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梦想,总和少年有着不解之缘。 那时,若得一幅画仰或一幅字,欣喜若狂。看到张启兰的画,淡雅娴静中,隐约闪现着她少年人生的影子,似乎在对人们诉说一个不解的梦缘“娴雅的忧郁之美”。 还洁图 张启兰的画,初看,月色朦胧,花色朦胧,招招手,便得一阵清风,如月上云端,是一地清光。她的《秋荷》,惨败的枝叶,落霜的静洁,几只荷花依然清丽绽放。友人说叫《残荷出尘》更妥切,即便是人生被风雨敲打的支离破碎,而心仍然如荷般高洁无尘。也有人说,何必叫的那么伤感,就叫做《残荷听雨》吧,雨落残荷,是秋的挽歌,花开如故,是幽梦不醒,是希望不破。 瓜果四条屏1-2 这意境,大概只有张启兰丰盈的内心世界能够触摸的到。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历经唐宋的辉煌后,随着写意画的兴起,走入了漫漫沉寂之中。二十世纪的下半叶,工笔画开始复苏。破茧而出的工笔画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与现代生活结合之后的强劲生命力。 瓜果四条屏3-4 张启兰就是一位极具潜力的工笔画画家,其作品在对物象形神精画的同时,注入画家丰富的情感符号。有形象生动的细节勾画,又在整体上精准把握描绘对象的意态神韵。用笔轻重缓急,曲直显隐,如同音律,舒缓中有激情的跳动,把线条的造型、表情、审美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构图上追求立意幽深,布局新颖,使画面高度协调,使观者心生静意。在用色上讲求和雅,画面和谐自然,犹如心曲娓娓道来,使人无法抗拒其用画笔与你交流的诉求,只想静静的坐在那里,听着、看着,仿佛这个红尘似火的世界,被一扇玄窗隔在千里之外。 山水 这感觉,是少年的梦幻,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人是被宿命证实的,宿命中那种淡然、超脱,是对生命的一种守望。 看到张启兰的《骆驼》时,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在鄂尔多斯高原放牧的情景,那骆驼驮着你走向荒原的极致,那驼铃穿越了荒原的极致。空灵、悠远,是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寄托、依靠。沙漠之舟的坚忍,是对命运的诠释。这幅作品的震撼之处在于张启兰很好的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这或许是画家对人生宿命的自诉。 莽原春色早 在《荷塘秋趣》中,淡荷如梦,一只鸟,一只蜻蜓对视着,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这一对精灵是友是敌,全在观赏者的心中,恰似了苏东坡与佛印和尚参禅的那句话:你心里有什么,别人就是什么。清荷、秋趣,与无限的禅意结合在一起,使人会心一笑,生活原来如此奇妙。 青绿山水镜芯 《独花争艳》,则是凉静风恬般的美妙,花瓣上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随风飘落,安谧中宛若天籁传来的一个音符,惊醒多少痴痴的红尘梦境,像出污泥而不染的清莲一般,独得觉悟的快乐,更妙! 当然,中国画要以表现诗意人生为最高境界,诗意栖居,诗意生活如何用画笔展示的更美好,需要张启兰在优秀的古典文化中进行拓展,使之与画更加完美的结合起来,那样,其画作便是人间极品了。 青绿山水镜芯 红尘入梦,切寻一份淡雅说与知音;水墨人生,切寻一份梦想还于少年。隔岸的枫叶正红,夜半的钟声依旧,名利场上几人清醒几人醉,那份诗意的生活切让它在画中在梦中吧。 张启兰嘱余为其画册作序,说了上面这些半梦半醒的痴话。 视为序吧。 个人简介: 张启兰,笔名:兰馨。汉族,1968年出生,四川渠县人。1989宁夏大学美术学院、2012中国现代工笔画院高研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银川市书法协会理事; 银川书画院特聘画家。 宁夏美术家协会理事; 银川市兴庆区美协副主席。 银川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银川市书法协会理事 参展记录: 2013年 工笔画《盛世吉祥》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2013年全国中国画展。 2014年 工笔画《晨曲》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2014年首届八大山人全国中国画展。 工笔画《好日子》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 工笔画《好日子之二》入选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全国中国画展 获奖经历: 2005年 作品《花溪》获“全区首届企业界书画摄影作品展”二等奖 小楷书法作品《千字文》获“全区首届企业界书画摄影作品展”三等奖。 2009年 作品《硕果累累》获“庆祝建国60周年职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一等奖; 2014年 工笔画《沙枣飘香》获宁夏名家书画展优秀奖(最高奖)。 工笔画《梦回版纳》获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 |
|
来自: 百了无恨 > 《现当代名家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