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这样接待客户的: 外土司大战世界五百强(中)

 彦晴 2016-12-22


“用不用心,一眼便知。“.


【导 读】

很多人问的问题之前都写过文章分享了,但可能因为时间间隔的比较长,或者是记录比较难找,或者是最近才关注的没看到。所以,试着偶尔再分享给大家,这样我也省心你也学到。都是原创的精华文章!

如果你没看过上部,请一定要看完,然后看中部。

都是十分精彩的实战。

继续交代下背景和双方人员。


背  景:
14年夏天,来自德国的世界五百强企业BS公司在测试了我们的样品后,要求拜访验厂,同时告知会提前拜访国内的另一大领头企业。

拜访结束后会决定项目归属,此项目总值800万美金。
相对于国内领头企业,我们是家小公司,无论是生产规模、技术实力、企业形象等等没有丝毫优势。

在评估了各个方面的信息后,我们决定接受挑战,于是大战序幕拉开。


交战双方:
中方:外土司团队;

人员:外土司(CEO), Lena(Sales Manager); Tang (高级工程师);Mr. Zhu (生产厂长)。

德方:BS德国团队;

人员:Mr. Martin(采购总监),Mr. Michael(技术总监);Ms. Sarah(采购助理)

接上部。


时间:拜访第二日,早上8:10分

早上8点10分就到了酒店,到大厅一看,客户他们都已经吃好早餐在前台Check out了人,今天拜访结束他们会直接去上海搭飞机回德国。

Martin和Michael都是黑西服白衬衣笔挺挺的,一丝不苟。

Sarah穿深蓝中裙搭天蓝色衬衣,配上蓝眼镜和一头金发,非常迷人。

我们一律的厂服,简单应对。

大家各显专业。

因为昨晚彼此都建立了不错的印象,再见面已无拘谨感。

轻轻松松的道了早安,问了问昨晚睡的可好,然后就上车出发去厂里。

从酒店到厂里要半小时车程,车里冷气早已开好。


车里的音乐并没有换。

不过没有延播,而是从头播放。目的是给让客人潜意识里有熟识感和安全感。

在一个空间里,人是需要舒适和安全感的。

比如家里,如果我们每天回去发现家具都换了一遍会是什么感觉?那肯定是不安,然后去找最熟悉的地方。

还是这个车,还是这个音乐,还是这个熟悉的感觉。


不过香氛换了。

早上是阳光,是清新,是自然,是美好。

所以请土土大师特意调配了一款早安香放在车里。客人一上车就开始猜车里是什么味道,真的很好闻。

Martin说他似乎闻到了自己院子里玫瑰香,Sarah说像被太阳晒干的宝宝衣服香,Michael说应该是森林里的赤松的气息。

我也不知道什么味道,后来回去问土土老师。

说是用柠檬、佛佛手柑、绿橘做的前调,搭配玫瑰、花梨木、欧洲赤松调的中调,后调是安定能量的岩兰草,让思绪插上羽翼的高低杜松和云淡风轻的檀香组成,而且根据不同比例调的。

我的妈呀!调个香搞的都比我专业!


按照昨天的调整,今天早上准备的话题是天气。可没想到客人主动聊起了香气,猜来猜去,不知不觉就到厂里了。

下车之前,我答应一定发邮件告诉他们是那些香气。


时间:拜访第二日,早上8:50分

到厂里是8:50点。

下了车直接进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已经安排好,空调冷气提前打开。

投影已经放好,上面第一张PPT是英文Welcome to 俺们公司,下面放着两家公司LOGO,门一开就可以看到。


会议桌前端立着中德两国国旗,客人一看也就知道要坐那边了。客人位置背对窗户,一方面不希望他们被外面转移注意力;我们面窗而坐,有急事沟通也方便安排。

会议桌上放了记录本和笔,一边4份一边3份,前面还有名字职位牌,这样客人一看就知道有哪些人会出席以及他们的名字职位,这样会议沟通中就不会产生不会叫名字的尴尬。

边上小桌子上放了咖啡机、矿泉水、杯和冰块子,还准备了果盘。

需要时可随时取。


到办公室先放下所有包和资料,公司技术总监和生产厂长也都到齐,大家互相交换了名片。然后公司小姑娘把事先准备的小礼物送了进来,给两位男士是传统小礼物,给Sarah送的是一束鲜花。

他们受宠若惊,连连说谢谢!

有些公司都是结束的时候送礼物,我们选择开始前。

礼物能产生多少好感先不管它,礼物送完,提议大家在PPT前面一起拍张照片。这才是正题,这张照片后面有伏笔。

拍完照,落座,问客人要咖啡还是水。他们说早上已经喝过咖啡,所以矿泉水就可以。

加冰块的水。


时间:拜访第二日,早上9:00分

早上9点,会议准时开始。

每个人前面都有一份今天的会议流程和时间表,之前已确认过。

当然,我司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份客人的详细资料介绍,我和Lena面前还有所有来往的邮件记录表、报价单、合同单,客户接待单,以及客人可能关注的问题单等资料。

