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散 处方:丹参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桔梗(去芦头)1两、白术1两、赤芍药1两、槟榔1两、桂心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腹内气胀肠鸣,胸背切痛,不欲饮食。 来源:《圣惠》卷四十三 米仁丹参粥 材料:生米仁30克、丹参15克、糯米150克。 制法:先将丹参加水,煎30分钟,取汁去渣。米仁洗净,糯米淘净,入锅中,加水及药汁,熬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活血祛淤,化浊利湿。本膳用米仁,渗湿清热,排毒消积,现代研究认为,其所含米仁脂有抗肿瘤的作用;丹参,活血化淤,通络调经,所含丹参酮、丹参甙等成分,有扩血管和改善血流动力的功能,而具消散积聚的作用。 丹参散 组成:丹参2两、蒴藋根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秦艽1两(去苗)、独活1两、牛蒡子1两、踯躅花半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牛膝1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之。 主治:蝼蛄瘘,生于项间,肿硬疼痛。 来源:《圣惠》卷六十六。 丹参红糖水 材料:丹参15克、红糖30克。 做法: 1、取丹参,加水200毫升,煎煮20分钟,去渣; 2、加红糖适量,以微甜为准。 功效:活血,凉血,安神,此方对长期失眠患者有安神作用对冠心病患者尤为适用。 丹参散 处方:丹参1分、黄芩1分、麻黄半两(去根节)、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葛根1分(锉)、犀角屑1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竹叶10片,竹茹半分,煎至5分,去滓放温,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宜先以小刀子锋头鎌破,令血出后服药。 主治:小儿心热血凝,身上有赤,引于颊上或口,傍眼下,赤如胭脂,面上皮即皱剥,渐渐引多。 来源:《圣惠》卷九十一 丹参茶 组成:丹参9克、绿茶3克。 功效:活血化瘀,清心,化痰。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与预防。 制法:将丹参制成粗末,每取9克,加绿茶3克,放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10分钟后,可代茶不拘时频饮。 宜忌:孕妇及无瘀血者慎用。 来源:《药茶治百病》 丹参散 处方:丹参半两、露蜂房1分(微炙)、川升麻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连翘半两、黄耆半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牛蒡子半两(微炒)、枳壳3分(麸炒)。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主治:小儿风热,项腋下有恶核不消,大便多秘,心神烦热。 来源:《圣惠》卷九十 丹参散 处方:丹参半两、鼠粪3-7枚(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服半钱,以浆水调下。 主治:小儿汗出中风,身体拘急,壮热苦啼。 来源:《圣惠》卷八十三 丹参散 处方:丹参半两、当归(微炒,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艾叶(微炒)半两、阿胶(捣碎,炒令黄燥)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妊娠三两月,伤寒头痛,壮热呕逆。 来源:《圣惠》卷七十四 丹参散 处方:丹参不拘多少(去土,切)。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2钱,温酒调下,经脉不调,食前服;冷热劳,不拘时候服。 主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兼治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寒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 来源:《妇人良方》卷二 丹参散 处方:丹参2两、蒴藋根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秦艽1两(去苗)、独活1两、牛蒡子1两、踯躅花半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牛膝1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之。 