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领导干部境外培训成果案例
2016-12-21 | 阅:  转:  |  分享 
  
领导干部境外培训成果案例









御风而起借风而兴

全力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





摘要:发展以风电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是XX县确定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风能发电做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也是德国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其特点是既可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也能够拉动相关配套产品制造业及物流、安装、维修等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能够带动生态建设,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能源风能开发产业延伸











御风而起借风而兴

全力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





根据省委组织部培训计划,中共XX县委副书记XX同志参加了为期20天的2009年赴德国循环经济专题培训班。通过德国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的授课,以及到现场进行观摩考察,对德国百年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持续改进提升的广阔前景有了深入的了解。培训结束后,在XX同志的倡议下,XX县委班子对循环经济理论和德国经验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XX实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强力推进以风能开发及装备制造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和绿色能源名城,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循环经济之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以风电产业为支撑,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书法文化等产业为依托的县域发展格局。截止2011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53亿元,县域经济取得了跨越性发展。

一、御风而起,全力扩大装机总量

XX秋冬盛行西北风,春夏盛行西南风,据测定显示,地面65米高度风速达到7.38米/秒。然而千百年来,XX的风一直是以灾的形式出现,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如何趋利避害,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是一代代XX人孜孜以求的梦想。1999年,装机容量3.08万千瓦的同发风电场建成,这个东北地区第一个规模较大的风电场打开了XX风电开发的大门。但随后的路有些漫长,直到2006年,新一届县委班子本着科学利用风力资源、大力开发清洁能源的原则,确定了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的战略思路,先后引进中国华能、吉林龙源等国内能源巨头,投资建设45万千瓦风电特许经营权项目,使得全县风电装机容量在2008年达到49.5万千瓦,成为当时全国风电装机第一县。但如何进一步加快风电开发步伐,科学有效的推进绿色能源产业总量规模化和效益最大化,成为XX县委班子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引起了XX县委的高度兴趣和研讨。从1972年到1996年,德国注重垃圾回收利用,建立了从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到发展垃圾经济的整个体系,促进垃圾循环经济发展。从1996年到2008年,德国颁布《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加强企业闭合循环系统建设,走出了一条从“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发展路子,循环经济超越垃圾经济范畴,在三次产业全面展开。从2008年至今,德国实行新能源革命,大力发展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全方位、全链条循环经济。截止2008年底,德国风能的总装机容量为2390万千瓦,风电占德国用电总量的7.5%,风力装机容量占世界总能力的1/3左右。德国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做为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不仅给XX县委坚定了信心,更带来了启示。坚持以风电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用最少消耗换取最大效益的发展路子不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县域发展需要,更能保护生态环境、带动人民增收。他们进一步明晰了全县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重新规划风场,确立了集中连片开发、快速扩张产能、规模化产业化崛起的发展思路。从2009年起,规划设计、组织实施了瞻榆23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在XX县西部的六个乡镇规划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的风电场46个。2009年初,瞻榆150万千瓦风电场通过了国家发改委规划审查,随后吉林省发改委批准由省新能源等10家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瞻榆230万千瓦风电场(省发改委增加审批80万千瓦);9月,以上各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吉林省瞻榆风电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瞻榆230万千瓦风电场开发项目。2011年,XX县49.5万千瓦风电场实现产值5.3亿元;230万千瓦风电场开发项目全面启动,华能、龙源等6家公司开工建设;XX更生风电场项目完成可研审查等前期工作。鉴于XX风电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在吉林省风电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以XX为核心的吉林西部地区,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风电基地和全省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全省1000万千瓦的风电开发规划总量中XX占到60%。

二、借风而兴,全力打造产业链条

通过学习培训掌握的情况看,德国另一个特别值得学习借鉴的是在推进风能开发的同时,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特别是重点提升了风机研发制造能力,西门子等一批企业掌握风机核心技术,风电设备制造规模首屈一指。目前,德国已经形成了从风机研发、制造、风电场建设到发电上网和物流、维修等售后服务在内的风电产业体系,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带动相关配套行业发展,建设一条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引导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可以整合提升很多优势,同时化解和应对很多挑战,形成区域间的产业内相互配套、合作共赢,进而促进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启示被XX县委深刻理解,并落到实处。他们借着风电场开发高潮迭起、产能不断扩张的有利形势,紧紧抓住风机配套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的商机,着力于风电产业的整体崛起,积极引进风机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打造延伸风电产业链条。东宝风机塔筒项目建成投产是XX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迈出的第一步,企业总投资1.15亿元,年可生产、配套能力200台(套)、30万千瓦。总投资6.6亿元的华仪风机制造项目2009年正式开工建设,项目达产后可年产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330台、配套50万千瓦风电场,预计年产值可达33亿元、税金2.65亿元。目前一期工程产品已正式下线。总投资100亿元的三一XX风电产业园项目完全达产后,年可生产700套整机,1000套叶片、塔筒、机舱罩、导流罩。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税金10亿元。项目于2009年7月开工奠基,首期投资25亿元,达产后具备40万千瓦风电场的配套能力,年可实现产值30亿元、税金3亿元。目前整机和叶片已投产见效。2010年引进的沪能箱式变电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成后年可生产箱式变压器600台(套),同时生产高低压开关、其它变压器等产品,年销售收入可达2.2亿元。同年引进的双吉机舱罩制造项目总投资2700万元,建成后年产300-500台机舱罩;鑫和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年配套能力为60万千瓦风电场;中能电力杆塔项目主要生产混凝土电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钢管电杆、电力线路金具等电力工程产品,年可生产混凝土电杆20000段,以上三个项目均已投产运行。

鉴于XX及辐射周边150公里径内各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XX县在抓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上,又将风电产业的发展链条向风电综合服务业延伸。2011年正式引进XX泰盛风电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项目,2012年5月正式开工,计划投资1亿元,投产后风电场综合服务规模可达每年50万千瓦至100万千瓦,将为XX风电产业构建起集风电设备运输、道路施工、风电基础建筑、风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养护等为一体的风电综合服务体系。

三、迎风而上,全力破解瓶颈问题

随着XX风电开发的快速发展,输出难日益成为风电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经过全力争取,在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和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瞻榆500千伏变电站建设项目正式纳入东北电网建设规划。但巨大的前期建设投入又成了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思路决定出路,XX县委创新理念,大胆提出由在XX投资风场开发的多家企业共同出资的办法来建设和管理500千伏变电站。2009年9月,在省发委的支持下,吉林省瞻榆风电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吉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这种由风电开发企业共同出资建设500千伏变电站实现风电输出的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目前,项目500千伏升压站已完成设备安装,输电线路已经国家发改委核准,220千伏输电线路正在建设。第二个500千伏升压站项目完成前期工作,正在争取省和国家相关部门批准。500千伏变电站从根本上破解了风电输出难题,为风电大开发并入大电网,风电装备企业实现规模订单生产洞开了一条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将带动XX县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630万千瓦,成为名符其实的“风电之都”。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近年来,风电产业的强劲发展推动了XX县域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综合经济增长指数从全省末位一跃升至第15位,先后四次获全省县域突破升级晋位奖或单项奖,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当前,新一届县委继续坚定打造绿色能源示范县的战略目标,牢牢把握发展基础,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把以风能发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工业打造成全县支柱产业,逐步建成全国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全国风电整机检测研发基地、区域风电综合服务基地和全省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一个风电集约开发、风电装备基地化生产、零部件制造集群发展、综合服务配套跟进的风电产业化新格局必将在XX强势崛起!



























5









献花(0)
+1
(本文系恭文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