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午餐而烦恼的青春 vs.德兰修女

 起草人 2016-12-22

叮当:卡卡今天中午吃什么?卡卡:每天都要在米和面中间选择好烦。叮当:卡卡,你还可以有第三种选择—不吃。------那支喵

当我们在为午餐吃什么而烦恼时,看看德兰修女在干什么。

为午餐而烦恼的青春 vs.德兰修女

德兰18岁,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子,从小和母亲、哥哥生活在一起,当她做出去印度的决定时,作为军官的哥哥非常生气,劝妹妹和其他中产之家的女孩子一样结婚、生子,享受人生。德兰给哥哥回信:“亲爱的哥哥,你认为你的地位很重要,作为一名军官为有两百万属民的国王服务。你知道吗?我也是一名军官,只不过,我侍奉的是整个世界的君王,我们哪一个做得更对呢?”自1928年德蕾莎修女只身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工超过了13.9万,分布于全世界。她建立起了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非盈利性组织,在127个国家拥600多个分支机构。

为午餐而烦恼的青春 vs.德兰修女

为午餐而烦恼的青春 vs.德兰修女

收养弃婴:有个孩子为了表达对德兰修女的感激,本人动手做了个牌子,长年挂在脖子上。牌子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德兰修女,谢谢你收容了我。”

为午餐而烦恼的青春 vs.德兰修女

临终关怀院:德兰坐火车经过一棵大树时,她看到一个流浪汉靠树坐着,看样子就快死了。德兰很想去安慰他,但又不能叫火车停上去。于是等下一站一到,德兰就立即下车往回赶。等到她气喘吁吁赶到时,那个人却曾经死却了。德兰在那里站了很久,她当时就想,如果有个人在他临终前和他说几句话,或者握握他的手,他一定会感到安慰,他就不会死得这么孤单和凄凉了。德兰在思索中,建立一个第一个临终关怀院:安息之家。为午餐而烦恼的青春 vs.德兰修女

另一种贫穷:有一回在纽约,修女们去探望一户人家时,发现住在里面的妇人曾经死去多日,而左邻右舍连她的姓名都不知晓。德兰说:“在英国,人所受的是寂寞和被人弃绝的苦,这里不缺少面包,但缺少对人的兴味和热情。与加尔各答的穷人比起来,他们生活在另一种贫困里。

当然也有一些不喜欢她、反对她的人,但如同武则天一样,逝者已矣,历史功罪只留待后人评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