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大创意街区构筑创意成都|书法|文化

 昵称37621185 2016-12-21

原标题:8大创意街区构筑创意成都

近年来,成都涌现出一批艺术机构、群落。成都市美术馆、文轩美术馆、当代美术馆等重量级美术馆对市民开放;A4当代艺术中心、K画廊、了了阁等知名画廊云集。放眼成都东南西北中,都有艺术家群落,“蓝顶”、“浓园”、“西村”、“明堂”相继出现。成都一度被誉为继北京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第二城”。集多种文化形态的东郊记忆,更成为成都现代化、国际化的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蓝顶

近距离接触顶尖艺术家

在成都东郊,有一片艺术家们的乐土。隐匿在田间、荷塘边、浅丘坡地上的成都蓝顶艺术区,既有周春芽、何多苓、罗中立等中国响当当艺术家的“家”,也住着很多新生代艺术家、美术院校刚毕业的年轻人。作为成都市城乡统筹的一个经典案例,蓝顶艺术区短短几年内便成功吸引了300多位艺术家安营扎寨。

数百位艺术家的长期聚集,衍生出各类公共艺术机构、美术馆、艺术中心、产权式工作室和租赁式工作室,以及雕塑、摄影、动漫等行业基地和时尚商业、旅游业等服务机构。一座座灰色的水泥墙房子看似简陋,里面却别有洞天。艺术家们按着自己的喜好,有种上鲜花果树的,也有在后花园建游泳池的。除了有展览的时候,艺术区内甚为安静,艺术家在这里创作、生活,形成了蓝顶特有的闲适艺术环境。

最近几日,艺术区内来往走动的人又多了起来,他们为下周末(19日)即将揭幕的“2014蓝顶艺术节”做着准备。蓝顶艺术区自形成以来就有开放工作室的传统,艺术家们平时各自创作,蓝顶艺术节时,“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活动将面向大众展示艺术家创作环境。据蓝顶美术馆馆长金延透露,去年夏天,为期一个多月的成都蓝顶艺术节,吸引了上万名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文艺青年来此相聚。

不仅蓝顶艺术区文艺范儿浓,与之相邻的白鹭湾湿地、荷塘月色也充满了艺术气息。下个月,新建成的锦江湿地雕塑展示园将白鹭湾湿地、荷塘月色、蓝顶艺术区连为一体。届时,一场名为“生态”的锦江湿地公共雕塑展将为雕塑园启幕,焦兴涛、邓乐、傅中望等30多位雕塑家,将利用废弃的工业、建筑材料等绿色、环保、可再生的材料,进行雕塑创作,体现出了一种新的审美价值观、空间形态观、艺术材料观。

如今的蓝顶,不仅是当代艺术家创作和生活的聚集区、当代艺术人才的吸引区,也是自然与人文双重景观的时尚展示区、休闲旅游区、艺术生活方式体验区。

红星路三十五号

西南唯一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

红、黄、蓝多色块组合的柱头导示系统,现代新颖色调明快的创意坐椅,夜色中透穿孔板的楼宇灯光……围绕红星路35号园区形成了一片广告创意休闲街区。这里既有广告制作、广告展示、动漫设计、新媒体等创意集市,也有以休闲、创意为主题的配套餐饮、咖啡馆、酒吧等。今年,“红星路35号”获批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

东郊记忆 传统又现代的多元文化园区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中国重点商业(服务业)集聚区、中国旅游文化新地标、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成都东郊记忆园区西门左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大大小小的铜牌,标明了如今的东郊记忆有着众多“身份”。一台由太原第一机床厂生产的BQ2010型龙门刨床,被改造成一座别致的景观造型,摆放在中央大道旁。不远处,几位游客正在国产B43雷达前驻足留影。类似这样的工业遗迹,在成都东郊记忆中随处可见。

但如今的东郊记忆已不仅仅是老成都工业遗存保护,对于已有超过100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近亿元、国内最大的数字音乐企业集聚园区来说,他成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成为对接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明堂 青年文创人梦想孵化地

位于少城的小通巷,曾为成都文艺青年们蜂拥而至的休闲聚集地。近年,与之相邻的奎星楼街上出现的“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不仅是文化消费的聚落,更是文创产业孵化地,也让这片区域形成了市中心又一文创聚集地。