主治:蝼蛄瘘,生于项间,肿硬疼痛。 来源:《圣惠》卷六十六 丹参散 处方:丹参1两半、人参1两(去芦头)、苦参1两(锉)、雷丸1两、牛膝1两(去苗)、防风1两(去芦头)、白附子1两(炮裂)、白花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雷丸散(《圣济总录》卷十一)。 主治:风瘙,皮肤瘾疹,赤腆瘙痒,随搔生疮;妇人血风,四肢走注疼痛者。 来源:《圣惠》卷二十四 丹参散 处方:丹参1两、槟榔1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茴香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主治:阴疼痛或肿胀。 来源:《圣惠》卷四十四 丹参散 处方:丹参3分、猬皮1两(炙令香黄焦)、蛇蜕皮1两(烧灰)、当归3分(锉,微炒)、露蜂房3分(微炒)、木香3分、猪后悬蹄甲1两(炙令焦)、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服2钱,食前以黄耆汤调下。 主治:痔,肛边生结核,发寒热,及疼痛不止。 来源:《圣惠》卷六十 丹参散 处方:丹参2两、桑皮2两、甘菊花1两、莽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匙,水3碗,煎2碗,避风浴。 主治:小儿天火丹发遍身,赤如绦,痛痒甚。 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五引张涣方 丹参散 处方:丹参1两(去苗)、枳壳1两(麸炒,去瓤)、石膏2两(研)、白芍药3分、大黄1两(生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2钱,水1中盏,同煎至7分,去滓,加沙糖1块,如枣大,再煎3-5沸,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大肠实热,头痛目眩,神志烦闷。 来源:《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黄芪丹参汤 组成:黄芪、丹参、枳实各30克。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2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益气活血举陷。适用于胃下垂之气虚血瘀型。 丹参陈皮膏 材料:丹参100克、陈皮30克、蜂蜜100毫升。 做法:丹参、陈皮加水煎,去渣取浓汁,加蜂蜜收膏。每次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此方可活血化瘀、行气祛痰。 丹参白芍茶 藏拙料:丹参5g、白芍3g、白芷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妇女乳房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丹参参芪猪心汤 材料:猪心1个、人参10克、黄芪10克、丹参10克 制法:猪心中间切开、洗净去油脂;人参、黄芪、丹参分别用清水略洗,与猪心一齐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置锅内用文火隔火炖1--2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主治:用于治疗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脉细弱等。 丹参杜仲酒 处方:杜仲30g、丹参30g、川芎20g、江米酒750ml 制法: 1、将上述药材一同捣碎细,装入纱布袋内; 2、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酒浸泡,密封; 3、5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功效:补肾益肝,活血通络。 主治:肝肾虚,精血不足,腰腿酸痛,久痛络脉痹阻。 用法:不限时,将酒温热随量服用。 备注:杜仲:性味甘、微辛,温,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丹参:性味苦,微寒,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的功效;川芎:性味辛,温,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丹参消症汤 配方:丹参15-25g、桃仁10-15g、赤芍药、橘核、山豆根各10--20g、三棱8-10g、香附子、桂枝、山慈菇各6--12g、荔枝核15-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月经期停服,经后第7天开始服药,药量宜小逐渐加量。不宜口服者改为灌肠疗法(药物不变)。