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高祖李渊在皇太子和李世民之间犹豫反复,终酿大祸

 茂林之家 2016-12-20
   唐高祖考虑改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的事,不知真假,但反对者很多。
   有一次宫中宴会,李世民想起生母早逝,没有享受到眼前这一份荣华,不禁流下眼泪。事后,皇妃们哭着对唐高祖抱怨说:“陛下年纪大了,太平日子里大家聚在一起宴会,应该高高兴兴的才好。秦王在酒席上流泪,一定是嫌弃我们这些人。将来陛下万岁之后,如果秦王得志,我们母子们只怕活不下去了。”
   另一方面,皇妃们普遍认为皇太子李建成是一个好人。她们的话让唐高祖很是伤感,一想到在自己死后这些女人可能受的委屈,他就难受。
   点点滴滴的嫌隙,点点滴滴的恶意,累积起来,就是大仇恨,大怨恶。
唐高祖李渊在皇太子和李世民之间犹豫反复,终酿大祸

   于是唐高祖彻底打消了更换皇太子的念头,对李世民的态度越来越冷淡,更信赖皇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毕竟,李建成是唐高祖选定的接班人,他要维护李建成的地位,于是他试图用正常的手段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李建成那边也抓紧活动。有一次他在东宫设宴,请李世民、李元吉等人喝酒。酒席中间,李世民突然感觉心中暴痛,呕血不止,淮安王李神通赶快扶他回到西宫。
   唐高祖听到消息,亲自过去探视,又谈起皇太子的问题,“当初我们父子在晋阳举事,是你的主意。后来你带兵四处征讨,立下大功。我曾经想立你为皇太子,是你推辞不受。你哥哥李建成做皇太子已经多年,不可以轻易变动。”
    然后唐高祖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李世民离开长安,去洛阳居住。潼关以东的地区都归他所有,而且可以使用天子的旗号。
    这不太像一个皇帝能说出口的话,如果唐高祖果真提出这样的解决办法,说明他是一个糊涂的人。李世民流泪奏道:“父皇的安排,实在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不想离开父皇。”
   唐高祖安慰他:“我是四方之主,以天下为家。你不必悲伤,洛阳距离长安并不远,想念的时候,我们见面很容易。”
   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认为李世民一旦去了洛阳,手中掌握雄兵猛将,控制着中原广大的地域,物产富裕,人口众多,更难制服,恐怕遗患无穷。不如留他在长安,更方便铲除。
   于是两个人授意大臣向唐高祖说:“秦王身边的人,大都是关东出身,去洛阳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只怕此一去,秦王他们就不会再回来了。“
   唐高祖感觉此话不无道理,也就不提去洛阳的事。
   李世民强势、李建成嫡长,二人水火不容,暗藏着巨大的危机。检校吏部尚书封伦看出这一点,提醒唐高祖说:“秦王功勋卓著,不甘心居于皇太子之下。如果陛下不想改立皇太子,请早想办法安置秦王。”
    言外之意,是请皇帝早一点削除秦王的势力。唐高祖认为封伦说得有道理,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
   唐高祖不知道,封伦这个人看上去态度恭谨、衣饰简陋,实际上阳奉阴为,心机深不可测。
   封伦在李世民身边做过事,曾经给他出过许多主意,用来对付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认为他的想法极好,因此送他大量的金钱。另一方面,封伦又暗中给李建成出主意,让他早下决断,要胸有四海,不必顾及亲情。
   兄弟之间嫌隙日深,父皇犹豫反复,封伦这样的投机分子为了自己的前程、后宫的妃子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从中挑拔,一场血腥的事变难以避免了。

■未完待续

 节选自《皇帝的家事儿》系列之《不听话的孩子》(东方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