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人生七年》——人生如果是一场能观看的戏

 凌寒留香之腊梅 2016-12-20

英《人生七年》——人生如果是一场能观看的戏

原创 2016-10-09 刘小流 一晌贪欢
一晌贪欢

pereader

所谓生活的抉择,无非是选择要在一场古典悲剧里演一个执迷不悔的小丑,或是在一出肥皂剧里演一个愚蠢的没有悬念的英雄。

01
Life

如果人生是一场可观看的戏

我才不要看


2014年里的电影里,最有可能成为经典的,大概是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少年时代》,用12年雕刻一部电影,拍摄从一个6岁美国男孩的暑假开始到他的18岁结束——少年时代的结束。时间是所有人最好的化妆师,而那些玩物的更新换代,则最贴切的勾勒了时代的推进。


 


但这是部电影艺术品,而不是一部出色的纪录片,因为它使用了专业演员,例如伊桑 霍克,
在剧中饰演第一任爸爸,它也是有剧本情节的,而且我想剧情一定是每年调整的。




即便如此,看起来它仍然无比真实,因为它的剧情依然是淡化的,它能展示出来的更多的是家庭状态的演变,今年这样,明年这个样子,这年闹的挺凶的家庭危机,来年不见了踪影,一段段遗留在时光里的情绪。

 

英国的ITV呢,出品了一部起初十分普通,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颇为奇观的纪录片——《Up Series/成长系列》(人生七年)。 




1964年开始记录14位英国的七岁儿童的生活,到目前为止,该纪录片已经跨越49年(每7年一集)并在ITVBBC播出。2005年英国第四台将该系列纳入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名单中。

 

被选中的孩子们代表了当时英国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阶层,并做出了明确的假设,即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预先决定了他们的未来。每隔7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4位(最初是二十位,只跟进了14位)参与拍摄的参与者生活中取材。该系列的目的是按当初7 Up中的“我们把这些孩子们聚到一起,因为我们想在2000年时看看英格兰的一个缩影,2000年时的工人和主管,现在都只有七岁。”

 


2014年,其中的嘉宾琳已因疾病去世,无缘2019年的《63 up》,加上查尔斯早就退出,只剩下了12位嘉宾。




我在想它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一位位嘉宾离世,最后换一位导演和最后一位嘉宾和观众告别……

 

这是一部恐怖片,观看每一部都是一步不可逆的过程。看电影给人当下的错觉,但看着片中的人物一点点衰老,过往的影像便真的只是追忆了,因为这记录的是真实的人生,而人生永远不能重来,八部看完,恍如隔世。

 

与此同时,它仿佛赐予了我们上帝视角,我们从未有机会看真正人的人的大半生,看一个个人在短短的时间内成长、衰老,人如蟪蛄。 蟪蛄的一生,何为重要,何为关键?

 

它最初的目的只是想论证“英国的阶级已然固化”,但人生哪里会是道具,又岂是一两句可以概括的,它已给了太多的启示,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们就先看创作者的初衷——证明英国社会,个人很难跨越其出生的阶层。


02
Born

寒门能不能出贵子

决定因素究竟是什么


富裕阶层嘉宾

富家三少:


(从左依次)查尔斯、安德鲁、约翰


苏西

中产代表


彼得尼尔


布鲁斯 


伦敦东区三姑娘jackey、琳、苏珊


底层代表



尼古拉斯 



保罗



 西蒙


托尼


我知道你们暂时记不住,没关系,后面会仔细说。

 

首先遗憾地告诉大家,导演的预测似乎是对的,14个孩子的大半生几乎都带着其固有的阶层属性,唯一的例外是,14岁前都结结巴巴害羞的乡村少年尼古拉斯通过学习跨越了其阶层。

 

7岁时,富家三少读私立学校,吹嘘自己每天都阅读《金融报》,《观察家》,《泰晤士报》,并在结尾预估了自己接下来会上怎样的中学大学,成为律师什么的;


中产阶级的孩子对于未来的预估明显有点梦幻了:成为宇航员,反对种族歧视,嫁给谁谁谁,或者羞于回答;