Lena作为主持,按照流程开始会议。


9:10~9:25,Martin先做了BS公司的介绍。

他用自己电脑播放了PPT,里面的大部分资料我们都有收集到。

主要是那PPT,好看又专业,眼红的我差一点当场问他要,转念一想可能弄的尴尬偏了主次,就按捺住了。


9:25~9:35,Michael做了项目介绍。

主要介绍了打算合作的这个项目的基本情况、应用、市场、技术要求和未来5年计划。


德国人做事很严谨,在合作之前就把他们所掌握的信息以及计划都告诉你,让你明白要做什么怎么做,一点不把你当外人。

这些信息我们也有大概的了解。


9:35~10:00,Lena主讲介绍我们公司。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PPT介绍不超过5分钟,既然客人这次给这么多时间,那就要好好利用。

PPT根据客人可能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优化和特别定制,包含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公司介绍。

介绍了公司的历史,组织结构,公司文化,主要产品,技术实力,主要客户和市场,以及未来几年的发展展望。

第二部分是项目介绍。

这部分是额外添加的,也是重头戏。针对性介绍了这个项目产品的由来,技术开发,生产规模,主要客户市场,以及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

这里的优势和劣势都是根据调研进行设置的,说白了就是针对前面他们拜访过的行业领头公司的。


整个25分钟介绍下来,客人感觉很不错。

特别是对于竞争对手和自我的分析,客人非常感兴趣并认同。或者可以说,我们直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帮他们做了一个分析预演。

这里不得不说,所有的演讲稿和PPT都是事先演练过的,不是即兴发挥就可以。为此,我们的Lena前一天晚上还在会议室里读稿子排练。


接下来开始参观工厂。

整个参观的流程,我们就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流程来安排的,从进料,到加工,到装配,到测试,最后到包装。

时间:拜访第二日,上午10:00分

10:00~10:30,参观原材料仓库。
这个环节由我们的总工Mr.唐负责解说,Lena翻译。
先到进料检测间。介绍了我们原材料的检验流程和标准,入库流程和次品处理流程,还包括各种的检验夹具、工具和设备的精度和维护记录。
然后到原材料仓库,介绍了原材料入库登记、分类摆放、领用流转记录等等。


客户那边安排了他们的技术总监Mr.Michael发问。

Michael问的都是非常专业而细小的问题,例如检验设备的维护记录啊,原材料的检验标准啊,次品的退货记录和改进追踪啊之类。
之前每次客户接待后都会整理总结归档,接待新客户之前还会针对性讨论流程和问题,所以Michael的提问顺利过关。

10:30~11:00, 参观加工车间。
这个环节依旧由总工Mr.唐负责解说,Lena翻译。
带客户参观了所有的加工环节和设备,介绍了每个部件加工的原理、要求和标准。
这里还有个小安排,按原来的生产计划今天是不做这个客户感兴趣的产品的。为了配合他看,就提早更改了生产计划。所以客户正好看到这个产品的加工,和生产,更加直观。后面的装配也是一样。
车间也事先打扫和整顿过了,看起来也基本符合6S标准。
Michael除了问了些关于设备的寿命、加工精度、维护记录等问题外,没有更多的问题。

这也是德国和日本的客户的特点,他们更关注过程控制,而非生产流程。


11:00~11:30, 参观装配车间。
这个环节由厂长Mr.朱负责解说,Lena翻译。
带客户先看了整个生产流程图。然后每一道工序进行解说,每道工序上面都有装配示意图,厂长就简单的解说下每道工序的设备,装配原理和注意要点。
客户那边安排了Mr.Martin提问。

Martin显然看过很多的中国工厂,他没有问很多常见的问题,而是问工人是否经过培训,这个工序工作了多久等等比较偏的问题,可见他也清楚一个熟练的工人对质量的把控至关重要。
很多质量问题并不是设备偏差,检测不到位引起,而是人的经验和责任感。
Michael着重了解了下装配中的几个测试环节。
顺利结束这个环节。


11:30~11:50,参观实验室。
这个环节由总工Mr.唐负责解说,Lena翻译。
我们并没有很专业的实验室,与其说实验室,不如说测试间。就是技术人员平常做测试的地方。
原先也担心这个环节会让客人不满意,不过后来一考虑,反正这就是真实的我们,如实的展示给客人就可以了,剩下的让客人自己来判断。
和客人详细介绍了各种测试和实验设备,测试流程和标准,并告知其他大型的测试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因为考虑到成本和维护因素。而现有的测试条件也足够保证日常的研发和技术检验。
Michael和Martin表示理解。

现有的测试条件已完全能满足技术支持,而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的测试也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我们也及时出具了测试报告,进一步打消了客人的顾虑。

11:50~12:00, 参观成品仓库。
这个环节由厂长Mr.朱负责解说,Lena翻译。
主要介绍了下可选的的包装方式,入库和出库的流程。
客人简单查看了下入出库的一些记录,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12:00~12:30, 参观样品间和办公区域。
这个环节由我负责解说。
先到样品间,介绍了这些年我们产品的开发路线和进展,并展示了一些资质和认证证书等。
再到办公区域,带客人依次和销售财务技术生产等部门的同事见了面,打了招呼。
这点也是之前去意大利拜访客户时学到的,当时客人带我们去和他公司的所有同事和负责人打招呼见面,顿时感觉非常好,挺感动的。

这体现了一种重视,也间接传递一个信号,接下来所有这些人都会和你一起工作。


最后,Martin说了句,Professional!

辛苦没白费,我和Lena会视一笑!

接下来我们将要面对更直接的交锋!

见明天的《外土司大战世界五百强(下) 


用心即用功


Ps.  没有事情是可以做到完美的,但是可以做到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