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昏 | 用诗意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序夏帆诗集《无有乡》

 劍鳴軒 2016-12-22

  用诗意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

  ——序夏帆诗集《无有乡》

   黄昏

  古今中外,有许多天禀其性的人,从小就展露其异于常人的潜质和才华。这些人,无论在文学、艺术或科技等领域,无论天资如何聪颖,没有一个是生下来,未经启蒙、不经世事,从娘胎里便炼就一身好技艺。如果是,一定不是神,而是妖魔鬼怪。天赋者,必有一种环境,让这些早慧的种子,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中发芽,显露峥嵘。

  从诗者,走进诗歌的门道四通八达,没有限高,也不设年龄的槛。开启诗歌写作的钥匙,看似很接近,终究无一致。国人的诗启蒙,普遍的模式,都是在孩提时代,懵懂中接触那些有板有眼、步伐齐整的格律诗。对于新诗的认识,大多从统编教材的课本中获得。要摄取更多的营养,就只能在成长中凭借自己的兴趣去觅食。在觅食中,开始建立一种奶缘关系。那是前人或者别人,用精血营造出来的乳汁,通过吸收,化为自己的精血,才有了血缘。

  阅读,是诗写者的第一门功课,也是终身必修的课程。那怕学有所成,这门功课也不能搁置。阅读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模仿,而是要了解诗歌发展的过程,要把握当下诗歌的发展趋势,要起到一种“反模仿”的作用。“反模仿”就是,那些被别人诗写、很好地表现出来的,如何不去重复,如何用自己独立的眼光去发现一些新的存在,用自己独立的视角、自身的情怀和思辨力、新的表达方式,去构筑一个不同于别人的诗意空间。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不乐意花时间去阅读别人的东西,他们看起来很勤奋,勤于思考,埋头苦干。我的判断是:一个不喜欢阅读别人东西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也别指望会有太多人去读。

  我认识的夏帆,12岁(2011年)开始,他就用他那张小小的嘴,紧紧噙住19世纪国外那群诗坛大佬们的奶头,如歌德,如拜伦,如雪莱,如济慈,如裴多菲,如泰戈尔,如普希金,如莱蒙托夫,等等。他13岁开始诗歌写作,这本诗集所汇集的,基本上是他13、14岁两年间诗写的作品。是以,不难理解诗人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那种浪漫主义情怀。一首《小夜曲》,从一个侧面,传达出小诗人的阅读信息和诗意的构造:

  瓦尔普吉斯的惨月

  照在狭窄的路上

  影子颠簸在烟雾里

  月光照映出的竟是魔王的身影

  ——Schubert的魔王

  他千里迢迢赶来赴宴

  山顶已有篝火在狂舞

  等待着他和他手里的孩子

  那孩子瞪大了灰白的眼

  早已断气

  这首短诗集合了几个要素:歌德的《魔王》、瓦尔普吉斯、Schubert的魔王和《小夜曲》。

  这首诗表面看,歌德没有正面登场。但故事的情节,很明显取材于歌德的《魔王》。如果小诗人只是沿习《魔王》的情节,把故事再复述一遍,显然没有意义,甚至会被认为是一种抄袭或模仿。事实上,诗人只是把这个故事作为一个点,一个背景,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交集,构筑一个属于自己的诗意空间,表达出自己的审美趋向。

  首先是“瓦尔普吉斯”,瓦尔普吉斯之夜原是英国土著督伊德教教徒的古老节日,在每年的4月30日和5月1日,教徒点燃篝火并跳舞来庆祝寒冬的逝去,迎接春天的来临。由于督伊德教在基督教徒看来是异教,其神被认为是魔鬼。“瓦尔普吉斯之夜”也成为魔鬼狂欢节的代用语。在歌德的《魔王》的场景中,是父亲怀抱发高烧的孩子在黑夜的森林里骑着马飞驰,没有确切的地点,而到了小诗人夏帆这里,把这魔王这个故事,放到一个更为具体的、确切的场景,更像是歌德《魔王》的延续,也增加了故事的魔幻性。我的理解是:在《魔王》中,讲述的是父亲、孩子与魔王三者之间的纠缠,最终孩子没有逃脱魔王的威胁,而离开这个世界;而《小夜曲》所表现的,既然孩子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那就给他一个好归宿,所以选择了瓦尔普吉斯这样一个所在,一个原本举行辞旧迎新活动、有着乐园生活的,却被异教徒妖魔化的地方。