下层阶层有住在劳动之家的娃子则在宣称:是的,打架很重要。大学是什么?长大后成为驯马师,希望明天不会挨打。

上层阶级仅仅是因为其得到信息就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准确的预估,中产对于未来规划很模糊,下层对于未来的预估又贴近了现实。

 

家庭背景影响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想象,并在之后持续影响他们的选择,富家子弟会一直求学,不管驯马师这份工作怎么样,富家子弟根本不会想到这个方向。而中下层的孩子不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很随意地辍学,例如猴子托尼,年轻时最调皮,15岁再没上过学,成为骑师。


14岁的托尼


东区女孩琳,也很早步入社会,并在19岁结了婚。


日子继续往前推进,富家三少早早成为了律师,电视制作人等,过着上层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女孩苏叛逆之后也拥有了幸福的家庭。



约翰夫妇



苏西夫妇

中产的几位:



28岁的布鲁斯:教授


下层的几位,则是只能拥有一份服务他人的工作,而不是一个施展自己的职位。

 
西蒙夫妇


优良的社会资源在三个阶层分布的巨大差异,的确是他们拥有不同人生的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在21岁时,上层的约翰就在抗议导演的剪辑:7岁时展示他们的人生规划,并且一步步的印证现实的确如此,就好像这一切是上天赐予上层阶级的,它仅仅展示出了这些东西,但是没有展示出他们苦读的样子,他们想要进入好的大学同样要成绩很好。

 

约翰的话,很值得捉摸。它当然有道理——上层为他优渥的生活付出了努力,别人没有——即通过教育,安德鲁也强调,你什么都留不给孩子,但教育可以给很多东西,穷人没有在这方面努力。


但是,为什么穷人不愿意在这方面努力?

 

最大的不公平不是资源分配的不公,而是见识层面天然的不公平。


上层阶级的孩子通过家人的亲身示范,知道地位上升的途径,知道通过教育他们可以维持家族的优越性,这些认识和他所处环境所能得到的信息是他们成功最大的资本。加上资源的倾斜,他们的每一步都有资源的配合。

 

所以他们不会辍学,只可能对钢琴感兴趣,而不是打架。

 

下层很难意识到教育可以改变命运,或者说掌握某种正确上升的渠道,加上资源的短缺,很难按照精英模式投资。

 

这个道理放在哪里都是如此,早有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唱调,农村地区始终维持着偏高的辍学率。因为网络社会的到来,各个阶层的信息交织在一起,似乎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但这是一种很不公平的交流,下层人只看到富人展示出的结果,却永远都不可能得知如何才能到达那一种状态。

 

这样开来,真正让寒门子弟摆脱出身的束缚的东西是——见识。思维绝不能困于当下,囿于柴米油盐,赋以更坚定的决心,行动力,更多的努力,才能弥补资源分配的不公,或许是唯一的办法。


是的,这很难,14个孩子里,“漏网之鱼”不过尼古拉斯一条。


03

Character

人生幸福的秘诀又在哪里?

性格决定命运



生活中难免有对比,就像纪录片的14人,如果不是这部纪录片,他们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凑到一起,了解彼此,甚至对于另一个阶层的人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因为这个节目的预设命题——穷人依然是穷人,富人依然是富人,似乎还分别给他们加了一个失败成功的标签,这样也怪没意思的。


看完这么多人一生的遭遇,其实一生更应该感谢的不是出身于什么样的背景,而是你有一种好性格,能否遇见了生命中的贵人。

 

七岁看老,除了通过家庭出身看未来之外,也是看性格。

 

7岁的尼尔


尼尔,是这部纪录片很让人心酸的角色,七岁的他差不多是最可爱的,脸上总挂着奇异的笑容,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理想,做宇航员,开旅游大巴,但是仅仅到了14岁,他脸上的笑容消失的无影无踪,并且从此以后节目里再没有见过他的笑容。

 

14岁的尼尔


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没有进入梦想的牛津大学后很快从大学辍学,做了建筑工人,28岁的他在英国四处流浪,居无定所,穿着不合身的老旧西服,头发半秃。他一直独身,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这种忧郁即便遇见一个再开朗的姑娘还是会遗传给自己的孩子,流浪流浪,困于哲学的思索之中,56岁的他成为一个议员, 但他依然穷困,开始迷恋上写作,但是没有人读他的作品。


