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日报数字报

 老屋的诉说 2016-12-22
本报讯 (记者 刘义)金秋时节,兴义市堡堡上村的第一书记邓旭、驻村干部王倩等脱贫攻坚五人小组成员每天在忙碌,为了早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他们找资金、拉项目、做产业……驻村短短6个月,堡堡上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堡堡上村位于兴义市捧乍镇北面,全村属半石山地区,土地较贫瘠,不少群众外出务工。

  来自黔西南州教育局的“第一书记”邓旭告诉记者,村里通过摸底调研后决定成立合作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贫困群众收入倍增,同时整合扶贫资源开展教育扶贫,推动“农校合作”精准扶贫模式,让农产品卖出附加值。

  5月初,该村成立了保富民种养殖合作社,通过“精准扶贫户以特惠贷资金入股方式+普通农户以土地方式+村委筹资”多种方式入股合作社,既保证了村集体的固定收益,又可通过“三变”措施实现村民增收。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全村村民的积极响应,迅速流转土地50余亩,建立起蔬菜大棚30余个,猪舍2个,预计年可产蔬菜100余万斤。

  在建设蔬菜基地的同时,驻村干部还积极联系有资金有技术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浙江种植蔬菜已有3年的颜克海听到了这个消息,二话不说马上返乡,成为合作社的负责人。

  在蔬菜基地投建初期,合作社对供应市场进行了再次摸底。并依托教育扶贫借力市教育局促成了农校合作,合作社实现精准对接学校,成功签订了合作协议,为捧乍镇4200名中小学生提供蔬菜肉类。

  “合作社没与我们合作前,因为每天的食材需求量大,得开车去兴义城区批发蔬菜,由于路程遥远,来回耗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安全。”捧乍中学校长刘家国对现在的合作模式赞不绝口。如今学校食堂和合作社紧密对接,提前2月进行沟通,共商所需的蔬菜,按照学校提供的订单和对产品的要求进行无公害、生态化生产,实现了精准计划、精准对接和精准生产。

  不仅如此,这样的销售方式真正让农副产品直接从田间基地送到了学校餐桌,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确保送到食堂的食材安全可靠。

  仅9月初开学的第一周,合作社就完成了白菜、莲花白、花菜等蔬菜供应4088斤,猪肉1782斤,鸡肉180余斤,第一周实现对接资金28900余元。“今年预计能完成总收入80余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4.5万元。下一步,我们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继续做好‘农校对接’,同时拓宽供应渠道,让更多的人吃上我们的放心菜。”合作社负责人颜克海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脱贫攻坚进行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