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后主传》记载:为加强防务,建兴七年冬,“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派军队巡防、驻守,随时防范曹魏来犯。而对于汉、乐二城的具体位置,千年来众说纷纭。
勉县牟营出土的铭文铜弩机 汉中在三国时期,是魏、蜀争夺的军事前沿。曹操曾两次亲临,欲据汉中而“以图巴、蜀”。诸葛亮以汉中为北伐根据地,最多时率兵十万,而蜀亡时,带甲将士仅十万二千人,可见,蜀汉的军事中心在汉中而不是成都。 据陕西省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清华介绍,公元229年冬,诸葛亮攻取武都、阴平两郡回到汉中后,在定军山以东元山一代修筑了汉城,就是固守汉家城池的意思。另外在傥骆道的出口,现在城固县的小河口,修筑了乐城,取义乐守汉家城池的意思。 诸葛亮在汉中“筑汉、乐二城”、“治斜谷邸阁”,在定军山一带推演八阵图、教兵演武,改革“十矢具发”的连弩,铸造扎马钉,这一系列军事措施,对巩固汉中军事基地的安全和北伐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汉、乐二城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已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公元263年八月,魏大将军钟会至汉中,使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兵分两路,围乐城攻汉城,当时,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但这些要隘壕深墙厚,粮草充足,使蜀军能够固守待援近两年。《水经注》有“筑汉城于沔阳(今勉县),城在山上,周三十里”的记载,由此可见当时城池的规模已经非同一般。 历经千年岁月沧桑,汉、乐二城城池基本上已不复存在。1985年,勉县牟营砖厂在取土时发掘出大量汉砖汉瓦的碎片,还出土一件“黄初七年(226年)六月一日”魏国制造的铭文铜弩机和一件铜支架等文物。时任勉县博物馆馆长郭清华考证后认为,这件铭文铜弩机应为诸葛亮北伐缴获的魏国战利品,属国家珍贵文物。同时还发现有城池铺地砖、以及陶做的下水管道。1998年,在元山村山梁上,又发现一口汉砖修建的汉代水井遗址,经考证,应为当年汉城的食用水井。 “定军山十二连峰”——元山远眺。 专家们考古调查表明,在勉县元山发现的汉城遗迹完全印证了历史资料的记载。当年的汉城遗址覆盖了定军山第十二个山头一周,在现今的元山、牟营村一带,其地势居高临下,与定军山屏障连线,养家河水供给充足,易守难攻,是一处绝佳的军事防御据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