 

56岁,孑然一身的尼尔

 

他说他曾经和一个姑娘交往过二年,这证明他是有和别人交往这个能力的,当问题提出“性”这个问题他如何解决时,他坦言,这是没办法的事,他就是没能娶妻生子过上正常的生活。人生不能重来,对于已然降临的命运,无可奈何,无人倾诉。


 


一个小天使样子的孩子就这样毁灭给了大家看。或许,他是在不被世人理解的精神层面苦苦求索,但一次次他眼神里流露出的无助,乃至于其自身传达出的对于命运的无奈,已经可以让我们对这样的人生采取否定的态度。他没有工作,领取国家的救助金,如果这个国家没有这种救助金呢?如果他不那么苛求完美,如果他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性建立家庭……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另一个东区的女孩,琳,7岁时她灵动优雅。


7岁的琳


14岁时已不想直面镜头,19岁就结婚了,显然婚姻过早地消耗了她,21岁时做流动图书馆的管理员,但图书也没有维持她淡然优雅的气质,她对很多事情不满,认为这个国家的教育一败涂地,愤懑,脸色也越来越差。再往后看,你会发现琳是所有人物中老的最迅速的,35岁的她就有了一张完全苍老的脸。


35岁的琳


开始被疾病缠绕,并且对疾病的到来摆出接纳的态度,早早地接纳了自己的命运,再往后去,伴随着脸色的惨不忍睹,她有了更多的疾病,2014年,她因病离开了,刚刚58岁。


 

 56岁的琳


 

 来自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尼古拉斯,在7岁时结结巴巴,是所有孩子里最不爱说话的,不愿回答问题。14岁的他一直把脑袋埋起来,回避镜头,依然在推搡问题。


14岁的尼古拉斯


21岁的他,大大的脸放在镜头前,笑得很灿烂,也对自己前两次的表现哈哈一笑,他很快就移民到了纽约,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还认识了漂亮大方的女友,晚年他出版了很多学术书籍。


 

 

28岁时还有一位小愤青,彼得因为批评撒切尔政府口无遮拦而被当地小报打击缺席了好几期节目。56岁重新出现在节目里,是为了为自己的音乐做宣传。年轻时他很帅,56岁的他还是意气风发,更加有魅力。


7岁的彼得和尼尔

 

幸福,不幸福,这是无关阶级的。看到这里,你是否看清了自己的宿命?


04
Dream

我们何时再无暇照顾梦想?




普通的书的寿命,只有50年左右,如果不经过特殊防护,一本书在50里就会变成完全不能翻阅的纸屑。起初我很惊讶于这一事实,只有50年!但追念一想自己的年纪和那些岁月中溜走的书——因为破旧或者失去价值被扔到地上发潮,被烧掉卖掉——目前家中最老的书不过是小学的语文课本,也就愿意相信这一事实了。

 

我们身边的绝大多数事物都不是一点点消亡掉的,而是在其尚可用之时突然被丢弃,诸如房子,手机,水壶……

 

那么,梦想呢?

 

14位嘉宾,7岁时阐述了自己的梦想:宇航员,大巴司机,一级军士,警察,找到月亮的秘密,让非洲变得更好……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因为成长之后发现现实远非自己想象的那般简单,而与梦想渐行渐远。




倒是猴子托尼,小时候一脸顽劣样,还声称交了“女朋友”,他的梦想是做一个骑师,15岁他就便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和自己的偶像在同一个赛马场驰骋,但这份职业没能一直做下去(他赌博),他又有了新的梦想:开出租、开店做生意。几乎在每个下一次的采访中,他都在做着自己梦想的事,尽管最终大多都失败了,但他还是很欣慰,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


托尼的实现令人喜悦,但大概是出身所束缚,他的梦想多少受到见识的束缚,出租车司机,开店,这些更像是一种职业规划,是自己想要从事自己的职业,这些愿望的达成要归因于托尼的性子,他有勇气和行动力去尝试。

  

7岁的梦想,说实话很不靠谱,不然这些小家伙就不会在14岁的时候突然否认自己7岁时并没有男女朋友了。7岁时的想大抵是受到家长的影响,或者觉得什么好玩,而成年之后,绝大多数人不得不把对梦想的追寻变成对职业的渴求,7岁的孩子能有多理解职业呢。

