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一样的开始不一样的结局?——宝能系“三战”背后差异的真相

 women1413 2016-12-20

姚振华和宝能系绝对要上2016年的年度热搜词了,从2015年开始,宝能系首先从上市公司南玻A启动,一举在二级市场先后收购了近4亿股,耗费近40亿资金成功的控股南玻A 近20%的股权,牢牢的占据了大股东的位置并且导致南玻A高管层集体出走。宝能系人员成功占据了管理层的位置。

宝能系对南玻A的“闪电战围猎”堪称完美,南玻A在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击,这对于姚振华和前海人寿而言是一次空前的成功。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成功的成为了一家老牌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样的成功不得不大书特书,但是也让姚振华和宝能系从此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让大众所熟知。

为何一样的开始不一样的结局?——宝能系“三战”背后差异的真相

关键是资金实力

其实宝能系对南玻A的成功围猎关键就是两个字:资金从股价估算二级市场上宝能系收购南玻A花了将近40亿元。而南玻A在2015年底账上只有5.78亿的现金和4.53亿的应收账款,面对2015年底总资产1523亿的前海人寿,根本无力在二级市场上和宝能系抢购股权。宝能系的第一战完美收官。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别人可能几年(重组)甚至十几年(IPO)都做不到的事,姚振华对南玻A的成功收购确实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有了第一战完美成功的经验,姚振华和宝能系又把目标瞄准了老牌房地产龙头:万科。而关键就在于这第二战,宝能系彻底从幕后走到了前台,首先已经失去了收购南玻A时所具有的“突袭”先手。而宝能的第二战面对的不是手里只有5.78亿现金的南玻A,而是坐拥4000多亿港币资产的大佬华润集团。当然宝能系的第一轮突袭非常的成功,三次举牌万科让市场震惊的同时也触动了华润这个真正的大佬。

于是,华润开始反击了。在二级市场不断增持的同时也利用停牌不断的增加宝能系的资金成本,于是宝能和华润之间成了现在纠结爱恨相杀的局面。关键在于,华润不是南玻A,南玻A手里只有10个多亿的现金和应收款,而华润手里的4000多亿港币资产可不是虚的,宝能利用前海的融资平台获得的资金成本比华润手里的自有资产要高的多,而失去三次举牌后失去了突袭的突然性,对付万科的“闪电战”变成了“持久战”,并引来了华润强大的反扑,这才造成了宝能系在万科A上目前的僵局。

而在格力电器上,宝能系则面对了一个更强硬的对手——董明珠,一方面,董明珠和格力电器有这个底气,格力电器手里有972亿的现金和35亿的应收账款。近千亿的资金保障让格力电器有的是底气对抗宝能系的收购。

为何一样的开始不一样的结局?——宝能系“三战”背后差异的真相

格力有钱,才不怕你!

而且董明珠不是华润,这个从销售开始的董事长面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比华润快的多,充分利用媒体,多次在公开场合喊话提出“威胁”。从宝能系的收购“三战”来看,这有点像二战初期的“德国”,靠的是看准目标后实施快速的“闪电战”,而南玻A就像“波兰”本身实力不够,面对突袭反应又慢,所以无法抵抗太久。万科就像“法国”反应虽然慢,也吃了亏,但是有“英国”(华润)这个强大的盟友,抵抗住了宝能第一波进攻以后变成了“持久战”。

而董明珠的格力电器就像二战后期的“苏联”,看到了威胁后直接主动应对攻击,隔空喊话加上雄厚“火力”——近千亿资金“威胁”让宝能系知难而退。

不论宝能系最终结果如何,这次轰轰烈烈的“三线作战”收购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商场如战场”:而最终决定胜负的,永远是实力。

为何一样的开始不一样的结局?——宝能系“三战”背后差异的真相


什么资本运作,股本优化重组,都没有手里实打实的现金和净资产做保证靠谱。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宝能系看上的不是万科和格力,而是其他的一些相对净资产和现金较弱的小盘股上市公司,可能早就像南玻A一战一样早就胜利了。

市场上永远不缺“宝能系”一样的“野蛮人”,而真正让每个企业最终在商场上成功的,永远是实力——手里的现金加真正的净资产。在没有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负债杠杆和固定资产是可以锦上添花的,而当真正面对危机来临的时候,应对危机和打退“敌人”的“真正实力”只有实打实的现金。不论企业财务规划还是家庭或者个人的理财,这一点都是值得我们警醒的,包括我们在市场中投资一家公司或者做家庭财务规划都一样,要关注投资对象的现金流和储备状况,不知道你同意吗?

关于这个问题欢迎大家讨论,更多热点话题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niusan9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