去年,一群70后文创人,将一座不起眼的大楼打造成极具现代感的黑色建筑,园区内已经聚集了摄影、电影、音乐、木匠工棚、文化传播公司、设计公司、红酒庄等30多个成都本土文化创意团队,成了名副其实的成都“创意人集结地”。即将举行的“2014成都创意设计周”也将明堂选为了分会场。

在这里,大家可以坐在透明玻璃窗的咖啡厅享受阳光、喝咖啡,同时和设计团队来一场各种新奇思维的碰撞。还可以通过玻璃窗上贴的活动海报、电影工作室的试镜通知、东来摄影的宣传画……亲身参与文艺活动。明堂青年文化创意中心的负责人于侃说,创办“明堂”的初衷十分简单,就是为从事创意工作的人才提供一个聚集交流的“安乐窝”和“孵化园”。

U37 旧建筑变成盛装文创的器皿

水碾河是老成都的东门户,这里曾有许多工厂以及仓库,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旧建筑变成了盛装文创的“器皿”。1000多平方米的U37,“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里小菜市、小面馆、创意手工店、咖啡店、酒吧等互相并存。你会感受到这里就是我们长大的街里坊间,一切都透露出自然与原生,没有过多的塑料喷绘装饰、五彩的霓虹灯,只有店主用心经营的温暖和轻松。

浓园 艺术乌托邦

位于成都武侯大道的浓园国际艺术村,对于大多数画家和艺术爱好者来说,是一个艺术家的天堂。“混居”在簇桥这片工业区中,许多人见到浓园的第一印象便是“豁然开朗”。90%以上的绿化景观,让浓园藏身一片绿意葱葱之中,闹中取静的浓园艺术村成为许多艺术家们心驰神往的“艺术乌托邦”,吸引了不同门类的200多位油画、雕塑、书法和摄影等艺术家把工作室落户于此,像程丛林、梁时民、林跃等当代知名艺术家都在这里建立了创作工作室和私人美术馆。

西村 功能完善的创意社群

本月,作为成都西村体量最大、业态最丰富的主题工程——西村大院就将建成,并于11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近百亩的西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复合型办公区、艺术品展览和交易空间、创意企业孵化器等为一体,园区还配套了设计酒店、图书馆、城市运动休闲等硬件设施,其设计理念受到众多成都文化创意工作者的认同。

西村大院本身也极具建筑创想,拥有一条基于跑酷理念设计的从地面到五层建筑屋顶、全长1.5公里的健康跑道。将来,西村会着力打造成一个大规模、复合型的文化创意商业项目,为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和城市潮人营建一个将工作、娱乐、艺术、休闲、商业融合在一起的功能完善的创意社群,包括创意商品生产、展示和交易的办公空间与商业空间。

峨影1958 首家园林庭院式电影城

在峨影1958电影公园,通过对原峨眉电影制片厂部分长期闲置的房屋资源进行改造,国内首家园林庭院式电影城初具雏形。目前,园区已形成聚集电影城、KTV、泛电影博物馆、主题书吧、餐厅、酒肆等数十家文化公司的文化综合园区,成为电影爱好者、8090后文艺青年、年轻时尚族群以及大众消费新的聚集地和成都文化地标。随着正计划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将来这里会形成集电影制作、放映、新技术研发、周边产品开发全链条于一体的电影工业产业链。

专家点睛

形成城市品牌 提高成都艺术创意影响力

成都市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 尹宏

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都市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尹宏认为,成都目前拥有的国内“当代艺术第二城”的地位,和成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与国内其他城市艺术聚落相比,成都的艺术聚落走的是“政府引导”和“市场自发”相结合的路子。政府和市场主体先行介入,联合艺术家统筹管理。蓝顶、浓园是依托都市近郊相对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空间资源,西村是依托老城区区位优势,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引入知名艺术家,植入艺术原创资源。尹宏建议,原创文化产业应该把艺术家、经纪人、评论家、收藏家等艺术创意行为主体,以及画廊、美术馆、拍卖行等展示交易平台,串接成完整的产业链。既要形成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聚落品牌,更要形成城市品牌,提高成都艺术创意在全球创意经济中的能见度和影响力。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摄影 王浩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