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原母即祖模直接翻铸的钱币,是用来翻铸工作母的母钱,从铸造级次讲是第一铸造级的母钱。目前我们收集到的实物有“宽字小头通”母钱,其直径36.6mm,同时发现有其下一级母钱,直径36.1mm,而子钱最大直径为35.5mm。我们曾做过几枚用老铜翻铸崇宁钱币的试验,试验证明母钱与子钱的收缩差距其实比较小,仅有0.4mm-0.5mm。由于宋钱的磨边工艺为手工制作,收缩差距可能还会再大些,但不会超过1mm。“宽字小头通”这组数据不仅验证了上述收缩差距,同时也印证了周鲲先生关于《两宋的母钱与样钱》一文中列举的两宋基本铸钱工艺流程,即祖模——母钱(第一铸造级原母)——母钱(第二铸造级工作母)——子钱。因此我们认为这枚直径36.6mm的“宽字小头通”就是罕见的原母性质的母钱,其基本形态特征是:钱文纤细、字口深峻无粘连、地张平整、穿口干净、铜质精良、锈迹甚少、直径硕大。目前我们找到的有原母特征的母钱还有“遒劲小通阔示”、“正字”和“广穿勾宁”,但都缺乏第二级工作母的印证。其它版式第二级的母钱我们也有发现,但没有找到原母。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崇宁通宝也不排除原母直接作为工作母量产子钱的可能,崇宁通宝的铸造级次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大部分量产版的铸造级次应为: 祖模-原母模-工作母模-子钱; 二、少量铸造精美的版式: 祖模-母模-子钱; 三、也有部分产量很大的版,在子钱阶段出现铸造级差异: 祖模-原母模-母模-子钱 -子钱作母模---子钱(次级) 上述三种铸造流程均需具体版式具体分析。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崇宁通宝不但存在母钱,同时也存在若干铸造级的母钱。 ![]() ![]() 关于崇宁通宝“正字美制”和“美制广穿”的铸造,我们有理由认为“正字美制”版式应为崇宁监严格按照“钱纲验样法”的早期产物,一是在较大的存世量下其形制、重量、大小等几乎少有变化,说明该版式铸造的稳定性;二是就其精美程度论,该版式的基本特征为字口深峻,地张平整,铜质细腻,外缘边道圆润,铸造精整美观,几乎随便拿一个“正字美制”版就可以直接当母钱使用,同时其精整程度也是崇宁通宝其它版式无法超越的。但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在存世较大的美制版别中找到相比子钱铸造更精、直径更大的母钱,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推测,“正字美制”版式很有可能是原母直接量产子钱的缘故。崇宁通宝“正字美制”的铸造,最突出的是其穿口的冲穿工艺,这种穿口直上直下没有所谓的拔模斜度,且内侧光洁干净无渣,没有人工打磨痕迹。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工艺,我们不得而知,目前只能表述这一现象仅此而已。 我们推测“美制广穿”应为崇宁通宝铸行后期崇宁监的产品,此版铸造沿用了“正字美制”版式的铸造方法,其版式特征除完全承袭了美制的基本特征外,而特意将穿口做大,穿口是所见崇宁通宝中之最大者,其铸造之精美绝不在“正字美制”版式之下,且存世罕见。此版与《中国钱币大辞典》中收录的大观折三宽通版的直径(35.5mm)和穿宽(9.5mm)数据基本一致,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此版开启了大观通宝当十大钱的形制特征,具有承上启下的传承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