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凤村,俗称凤山庄,是潮汕地区庄氏聚居人数较多的村落之一,目前有庄姓2万人口左右!东凤村地域面积6.65平方公里,面积不算很大,但是由于庄姓族人在这个村落留下的英勇事迹与爱国民风,使得这个村落威名远杨、与众不同!! 凤山庄历史 东凤社区创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与西凤社区和南凤社区合称凤山(凤山因村内有两座形状像凤的山而得名),自古属潮阳管辖,历史原为潮阳县竹山都凤山乡东社,俗称“凤山庄”, 现隶属于西胪镇。村内主要以庄姓为主,其辖区原有陆姓氏,早在元朝时期就有人家居住记载。 明朝正统年间,即公元1436年,庄秋月(福建永春桃源始祖仙公第十五世孙,潮州庵埠庄陇始祖建闻公的第四世孙)携长子庄文天,次子庄东苑,三子庄黑山从潮州庵埠庄陇出发前来凤山开基创业,所传裔孙已有二十多世,人口一万六千多人。1956年凤山拆乡,东凤时定名为凤二,1959年改为凤东,1969改为东凤并沿用至今。 凤山庄红色轨迹 东凤社区的“绍聪祖祠”是汕头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东凤社区“抗日杀敌自卫中队旧址”。 1943年,潮汕地区大部沦陷,日寇的铁蹄迫近西胪。国难当头,凤山庄人庄汉梁(又名庄二十)挺身而出。这位30多岁的汉子年青时跟随过彭湃闹革命,一身正气和勇气,并且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庄汉梁动员乡绅卖掉公田换来2挺机枪和一批步枪、弹药,召集本乡壮丁56名,于1943年8月10日成立“凤山庄抗日杀敌自卫中队”,自任中队长。自卫中队的队部及队员驻地就设在绍聪祖祠。绍聪祖祠的门前宽埕就是军事训练基地。自卫队员经过严格的训练,个个成为“神枪手”和“飞行军”。 当年的57名抗日杀敌自卫队员,现还健在的有庄兴钟(当年任自卫中队的特务长)。他们如数家珍讲述当年一次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养兵千日,用在一朝。让自卫队员为国家、为家乡出力的机会来了。庄京忠老同志已经辞逝,享年八十余岁(当年任自卫中队的指导员,庄汉梁的侄儿)。 1944年5月15日凌晨,50名日军偷袭西胪乡,西胪陈邦宪自卫队与日军交火。驻扎在绍聪祖祠的自卫队员“闻枪而起”,在庄汉梁率领下神速出动,从凤山郑厝村尾绕近路向西胪老塭田包抄,与陈邦宪部前后夹攻。邻近乡民也纷纷挥舞大刀长矛赶来助阵。鬼子陷入绝境,50人当场被打死49,1个受伤逃脱,也死在半路。乡村民众自卫武装全歼侵略者的消息很快在全国传开,西胪凤山乡民的胆识勇气鼓舞了全国人民。 自卫队员越战越勇。1944年底,日伪军一个排占据西胪虎山,庄汉梁率部会同当地民众包围虎山。庄汉梁手下的50多名队员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人人一手持武器,一手持一大捆稻草,借用稻草抵挡弹雨,顽强地向山上敌人的火力点进迫。村中老者在山下摆了几面大鼓,战鼓齐擂,为勇士们助威。敌人尽管武装精良并且居高临下,但终被正义之师的气势压倒。激战一昼夜,敌人丢下好几具同伴的死尸,乘着夜色狼狈逃跑。我方损失不大,只牺牲一名队员。 驻扎在“绍聪祖祠”的自卫队还和其他抗日自卫队联合,征战潮阳境内的石佛、牛踏埔、赤寮(今属谷饶)、深洋、南洋,还有普宁境内的一些地方,打死了很多日伪军。日本鬼子恨死了凤山庄抗日自卫中队,恨死了绍聪祖祠,但又不敢进入凤山庄乡一带的村庄,只能派飞机多次在绍聪祖祠上空投弹、扫射。自卫队员不畏惧,以机枪、步枪还击,誓死保卫“绍聪祖祠”,保卫家园。迫使敌机逃跑。“绍聪祖祠”总归躲不过日寇的狂轰滥炸,有部分房舍被炸毁,住在附近的村民被炸死7人,炸伤10多人。 受过战火洗礼的“绍聪祖祠”在村民的心目中更加崇高。它一直就是自卫中队的基地,抗日自卫中队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在这里开始。 在抗日战争时期,西胪凤山庄人民作出了可歌可泣、不可磨灭的贡献,绍聪祖祠就是历史的见证,而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后人继承了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展经济教育,使得现在的凤山庄经济发达,人才济济!绍聪祖祠也于2007年举行了盛大的重光庆典!并于2010年被列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举行了盛大的挂牌仪式!! 英雄虽已逝去, 精神永久长存。 庄严后裔铭记, 坚韧,无畏,刚毅! 我庄严,我骄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