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湖南岳陽文廟【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2-21
 
        岳阳文庙在岳阳二中校园内,与驰名中外的岳阳楼隔街相望。是古代祭祠孔子的地方。原有伴池、状元桥、回廊、大成殿,为当年岳州“百废俱兴”的壮举之一。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后经历了数十次重建或修缮,后存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带前廊,占地548平方米,高16米,为重檐歇山顶,其屋檐起翘,极具宋代建筑风格。特别是殿内16根横木,在石墩和大柱之间,垫有一个约30公分厚的鼓形横木,名叫木质,为古代建筑中所罕见。木质可以防潮,保证了大柱干燥不腐,故大成殿中的大柱依然完好无损。
大成殿为殿堂式,居于文庙建筑群中轴线的最南端,坐北朝南,殿顶采用重檐歇山、黄色琉璃瓦,举折明显,翼角起翘平缓,造形舒展大方,古朴庄重,气势恢宏,虽经历代30多次修葺、扩建,始终保持着宋代的建筑风格和部分原始构件,为湖南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它与岳阳楼并称为“姊妹楼”。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大成殿前有石砌月台,殿前月台为祭祀歌舞、行礼场所,台前设有七级台阶,台阶中间有浮雕云龙的丹墀御路。
         1488年(明弘治元年)8月进行过一次大修,在天花板上绘有一幅“盘龙戏凤”,仍依稀可辨,为文物中的珍品。
        岳阳文庙建筑规模的宏大和祭祀设施的齐全,闻名遐迩。从1041年-1048年(北宋庆历年间)到1861年-1875年(清代同治年间)的800多年间,岳阳文庙先后修葺和扩建了30多次。民国以后,文庙建筑拆毁严重,庙内只剩下了大成殿、东西庑房、大成门、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等,这些建筑物的风格为古代建筑中所罕见。此前,它曾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但并未彻底解决屋面漏雨等问题。2003年,岳阳文庙再次落架大修。截至2006年,在保持原始风貌的原则下,对大成殿损坏的构件进行了加固、修复,使屋面漏雨等问题得以解决。同时,对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庑房、名宦祠、乡贤祠进行了复建。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各朝对文庙均有不同程度修葺,文庙规模日臻完善,形成了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群。  1905年,慈禧太后废除科举制,文庙从此失去了往日的威严。民国初期开始在此举办新学堂。除保留大成殿、东西庑房、大成门、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名宦祠、乡贤祠等主体建筑外,余皆拆毁。新中国成立以来,岳阳文庙一直办学,先后为湘北中学、岳阳第二中学校舍。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湖南岳阳文庙(宋至清.国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