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晚睡姐姐,你好!我是刚工作不到半年,今年26,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国企工作。家乡是个四五线的小城市,回来后跟父母住在一起。最近跟妈妈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只要她有一些让我感觉想要控制我的举动,我就变得歇斯底里,她批评我时若是带着对我的全盘否定,骂人的话,比如“你真不是个东西”“你一点都不孝顺”我会气到眼泪流不停地跟她吼。这可能要追溯到我高考志愿填报时,父母一手操办,完全没有考虑我心里的想法,我想学的专业,导致我的学业走上的是一条无法挽回的路线;此外我的初恋,因为妈妈各种嫌弃,每个假期都跟我说他的不好,我年纪小禁不起她的挑唆,也总闹脾气,最后谈了6年的感情失败,这两件事让我产生了心理阴影,我完全不能忍受妈妈任何想要控制我,以及以孝顺作为道德绑架的举动,有些可能是自己反应过度,我也担心自己会为了反对而反对,听不进去她的意见,害了自己。很矛盾,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和妈妈的关系,能不要老是吵架。对了,我从初中开始就是在外面上学,每年也只有寒暑假回来跟父母在一起,这半年是我这么多年和他们住在一起最长的时间。我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心理阴影,希望晚睡姐姐能指点迷津! 晚睡: 我有个朋友,对朋友都很好,就是对父母非常龟毛,常常说不上几句话脾气就来了,真是克制不住的那种暴躁。 我很不理解,她父母看起来都是挺和气的老人,对她也是非常关心。她却说:“我承认他们都是好人,一心一意为我好,可你不知道我从小做的所有事情都要听从他们的安排,如果我不听,他爸就说我不知好歹,我妈就哭,直到我就范为止,我真是烦透了这种日子。” 每次发完火,她也很内疚。不过她已经是杯弓蛇影,即使现在父母是正常的关心,她也怀疑是要摆布她,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炸毛,完全身不由己。 后来我在她家吃过一次饭,吃饭中间,她父母很热情的给我夹菜,“你吃啊,多吃点。”其中有一道油炸蚕蛹,朋友知道我最怕这东西,就说,“她不爱吃蚕蛹,别给她夹。”她妈妈“哦”了一声,过一会,又给我夹,“吃点吧,这东西营养价值高。”朋友说,“都说了她不爱吃,别夹了。”她妈没说话,过一会,还是,“你吃啊。”我也无奈了。 生活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大概和坐牢的感觉差不多吧。你永远不是自由的,你应该做什么永远是别人来告诉你。你自己的感觉统统都是不对的,全都是父母说了算。这种天长地久的否定和压抑,能够制造出一种最强大的摧毁一个人自信的力量。 她说:“这下你该明白我的心情了吧,任何事只要他们想做,都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所以尽管人们都说,我们不应该对外人好过对家人,那是没有修养的表现,但这谈何容易,和陌生人之间没有那么复杂的情感纠葛,期待值小,投入也少,反而容易带上面具来相处。家人,那是一种近在咫尺,彼此袒露一切脆弱之处的关系,比任何关系都更复杂,也比任何情感都更浓烈。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关上门的秘密。有些人并非不懂感恩,或者毫无教养,只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了爱,也饱受压抑和控制,做一个父母和他人眼中的逆子,不再顺从,不断反抗,是他们试图保护自我的一种无奈之举。 如果我们看不到他们的经历,就不懂他们的痛苦。 这是你第一个需要明白的问题:为什么你会对父母如此缺乏耐心,你为何会选择和他们对着干? 成长中,你在父母身边时间不多,感情的亲密度不够,导致你和父母之间缺乏足够的了解,父母自以为是的给你一些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你却觉得他们毁掉了你的生活。你渴望和父母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同时又很想惩罚他们,为当年他们对你的情感“遗弃”。 你既愧疚自己的不懂感恩,又为自己始终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而愤怒。 你是如此矛盾,你把自己应该在青春期的叛逆期延长了,在已经有能力独立的日子中,又成为了一个愤怒的青少年。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你该如何平息你的愤怒? 讲个徐静蕾的故事。 徐静蕾的父亲徐子健从小对女儿的管教非常严格,他要求徐静蕾对自己绝对服从,“小孩要有出息啊,得养成服从的习惯,很重要。反抗啊,没戏!” 徐静蕾看什么书,穿什么衣服,学什么技能,一切决定,都是父亲说了算。父亲对徐静蕾的一生,有着完整的规划,上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 不能说父亲所做的都是错的,恰恰相反,徐静蕾后来的“才女”称号,是完全得益于父亲当年的严格文学训练。 但徐静蕾不开心,她变得很敏感,胆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进入青春期,她学会了叛逆,会逃避去少年宫学书法,一个人去公园闲逛。上大学之后,突然失掉了父亲的管束,让她狂热地投身到一种自由的生活当中去,她开始化妆,抽烟喝酒,交男朋友,蹦迪,用拍广告赚的钱买新衣服,请同学吃饭。一切都是父亲曾经不允许她做的,她偏偏都要尝试一遍。 过度的压抑,绝对会在人生的某一天带来崩盘的效果。父亲擅自把她小时候收养的猫去和同事换了一只鹅,长大后她在自己家里最多养了11只的猫。曾经连穿什么都不能自主,“后来自己有经济能力了,我们家一屋子破衣服……就是觉得看什么就想买。” 徐静蕾在娱乐圈是最有个性的明星之一,她的性格,包括她的情感生活,都透露出对自由的追逐,“家长太强势,但我心里绝对是埋下了渴望自由的种子,所以我现在生活很自由,而且甚至我矫枉过正地要求自由。” 徐静蕾的独立性在离开父亲之后迅速成长,而只有在真正体验了自由之后,她才懂得,其实自己想要得到的并不是那些自由本身,而是被尊重的感觉,“当你真正地可以这样做的时候,你就发现我也不喜欢这样做,只是有好多事情真的是为了叛逆而叛逆。”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她和父亲开始和解,看到她的成长,父亲对她也多了一些尊重。 你想要的也是自由、尊重和爱,但为了叛逆而叛逆,只能将你距离你所想要的一切推得更远,。你深陷在怒火与愤懑之中,就是受制于自己的情绪,和过去父母控制你一样,那依旧是一种不自由。 你始终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做逆子并不会让你开心,停止愤怒,停止责备,开始专注自己的生活。不随随便便拿自己的人生去叛逆和浪费,他们已经浪费了一部分,你不能再去浪费另外一部分。 叛逆没什么错,但走到叛逆的尽头就转身向回走,做好自己,你的成就、独立、坚持,比反抗更容易带来父母对你的尊重和爱。 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补偿。也只有到了这个境界,两代人之间的恩怨纠缠才会重归于平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