 

所以我觉得梦想应当属于任何年纪的人,尤其是清楚了自身所长和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人。一直不能去追求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过着很不快乐的生活,才是梦想的失败吧。




差不多在30岁之后,他们大多数已经有了家庭孩子,越来越承认家庭的重要性,嘴上开始说着没有家庭一个人就太孤单了这样的话。每天睁开眼,日子不再有期待。我们依然没有理由因为他们的这几句牢骚,而否定他们的生活。


他们的人生相对来说已是幸运,而且他们没有放弃努力与拼搏,有些人其实也成为了了不起的人,像退出录制的查尔斯,在BBC工作;尼克出版了自己的许多专著……


我们可能不知不觉地已经被一大团琐事缠身。这些嘉宾中呈现出超高的离婚率,有的甚至不止一次,即便没有离婚的,如托尼夫妇也说有一阵子日子过不下去了,但是想到对方的付出,也就选择了妥协。下层嘉宾大多子孙满堂,多达五六个,父母在这样的家庭中其实已经很难继续完善自我。


05
Marriage

婚姻对于人生意味着什么

我们对于别人的意义

婚姻之于你


婚姻,自然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也不一定),7岁时我们能看到的信息是,有好几个孩子生活在离异的家庭里,这对他们早年的性格与人际沟通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好的影响,有些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自然摆脱了影响,有的人则一直念念不忘。


而到了这些人自己的婚姻问题上,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


可以得出的第一点结论是——婚姻对女性来说非常重要。


庄园女孩苏,7岁时父母离异,很讨厌那时的生活,14岁羞涩不言,21岁猛烈抽烟,怀疑婚姻,没想过婚姻的事……


这下下去,很不妙啊。




but,人家28岁时已经结婚了,看看她28岁到56岁的样子。





显然,婚姻极大地改变了苏的性格,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这部纪录片只记录了四位女性,导演自己后来也承认这是一个极为糟糕的决定,来看看东区三姑娘的婚姻。


jackey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岁月留给她的是一堆孩子,她没有能力让这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只能让孩子们寻找同样廉价的工作,同时她为了这个家,甚至没有独立的社交生活。大概是她为这样的自己感到难为情,49岁的她面对问题大发雷霆,斥责这个节目在作恶,消费她们。


琳,在性格篇我已经大致介绍过,19岁到来的婚姻,实在是太早了,如果是一次失败的婚姻,几乎会耗尽一个近乎孩子的她的大半意志。


苏珊,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她也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她并未被击垮,而是一个人承当下去,42岁时,因为业余的娱乐活动,她又遇见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在此之后,她的精神状况一直很好,发挥着光和热。


婚姻对女性来说非常重要。


从布鲁斯看


要说到纪录片里一位很让人喜欢的嘉宾——布鲁斯。


现在看他七岁的样子,实在闪烁着大智慧。7岁的他第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是:我的女朋友在非洲,他的梦想是长大后去非洲,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的生活be good。


听到这样的话可能每个人都会觉得,一个小屁娃娃,瞎说的,根本不会当真。他的梦想并未实现,但他走的路也很好地践行了7岁时表达出的悲天悯人。




14的的他发现了自己的弱点,不爱说话,羞涩,所以不能去做需要很好的口才的传教士了。21岁的他觉得现在的人在男女朋友这件事上想的太多。28岁的成为了教书育人的老师,然后又去了印度的穷乡僻壤,算是支教……


可能是他只顾大家忽略了小家,一直单身,但41岁他遇见了自己的另一半,婚后的生活也很幸福。


我觉得这才是对待婚姻(生活)正确的态度,不去刻意强求,不因外界和年龄逼迫自己不想做的事,生活中有所寄托,做一个好人,一个不会让自己讨厌的人,我们真的需要心平气和地慢慢走。


人生七年,它非凡,伟大,宏大,因为它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知识道理,而是展示了那么多人的人生,这其中的启示、味道,可能只有亲自看一遍,才会有更多的感悟。


文、编|刘小流

ps:本文来自于年初的四篇推文的整理合并,特此说明。



阅读
精选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写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