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说“北京”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但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朝代更迭,北京作为曾经的地名,却不止于一处,所谓兴也勃焉,亡也忽焉,那些辉煌的之处如今又湮没于何处? “北京”的非正式来源 ——洛阳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最早使用“北京”两个字的是西晋时的江南人。他们称洛阳为北京,这种叫法不是正式名称。在江南地区、特别在原吴国,洛阳被称作北京,既含有因为京城在北方,还包含着是北方政权的“京”的意思。隐约故国之痛。 洛阳桥 (宋·刘克庄)
乍见桥名惊老眼,南州安得有西京。
洛阳桥,在福建泉州,中国第一座海湾大石桥,原名万安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在中国桥梁史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洛阳,北宋时为西京。 匈奴族唯一都城遗址 ——靖边
而真正把“北京”当作首都的做法,源于十六国胡夏国的都城的赫连勃勃称统万城,他在实力扩张到关中,占领长安后,在长安设南台,即在南方的政府机构,把统万城称之为北京,是正式的都城。统万城位于陕西榆林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子村,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唐宋时长期为夏州治所,清雍正时设靖边县。
夏州胡常侍 (唐·罗隐) 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 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 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大同
北魏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以后,因为平城是故都,一度称之为北京。这对于所处南面的洛阳而言,称平城为北京,主要是满足一些贵族老臣对旧都的眷恋之情。大同,山西省省辖市,古称云中、平城。辽重熙十七年析云中,置大同县。秦汉时期云中郡在今内蒙辖境,大同是唐时期云中所在。所谓燕云十六州,云即大同一带。 过云中和王正夫韵 (元·耶律楚材)
白雪阳春寡和音,谁人解听没弦琴。 诗书事业真堪笑,刀笔功名未可钦。 不信西天三步远,焉知东海一杯深。 元来佛法无多子,何必嵩山谒少林。
三代龙兴之地 ——太原 到了唐朝和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三代,都把晋阳(今山西太原)称为北京。晋阳是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建立大唐的策源地,唐朝还存在中京、东京、西京的建置,五代中,后唐的李存勖、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也都相继从晋阳起家,所以晋阳继续拥有北京的称号。太原,山西省省会,简称并(bīng),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也称龙城,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政权,最终统一全国。由于憎恨太原的顽强抵抗及恐惧太原“龙城”的美誉,遂下令火烧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城为废墟,三年之后在距古晋阳城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重新建城。嘉佑四年,设太原府。
渡桑乾 (唐·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被黄河河沙淹没的陪都 ——大名
北宋把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称为北京,旧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东南部。宋仁宗为抗拒辽国,把从前真宗赵恒亲征时驻跸过的大名府建为北京。是宋朝的陪都,当时大名府人口达百余万,《水浒》里多次提到它,玉麒麟卢俊义就是大名府人,后来竟被黄河河沙淹没。大名县隶属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唐建中三年,田悦改魏州为大名府,这也是“大名”被用作地名之始。 出大名府北郭 (宋·强至) 驱车出近郭,野色感年华。 河静水犹冻,地寒林未花。 细风吹断柳,残雪隐虚沙。 乡思东南阔,归飞羡暮鸦。 金辽兴亡的符号 ——巴林左旗
金朝入主中原,把原来辽朝的临潢府改名为北京,就是今天内蒙古的巴林左旗。巴林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赤峰市北部。
奉使契丹回出上京马上作 (宋·欧阳修) 紫貂裘暖朔风惊,潢水冰光射日明。 笑语同来向公子,马头今日向南行。 强于首都的陪都 ——宁城
辽中京大定府虽然不是辽国的首都,但由于其建于辽中期,国力强盛,又赶上了百余年的辽宋结盟和好时期,都城建的比首都上京还要好,还要大。随着金人铁蹄不断南下,后来又以辽中京大定府为北京,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西北。元1270年改北京为大宁,1933年始建宁城县。西汉时为右北平郡治所(今县内黑城)。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时,挟持镇守大宁府的宁王朱权,为防宁王中途有变,放火烧城以绝其后路。至此,这座北方重镇葬身火海,毁于无形,如今只剩下三座古塔、两重城墙和一个点将台。缘此城毁于明朝,帮后人称这里为“大明城”,称城外的大塔为“大明塔”。
中京纪事 (宋·苏颂)
边关本是苦寒地,况复严冬入虏乡。 一带土河犹未冻,数朝晴日但凝霜。 上心固已推恩信,天意从兹变燠旸。 最是使人知幸处,轻裘不觉在殊方。
北伐元胡的基地 ——开封
朱元璋建都南京以后,考虑到汴梁是宋朝的旧都,当时西北未定,需要将汴梁作为运送粮草和补充兵力的基地,于是借鉴古代南北二京制度,以汴梁为北京。不过后来,发现从南方通往开封的水路因河泥淤积不畅,无法保证粮食运输,最后却不得不放弃,并封五子朱橚为周王,镇守河南。
开封旅馆壁间韵 (清·张问陶)
十年忘尽中原路,吊古重来匹马迟。 侠气全销朱亥市,战云不下信陵祠。 飘零自惜身名贱,荣落难窥造化奇。 明日长帆渡河去,更谁和我壁间诗。 天子守边的行在 ——北京
明大将徐达率大军攻占了元大都。虽然元顺帝逃往了漠北,但其许多军队仍滞留在大都周围,元将领也速就曾兵临通州。朱元璋命令大将常遇春率重兵消灭大都周围的元军。战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 明成祖朱棣年轻时受封北平为燕王,朱元璋临死前,特意给一道诏敕:“攘外安内,非汝而谁?”朱棣当上了皇帝后,升北平为北京(当时京师仍为南京,北京称行在),南京的事务交由太子监国处理。北京成为明朝的京师后,他又经常率师在外。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天子守边”。
大都红门外海子上即事 (元·赵孟頫)
白水青林引兴多,红裙翠黛奈愁何。 底从暮醉兼朝醉,聊复长歌更短歌。 轻燕受风迎落絮,老鱼吹浪动新荷。 馀不溪上扁舟好,何日归休理钓蓑? |
|
来自: 雨雪霏霏vwngx3 > 《专题八:诗词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