每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每疗程服药10——14剂,一般治疗2-4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淤,软坚散结,理气止痛,清热解毒化痰。 丹参檀香饮 组成:丹参50克,檀香(后下)5克。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煎取药汁2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服。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适用于胃脘痛。 丹参鸡蛋汤 材料:丹参30克、鸡蛋2枚。 做法:文火煮1小时,吃蛋饮汤,连续服用。 功效:主要治疗闭经气滞血瘀型: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 丹参黄精茶 配方:茶叶5克、丹参10克、黄精10克。 用法:将药共研粗末,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后饮用,每日1剂。 功效:活血补血,填精。治贫血症及白细胞减少。 来源:民间验方。 丹参菊花茶 材料:丹参、茯苓、菊花各3钱、甘草2钱。 做法:将上述药材加200ml的水煮开,再用小煮10分钟,可当作日常饮料饮用。 功效:丹参可以活血化淤,和菊花同用,可减轻黑眼圈的形成,而茯苓除了具有排除水分的效果外(消除水肿),常食用也能够使皮肤更加白皙。 丹参黄豆汤 材料:丹参10克、黄豆50克、蜂蜜适量。 制法:丹参洗净放砂锅中,黄豆洗净用凉水浸泡1小时,捞出倒入锅内加水适量煲汤,至黄豆烂,拣出丹参,加蜂蜜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虚养肝,活血祛瘀。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者调补。 介绍:丹参味苦微温,功能活血去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丹参能够有效地提高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强,减少细胞、组织、脏器的变性和破坏。 黄豆性甘,性平,功能健脾宽中,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黄豆中的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维持血管壁的软化并可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的脂肪。黄豆含大豆异黄酮,可增强巨细胞功能,使脾脏生成免疫球蛋白M作用增强,外周血淋巴细胞含量增多。这些有利于补虚养肝。 丹参红花酒 材料:丹参、红花各5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将丹参切片,与红花一同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于月经来潮前2天开始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功效:活血通经、血瘀经闭,月经不调,心绞痛、冠心病、阳痿。 灵芝丹参酒 配方:灵芝30克,丹参、三七各5克,白酒500克。 制法:将三七、丹参、灵芝洗净切片,装入酒坛内,注入白酒,加盖密封,置阴凉处。每日摇晃数下,浸泡15天,开封过滤即成。 功效:治衰弱,失眠,头昏,冠心病等病症。 服法:每日2次,每次饮服20--30毫升。 丹参枯草汤 处方:丹参一两、夏枯草一两、柴胡三钱、元参四钱、天虫二钱、牡蛎粉三钱、薄荷二钱、桔梗二钱、香附八钱、赤芍三钱、地丁一两、连翘三钱、全蝎一钱、蜈蚣三至五条、甘草三钱。 制法:水煎服,隔日一次。 主治:妇女淋巴结结核 疗效:68年至今治300余人,治愈率达80%以上。 来源:石家庄市结核病医院 黄芪丹参粥 组成:黄芪、丹参各10克、砂仁、橘皮各5克、薏苡仁克、粳米50克 制作:将黄芪、丹参、砂仁、橘皮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去渣,再加入洗净的薏苡仁、粳米一并煮成粥。 用法:佐餐食,温热服。 功效:温气健脾,行气化瘀。适用于慢性腹泻。 丹参郁金饮 配方:丹参15克、郁金12克、白糖适量。 做法:丹参、郁金共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入白糖溶化搅拌可。每日1剂,分1-2次服,连服4日。 功效:理气止痛,活血化淤。适用于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痛有定处、入夜尤甚、食后重。 丹参红枣粥 材料:丹参30克、红枣10枚、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法:把丹参水煎,取汁,去渣放入糯米、红枣、红糖、水,煮粥。 