  讲故事的《Der Erlk?nig》(《魔王》)原本是歌德的,小诗人夏帆却不提歌德,而用强调的口气说“Schubert的魔王”。那是舒伯特(Schubert)后来把歌德的诗谱成曲,曲目还是叫《魔王》。可能小诗人想通过这种转换,指向诗歌与音乐的关联性;或者,只有舒伯特出场,才能呼应诗的标题《小夜曲》。《小夜曲》和《魔王》同为舒伯特的音乐代表作品,可《小夜曲》是以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篇谱写而成,并非歌德的作品;况且,小夜曲作为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具有抒情风格的一种音乐体裁,《魔王》的音乐语言跟小夜曲根本就对不上号。这应该正是诗人所要达其目标所在,歌德诗中那种紧张、恐惧、逼迫的氛围,到他这里,首先是给不幸夭折的孩子一个“极乐世界”所在,再而用小夜曲这种擅长用于表达“情”和“爱”的旋律,化为安魂曲来安抚他的灵魂,实现自己的诗意表达。

  小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还在现代汉语诗歌中,阅读了徐志摩、顾城、海子等诗人的许多作品。徐志摩是不是现代诗歌浪漫主义的祖师爷,我不敢妄下结论,但他应该有一代宗师的地位;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海子的诗歌世界比较复杂,他的诗歌观念是对古代史诗、近代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综合,他的诗歌精神被一些学者界定为浪漫精神,在情感上,他已经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像上面那首《小夜曲》,就是一首童话诗,这跟顾城早期创作了许多童话诗,有着共同的语言。夏帆写了一首《读海子》:

  诗人之死

  光明在黑色的钢铁上跳舞

  早春把你呼唤

  你听见了吗?——

  生在亚洲铜之上的你

  花朵在风中飘散着秘密

  你带着微笑与眼泪躺下

  远处的隆隆声像生命的鼓点

  从铁轨的这一边

  传到诗人的那一边

  在你看到火车头上耀眼的光芒时

  你听见了吗?——

  早春的呼唤,还有激流岛上

  一代人最后的呐喊

  开始是读海子,读着读着就读到“激流岛上”。新西兰的激流岛,是顾城生命中最后几年过着隐居生活,也是他选择生命归宿的地方。把海子跟顾城的命运连结到一起,可见受其影响之深。

  这样,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夏帆的诗歌建构。在大量吸收中外众多浪漫主义大师们的精神营养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根据自己的判断,揉合自己的情感,营造起自己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这对于一位13、14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也因为他的年纪,他缺乏很多生活的经历和经验,他的阅读面还不够开阔,因此他的诗歌作品显示出,精神世界十分丰盈,而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不足,诗歌语言方面,也未能完成现代性的转换。

  在学校里,夏帆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他学习的每一科目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近两年他的诗歌写作少了很多,是要完成好自己的学业。这在中国现行的教育模式里,是必须的。他把他的第一个诗集,名为《无有乡》。这是他集子里一首诗的题目,这首诗无疑是他诗歌写作的一个宣言:

  为了把你引到一个无有乡

  我用尽了青春

  这儿有酒,饮起来是一种宽阔的气息

  教我想起了我的额头,和你的胸膛

  这里埋过许多人,也有许多人想埋在这里,用尽了生命。

  刀耕火种的形象。我们不必称呼姓名,在这方

  人人伸出手来都没有迟疑

  人人都熟悉一无所有,都同样地贫穷

  同样地不知天地,在宇宙中大声诵读惠特曼和荷马

  这里白水绕一个洲子,洲子怀抱一个村庄

  村庄不必有栅栏,路也不想知道延向何方

  但来吧,你早就遍体鳞伤,你需要滋养

  受着这无有乡永远的青春

  永远这一颗明白自己为何跳动的心

  我的心是难以抵达。

  但我同样需要你的十指相扣,如果我决心引你到这儿

  我也许会在途中死去,但你,必将抵达。

  无跟有,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无有乡,应该是座落在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接壤地带的一个村庄,是诗人灵魂赖以生存的一处居所。对于诗歌创作,既为理想,却不抱有功利性的目的。这种心态,提升了他的修养,也可预见他将在诗歌创作的道路上,走向更高更远。

  他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

  2016.12.21(冬至)广东潮州


  简介:黄昏,韩山师范学院诗歌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诗人,《九月诗刊》主编。


  简介:夏帆,原名许夏帆,1999年1月生于广东省潮州,12岁(2011年)开始读诗,13岁(2012年)开始写诗,现就读于广东汕头金园实验中学。

  海鹰诗屋

  纯属个人空间,不定期发布原创或转载作品。

  原创作品所有赞赏归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