳和阴。
72,久病无脉,气绝者死,暴病无脉,气郁可治。
73,喘病治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74,胃主牙床,肾主牙,补虚清热靠专家。
75,诸疮痛痒,皆属于心。
76,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不足则外热。
77,气有余便是火。
78,攻不可以收缓功,补不可以求速效。
79,脾以升则健,胃以降则和。
80,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渗泄之。
81,气有余则化为火,液有余则化为痰。
82,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
83,气者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
84,诸风吊眩,皆属于风。
85,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也。
86,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87,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88,寒者热治,热者寒治。
89,脾胃一虚,肺气先绝。
90,厥少热多则病退,厥多热少则病进。
91,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92,善治风者,以气理之。
93,黄疸久不愈则补脾。
9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95,郁火宜发,实火宜泻,虚火宜补,阴火宜引。
96,无痰不作眩。
97,中 满者泻之。
98,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
99,上焦不治,则水泛高源,中焦不治,水留中 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100,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101,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102,治未病者,肝之病,当先健脾,知肝传脾。
103,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如盐走肾而软坚,用醋入肝而住痛。
104,气和则血循经,气逆则血乱溢。
105,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106,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107,肝气宜升,胆火宜降,脾气上升则肝气升,胃气下行则胆火降。
108,肺为五脏之天,脾胃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
109,气虚不能统血,气寒不能生血。
110,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111,消渴之患,始瘀胃而及于肺肾。
112,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寒,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113,气行即水行,气滞即水滞。
114,胃强脾弱,则消谷而便溏,脾强胃弱,则知饥而纳少。
115,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要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
116,气之所用,无处不到,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
117,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118,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119,肝得血则筋舒,肾得养则骨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