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年建成机场线 体现武汉速度

 点出好未来 2016-12-20

两年建成机场线 体现武汉速度

两年建成机场线 体现武汉速度

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刘丹丹 袁永华

12月初的一天,阳光明媚,在机场线盘龙城站,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机场线项目部接受了晨报独家专访。一直以来,市民非常关心何时可以坐地铁直通机场,这支9人团队就负责管理19.8公里机场线的建设,今天晨报将为大家讲述机场线建设团队背后的故事。

“我们团队一共有9人。”该项目部的王锋介绍,他是一级项目经理,负责整条机场线,团队内还有二级项目经理肖德刚、业主代表王义、汪明德、邓冲、李家春、杨露、丁雄、熊淼。

“业主代表?”很多人刚一看到,总以为是不是写错了。其实工程也有业主代表,他的工作职责就是代表建设方,在现场履行建设单位管理职责,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等各方面进行管理。尤其是地铁建设,涉及交通疏解、园林迁移、管线改迁、土建施工、装修安装都要管,事情多且繁琐,可谓千头万绪。

2013年,机场线项目部成立时,只有王锋一人;到2014年9月,肖德刚结束4号线二期的工作,被调过来,“光杆司令”终于有了帮手。随后,同年11月,汪明德、王义、邓冲3人也从4号线二期被调过来;到2015年7月,项目部来了两名年轻小伙子,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杨露和丁雄;今年1月,李家春从3号线被调过来,分管机场站装修;熊淼则主要负责铺轨专业。

“现在我们很轻松了。”王锋笑说,机场线10月16日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在晨报记者为他们拍摄合影时,每个人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这种轻松得益于这两年来,团队创新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多方协调合作,顺利完成机场线工程。

天河机场站站台。

记者詹松 摄

机场线项目部团队,由左至右:杨露、李家春、汪明德、王义、肖德刚、王锋、邓冲、熊淼、丁雄。

记者詹松 摄

工程施工管理

做到环环相扣

时间管理专家王锋

科学统筹大大节省建设时间最佳拍档肖德刚

看300册图纸做到心中有数

最佳拍档肖德刚

看300册图纸做到心中有数

肖德刚,话不多,思维缜密,是机场线二级项目经理,和王锋可谓是“好拍档”。采访结束后,不同于见到媒体时的局促,肖德刚在他的这群兄弟中间,显得比较健谈。

肖德刚是2014年9月调过来的,他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和交管部门协调,做交通疏解的方案,同时进行园林迁改、交通指示迁改、管线改迁等工作。“地铁施工的原则是‘借一还一’,保证巨龙大道和盘龙大道的通行。”他说,盘龙大道上有一个车站建设,巨龙大道上有3个车站建设,这两条路是盘龙城主干道,往市区的车都从这两条路走,因此交通疏解至关重要。

“我当时负责巨龙大道这一片。”肖德刚说,交通疏解打围花了很大精力,“我一边和交管部门谈交通疏解,一边和园林局、路灯局等相关产权单位协调,包括和开发区管委会、天河街、横店街进行协调。”他说,同时进行可以节约前期时间,等交通疏解方案通过,其他迁改也可完成,就可以实行道路方案了,先扩宽道路再占地施工,“节约时间,不耽误市民出行。”

在统筹设计这一块,一共涉及5个设计院,“多次开会,稳定方案,尽早出图。”肖德刚说,在交通疏解过程中,图纸同步到现场,“1个车站有50册图纸。”他说,除了宏图大道站是已经和3号线同步建好的,其余6个车站要看300余册图纸,就是为了心中有数。

肖德刚家住唐家墩,平时上班,每天都要从家开车到黄陂,今年6月底,连续参加防汛,他半个月值守工地,随时和市防汛指挥部保持沟通,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值守,防止雨水倒灌。“那个时候,设备都进车站了,如果一旦被淹,后果严重。”各个出入口严防死守,拿沙袋堵有半米多高。巨龙大道站外,路面已经淹了,但由于有防淹台阶,水只淹到三级台级的第一级,车站平安。但他们也不敢疏忽,一直24小时全员值守,直到水退。

时间管理专家王锋

科学统筹大大节省建设时间

王锋在这个团队是一级项目经理,扮演着“指挥官”的角色,他领导着这支团队,带领施工单位奋战在机场线一线,两年时间建成机场线,破解了机场线下穿3号线既有隧道、穿越府河及中间风井、上跨高速公路、马家湖水中施工等工程重难点。

“我是最早接触机场线的。”王锋笑道,2013年9月,他所负责的4号线一期铁机路至仁和路站完工后,他被调到机场线。从前期的方案策划、施工策划、招投标、施工单位进场、完成工期筹划、制定通车节点目标,都是他亲自负责。

天河机场三期工程主要包括T3航站楼、第二跑道、交通中心、地铁、城铁、塔台、连通廊等7大主体工程。与地铁机场站建设进度关系最大的就是武孝城际车站、T3下方的城铁区间、机场交通中心,这几大工程之间必须统一协调,安排施工。

由于地铁是建在交通中心地下,必须要先施工,为其他工程提供施工作业面。“地铁是第一家完成基坑开挖和结构施工的。”王锋说,2014年12月前率先为T3航站楼、交通中心提供施工作业面,比设计工期提前一年。

由于还有四个盾构区间(机场站-航空总部站区间左右线、机场站~天河停车场出入场线左右线)也在该基坑内,武汉地铁集团充分考虑了综合工程的协调性,一次性投入4台盾构机,同时施工四个区间,从四个方向朝机场站掘进,这在武汉地铁建设中是很少见的,是普通地铁工程施工投入盾构机数量的2倍。

天河机场地铁站的建设难度,就在于和场地其他工程要互相协调,如果某个节点滞后,受影响的绝不止地铁一家,“因此我们在时间管理上做到极致。”王锋说,招标文件是他亲自写的,不同于普通招标书,他对整个工程的策划计划和节点要求,网格化管理做了很多工作,提出了很细的施工节点。为了达到18个月完成土建的目标,提前进行了工期策划。

日前,武汉地铁集团董事长周少东在接受晨报采访时曾说,机场线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建成,为全国轨道交通建设罕见,充分体现了“武汉速度”,这也是武汉地铁科学组织施工的结果。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方法,如对重点站采取预埋施工,如宏图大道站、天河机场站,和3号线、机场三期项目同步建设;做好前期工作,在各地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完成拆迁,快速让出施工场地;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优化施工方案;提前预判工程难题,改进施工设备,保证工程顺利而快速地完成。

王锋和同事每周和区轨道办进行征地拆迁对接,特别是黄陂区政府主动作为,4个月基本完成了6.7万方的拆迁和860亩的征地任务,为后面的建设赢得宝贵时间。“我们每周和施工单位召开计划会。”王锋说,确保协调到位,确保工程投入到位,全面作业,每个作业面没有“等待期”,“为了如期完工,最高峰施工投入5000人,管理人员近600人。”王锋说,工程量相当于每天要建7套三室两厅的房子。

2015年9月,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完工;2016年3月隧道贯通;5月轨道贯通;9月完成装饰装修、地面附属结构等所有工程;2016年10月,通过专家试运营评审。

“我们的施工是环环相扣。”王锋说,2015年9月,车站主体结构完工;10月,风水电单位进场施工;11月,装修单位进场;到2016年3月,车站附属结构完成时,风水电及装修基本完成。“这在工期筹划阶段,就要计划好,可以大大节省建设时间,做到无缝对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