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内外兼修”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6-12-16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10 ]
□ 叶枫 近年来,一批批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玉溪各县区的完成,使项目建设的各村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为广大农村的未来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产生出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详见玉溪日报12月16日2版相关报道) 农村是人类温饱的源泉,城市是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与城市间的各种差距正一步步缩小。农村有让城里人羡慕的生态蔬菜、山涧清泉、清新空气、闲情意趣……但不可否认,由于农村发展起点的“先天不足”,其在发展过程中必定要经历更多的蜕变才能特色鲜明、明艳照人。 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建设升级版、“内外兼修”的农村,而不是建成同质化、缩小版的城市。 美丽乡村建设,要有“原味”——必须保护好村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田园牧歌”景观以及所承载的“乡愁”,必须保有农村的特点与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要有“厚度”——包括村庄的净化、绿化、美化等自然生态美,生产生活基本设施完善,满足群众基本需求;包括以道德风尚为内涵的人文美,百姓养成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能主动参与村务管理。 美丽乡村建设,也要有“宽度”——既要有“大家”之美,即村庄的整体美,也要有“小家”之美,即家庭之美。要用“大家”之美引领“小家”之美,让环境影响人;要用“小家”之美聚合成“大家”之美,真正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玉溪的实施还只有短短两三年,但却给向来平静的广大农村带来了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新景象,并如一幅画卷般精彩展开。这说明我市各地因地制宜,紧盯目标,精准发力,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解决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良、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基本民生改善不够、村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强等问题的一剂“良药”。 玉溪要美,农村必须美;玉溪要富,农民必须富。建设美丽乡村任务特殊,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拥有“外在美”是第一步,还要以增强农村造血功能为根本,把扶持产业发展作为重点,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新活力,让“美也可以当饭吃”。同时,要以民生保障为重点,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提升村级社会管理水平和区域文明程度,建设功能完善、服务优良、保障坚实的幸福之村,提升村民归属感和幸福感。 总之,既要有生态环境优良的“美丽于形”,还要有生产、生活的“富足于内”,更要有以道德风尚为内涵的“魅力于心”,玉溪的美丽乡村才能真正“内外兼修”。 编辑:李奕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