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饺子和拍电影

 圆角望 2016-12-20

◎ 伍呆呆(深圳 编剧)

我是一个吃货,喜欢随着季节的变换吃不同的食物。

尽管近几年冬天南方的气温一直居高不下,但每年随着立冬、大雪的来临,以及冬至的逼近,和北方的亲戚朋友在家包饺子吃的频率都会渐渐高起来。

饺子是适合许多人一起围桌制作的。

有的人剁馅,有的人和面,有的人揪剂子,有的人擀皮,有的人包裹,一群人在说说笑笑中便包出一桌饺子,其中凝结了每一个参与者付出的劳动和感情。

今年冬天我没有空在家包饺子,因为从入冬以来就一直住在海边拍电影。

影片是师父和我共同的处女作,他是导演处女作,我是编剧处女作。我们每天跟随剧组早出晚归地拍摄,有时晨昏颠倒,有时通宵达旦,忙得连酒店客房窗前的美丽海景都难得有空看上一眼。每夜疲累地枕着窗下的海涛声入眠,恍然若梦。

昨天因到市区开大夜(通宵拍摄)而顺道去了一趟老朋友家吃饺子,朋友夫妇见我晒黑了许多,以为电影已圆满杀青,连声恭喜,我只好苦笑,稍坐片刻便告辞而去,回到拍摄现场陪着一众同事继续艰苦奋战。

经过一次次枯燥的录制过程,彻夜煎熬的辛苦,当朝阳洒落在剧组的每一个人脸上,身上时,正巧当天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成功拍完,引起了大家的一阵欢呼。

大抵每个人心里都是住着一个电影梦的。不过,有的人喜欢站在一边看别人的梦,有的人喜欢亲手造梦给别人看。我和我的师父以及同事们属于后者,是一群造梦给别人看的人。

拍电影和包饺子有许多相似之处。与包饺子不同的是,饺子可以一个人去包,而电影却必须要一群人的努力合作完成,而合作的过程绝不同于包饺子那样轻松简单。

包一锅饺子可成一桌盛宴,做一部电影能窥见一个社会。

从电影最初的筹备到如今的拍摄期间,从中见识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心和人性,是我在从前简单平常的生活中绝对难以看到的。其中因共同爱好电影而投资的朋友有之,因我们的投资成本小而想借势“空手套白狼”参上一股的“朋友”有之,即便没有参与投资但竭尽全力帮忙的朋友有之,在电影开拍后本答应免费提供拍摄场地而后又趁火打劫收取高价租金者有之,当然更多的朋友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我们提供了最大的帮助,让我们怀抱最大的希望用最小的投入朝着自己的梦想逐步前进。

剧组里更是一个小社会,除了师父在本地精心挑选出来的导演组之外,其他的如制片、美术、摄影、灯光、道具、服装、梳化、录音、剪辑、场记等各组团队均是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员。口音不同,分工不同的他们,溶进临时组建的剧组,成了一锅用各种作料搅拌而成的饺子馅,所幸这一锅“饺子馅”是香往四下飘,劲朝一处使,把枯燥无味到令探班的朋友和业余群众演员们都望而生畏的工作一遍遍地、一天天地重复,才使得我们从开机以来的拍摄一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剧组虽然一直处于高强度的运作,但令人欣慰的是拍摄时间和进度虽已过半,而所有的一切都在同事们的齐心协力下按计划完成。

民以食为天,包饺子吃能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拍电影看却是给予有梦的人最丰盛的精神食粮,在这个辛苦却快乐的过程里,我们是造梦的人,也是追梦的人。

期待某一天,当我们在家里吃饱了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再坐在电影院里,在荧幕上看着自己亲手造的梦,能够无怨无悔地嘘一口气:噢,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