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世祥教授专稿---什么是”练琴”(下)

 hzb3825 2016-12-21
张世祥教授专稿---



编者按:82岁的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张世祥听说中国琴童家长群及本公众号为推广古典音乐、培养音乐学子所做的一切后,欣然同意授权本公号分上下两篇刊登他的学术文章,是为感谢。同时感谢中国琴童家长群家长郑重先生(悉尼)的推荐。

教授虽然是为小提琴而写,但非常值得其它所有乐器的学生学习、借鉴、收藏及转发分享,传播张教授的教学理念。

建议网络搜索张世祥教授的网络视频教学。

尊重版权,谢绝抄袭。



 

        什么是”练琴” (下)

 

            ----献给我最亲爱的朋友

 

                   张世祥 (悉尼)\文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帕尔曼在回答人们提问如何练琴?的时候,他的回答只有六个字:慢练” “短小” 反复


练琴的时候为什么要慢练?


第一,慢练就让你有时间注意你演奏的每个音符和每个动作。如果你演奏的太快了,每个动作和音符,一晃就过去了。如果你以每分钟60拍,每拍拉两个音,每个音符只有半秒钟的时间来演奏,那么两分钟时间你就演奏了240个音符,你就不可能记住你哪个动作或那个音符出了问题。


第二,慢练你就容易注意动作了,也就是注意你的手指,手腕,手臂,肩膀在做什么。这是因为你拉得越是慢,你演奏出来的声音就越不像音乐,声音越是不像音乐,你就越是不被音乐需所吸引。因为在练习的时候,你需要注意动作,需要尽可能不被音乐所吸引。音乐有它自己的逻辑,音乐家都喜欢音乐,喜欢从头至尾演奏,我们也都喜欢听完整的旋律。但是这不是“练习”所需要做的事情。我们在前面说过原则,我们练习动作,音乐就出来了所以我们要把音乐的逻辑放在边上,遵守动作的逻辑了。


第三,慢练会促使你的手和手臂放松,使用快速度进行练习会促使你的手和手臂紧张。你使用慢速度不紧张地把动作练好,当你加快速度的时候,由于肌肉已经学会了不紧张的演奏,所以当你使用演奏的速度演奏的时候,他们就仍然可以保持放松的状态。


第四,慢速练习,就可以不放过错误。假如你使用每分钟演奏300个音符的速度练习时出现一个错误,你可能就不知道出错了,你也不可能在演奏完了之后记得哪里错了,也就不可能改正这个错误,如果你使用每分钟演奏30个音符的速度进行练习的话,你就可以抓住这个错误,立即纠正它了。


练琴的时候为什么要反复?


当我们找到了理想的演奏动作之后,我们希望我们的手能记住这个动作。肌肉的记忆力来自“反复”,不断地的反复才能提高这些动作。我们不可能通过一次的练习就能把这个动作做得非常熟练。通过不断地练习,这些动作就变得容易而且熟练了。这些演奏动作需要手的力量和柔韧性。只要我们坚持注意练习,这些动作就能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理想境界。


就像我们学习任何事情一样,“反复”在练习的时候是不可少的,不幸的是反复会让人感到厌烦。把一小段音乐不断地反复,没有多久你就不听自己的演奏了;你的头脑就开始想别的事情去了。如果我们练习的时候不专心的话,我们的手就像它可以记住正确的动作一样,它也会非常容易的记住那些坏的动作,这些坏的动作就会妨碍我的演奏,而且要去掉这些坏的动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造成思想不集中的练琴的原因还不仅仅是由于“反复”所引起的枯燥无味。说来也奇怪,另外一个原因正是最吸引我们进行练习的事情,也就是音乐。我们都是音乐家,音乐总是最吸引我们。但是在我们身上最容易发生的事情就是,当我们练习一段对我们来说是难的,需要练习的,感觉声音还不好听的音乐的时候,我们就去演奏一段我们喜欢的,对我们来讲是容易的,声音也是好听的,不需要练习的音乐。我们就停止了需要进行反复练习的音乐,而是去拉哪些不需要反复练习的音乐了。在上述的这种情况下,也就是说当我们需要把注意力放到动作上去的时候,我们却是把注意放到音乐上面去了。注意力一改变,其它一切也就都改变了。反复的重要性在我们的练习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练琴的时候为什么练习的内容要“短小”?


我时常对我的学生们讲,练琴的时候总是从头到尾地拉,是最坏的练琴方法。我们练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把我们有意识做的那些事情变成下意识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练习的时候思考有关的事情,例如怎样握弓,怎样揉弦,怎样换把等等,以便我们能不加思索在演奏它们。练琴就是要改进你的演奏动作,而从头至尾地演奏,你既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演奏动作上去,也不可能改进你的演奏。举例来说,假如你在练习一首只有两分钟的乐曲,其中有一个只有两秒钟的困难的地方,如果你使用慢一倍的速度练习这个地方的话,两分钟你可以使用慢的速度练习40次这个困难的乐句。这样做不仅提高了练习的效率,而且由于你放慢了速度,也很短小,所以拉出来的声音就能不像音乐,也就是说你不会受到音乐的吸引,而是可以集中注意力到动作上去了。

 


现在当我们说某个人是天才(Genius)的时候,我们说这个人非常聪明能干,天生就有演奏小提琴的异乎寻常能力。但是天才这个字过去使用的时候其含义是与现在大不相同的。在古罗马的年代,天才这个字就是个幽灵(spirit),这些幽灵就住在画家的工作室的墙壁里,在适当的时候,这些幽灵就会出 来帮助画家做好事情。画家不是天才,说画家有天才意思就是说在他的工作室中有着精灵的超人的帮助。看了我写的这篇【什么是练琴】的文章之后,现在我们可以非常乐观地说,如果你能把一个困难的乐曲分成许多小块,先分别把它们使用慢速练好,再把它们链接在一起,充满信心地演奏它们,你就是天才了。

 

最近我多次看了帕尔曼(Perlman)和朱克曼(Zukerman)一起演奏的亨德尔的《帕萨卡利亚变奏曲(Handel-Halvorsen Passacaglia )》,朱克曼的演奏动作是如此放松省力,如此流畅自然,让我肃然起敬,佩服之极。正像我无法以语言教声音一样,我也无法使用文字来描述祖克曼令人信服的演奏动作,所以只有通过亲自的观看,才能领会各种优美的演奏动作的真面目。如果说系统地培养演奏者的演奏技巧,首先应当从建立放松省力自然的演奏动作开始的话,我们首先就要认识演奏动作的重要性,和演奏动作的具体内容,祖克曼的演奏就是我们理想的演奏动作的活生生的样板。最近我也搜集了100个如何教小提琴演奏基本动作的录像,所以我很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通过我本人具体的教学,让广大从事普及型小提琴教学的老师们看到我是怎样教小提琴的。

 


张世祥

2016年3月11日晨,在澳大利亚的游艇上完成初稿。

 


(全文完)



后记:接下来我要为大家做什么?

现代最有权威的小提琴教授,美国加拉米安于1962年著的【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权威性的小提琴理论著作。我曾经应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的要求,两次翻译出版了这本书,也翻译出版了【怎样练习小提琴】【小提琴的运弓艺术】【小提琴演奏的新途径】,但是我个人感到影响甚微,这是因为使用文字来讲解演奏动作是非常困难的,也还在于这些书籍都是为成年的演奏者看的,那时再学习这些演奏原则,为时已晚。现在录像已经十分方便的事情,所以我正在为大家制作一套讲解演奏动作的录像,例如握弓,运弓,换弓,分弓换弦,连弓换弦,换把,揉弦,顿弓,跳弓的动作。练习曲就是使用某个演奏动作写成的一首曲子,通过大量不断地反复,我们就能把这个演奏动作变成下意识的演奏动作了,所以我还为大家制作一些如何教这些练习曲的录像,希望能符合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需求。



13岁时的帕尔曼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





张世祥教授简介:

张世祥1934年生于北京,195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并在该院任教小提琴至1995年。

1994年中国政府鉴于他在小提琴中的突出贡献,给予他荣誉教授的称号。小提琴大师梅纽因先生说张教授是“当代世界上最佳的小提琴教师之一”。

张教授曾经应邀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英国等地讲学。他的学生王小东,张乐,郑青, 李智胜,顾晨,徐扬(本公号“四个大肉包”文章中曾有介绍),文薇,成昂,陈瑞,王佳婧,Susie-Park,Sarita Kwok,Naoko Miyamoto,Hiroaki 等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另外,日本著名青年小提琴家,被称作'Outstanding violinist with a charismatic talent'(杰出的天才小提琴家)的石川绫子也曾经受到张教授的指导。

张教授除了多次担任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外,还应邀多次担任了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巴赫国际比赛,在波兰举行的卢布林国际小提琴比赛,在德国勋塔尔举行的国际小提琴比赛,在英国举行的著名的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在俄国新西伯利亚举行的国际小提琴比赛和在波兰克拉克夫举行的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

张教授除了编订出版了许多小提琴乐谱,教材和录音外,还由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设和台湾世界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许多有关小提琴演奏艺术的译著:其中有美国阿颇尔鲍姆著的《弦乐演奏的艺术》;美国加拉米安著的《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美国拉菲尔.布郎斯坦著的《小提琴演奏的科学》;匈牙利卡托.哈瓦斯著的《小提琴演奏的新途径》,《梅纽因谈话录》;《不朽的小提琴家》;《不朽的大提琴家》,《怎样练习小提琴》等等。

张教授和他的妻子胡剑鸣女士,于1995年以特殊人才身份移居到悉尼,曾经先后在澳大利亚国家大学,悉尼音乐学院,澳大利亚音乐学院,悉尼大学音乐系,威尔士大学音乐系任教。




右下角“写留言”可对此文发表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