用法:每天早、晚分食。 功效:祛淤生新、活血调经、养心除烦;对月经不调、产后淤滞腹痛、慢性肝炎、冠心病、子宫复原不全、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有疗效。 丹参石斑鱼 配方:丹参、麦冬、郁金各6克、山药10克、石斑鱼1条 (约500克)、姜5克、盐3克、鸡汤300毫升、味精2克、胡椒粉、 料酒、姜、葱各适量。 制法: 1、把石斑鱼去鳃、鳞、内脏,洗净,放人蒸盆内,加人盐、 料酒、姜、葱腌匀;山药、丹参洗净,润透切片;麦冬洗净,去 心;郁金切片;葱、姜洗净,葱切段,姜切丝。 2、把郁金、丹参装人炖锅内,加入水,煮沸,文火炖30分 钟,去渣留药汁液,山药、麦冬蒸熟待用。 3、把丹参、郁金汁倒在放石斑鱼的蒸盆内,鱼上面放人山药 片和麦冬,加人鸡汤。、盛鱼的蒸盆置武火上蒸15分钟,调入味 精、胡椒粉即成。 食法:每日1次,适量食用。 功效:滋补肝肾,调理心气。 禁忌:无淤血者慎服。 丹参百合汤 材料:丹参、百合、煅瓦楞、乌贼骨、炒白术、炒杭白芍各15g、檀香、砂仁、台乌药、防风、元胡、广陈皮各10g、川楝子3枚、炙甘草6g、大枣5枚 做法:每日l剂,12剂为1个疗程 功效: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百合丹参蜜饮 材料:百合30克、丹参20克、白檀香3克、砂仁3克、甘草3克、蜂蜜20克。 做法:将百合、丹参、甘草洗净后人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30分钟,再放人砂仁、白檀香,煎煮5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对人蜂蜜,调匀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效:滋阴清热,行气活血。适用于阴虚型慢性胃炎,对兼夹气血淤滞者尤为适宜。 丹参归脾汤 组成:丹参1钱半、续断1钱半、赤芍1钱、远志1钱(去心,炒)、山药1钱、川贝1钱(去心)、麦冬1钱(去心)、益母3分、归身炭3钱(土炒)、茯神1钱、橘红1钱、荷叶炭1钱、川膝炭1钱、生地炭1钱、藕节3寸。 功效:引血归脾 主治:贪色过度,或劳神用力太过而致吐血。 来源:《揣摩有得集》 丹参花蛇酒 配方:丹参50克、白花蛇(皮、骨、肉)25克、白酒1斤半。 制法:将丹参、白花蛇切碎,放入酒中密封浸泡20天,经常摇动。取酒饮服。 功效:祛风湿,活血脉,利筋骨。 主治:适用于风湿痹症,四肢酸软沉重,关节筋骨疼痛,游走不定等。 服法:每日1次,睡前温服20——30毫升。 说明:白花蛇属毒蛇类,浸酒前应去其头和内脏,用其皮、肉、骨入酒。 红藤丹参汤 材料:红藤、丹参、赤芍、黄柏、败酱草、夏枯草、穿山甲、路路通、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等。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至100c,药温38--39度,保留灌肠。治疗前排便,灌肠删卧15分钟,经期停治。第二煎分早晚内服。 加减:肝郁者,加柴胡、郁金;寒湿盛,加细辛、桂枝;肾虚,加川断、桑寄生。 按:本方系万如忱等医疗经验。曾刊于《北京中医》1988年,第5期。 牛膝丹参酒 配方:牛膝、丹参、薏苡仁炒)、生干地黄各半斤、五加皮、白术各五两、侧子(炮裂去皮脐)、萆、赤茯苓、防风各四两、独活、石斛(去根)各六两,茵芋(用叶)、桂、天雄(炮去皮脐)、人参、芎 、石南叶(炙)各三两、细辛(去茵叶)、升麻各二两,磁石(煅酒碎七遍)一斤、生姜五两。 制法:上二十二味,锉如小豆大,绢袋盛,以无灰酒五斗,浸一七日,密封勿令通气。 用法:日满空心取半盏一盏,温饮之,日五服,不饭酒者,频频少服,以知为度。 主治:治脚气入冬即苦脚痹弱,或筋骨疼不能屈伸,皮肤麻痹不仁,手脚指节肿满闷,或四肢肿腰胫直。 说明:《普济方》前四味药有得为各半两,细辛、升麻各三两,余均同上。 来源:《圣济总录》 丹参饮合失笑散 组成:炒蒲黄(包煎)10克、五灵脂15克、丹参15克、檀香15克、砂仁6克、枳壳20克、党参12克、云茯苓12克、甘草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止血。 主治:气滞血瘀型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呕咖啡样物或黑便,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沉弦涩。 加减:胃脘发凉、喜热饮者,加吴茱萸9克,干姜6克;胃中灼热、苔黄者,加黄连10克,栀子10克;酸腐、苔厚腻者,加神曲克,鸡内金15克;吐酸嘈杂者,加左金丸;胃阴虚、热不明显者,加沙参10克,麦冬10克,石斛15克。 丹参山楂蜜饮 材料:丹参、山楂各15克、檀香9克、炙甘草3克、蜂蜜30毫升。 做法:四味药加水煎,去渣取汁加蜂蜜,再煎几沸,每日2次。 功效:此方可活血化瘀、疏肝健脾。 丹参猪肝汤 材料:猪肝300克、丹参100克、油菜2棵、盐2小匙 做法: 1、锅中加入4碗水,放入丹参煮沸后,转小火熬煮约15分钟 2、猪肝洗净切片,高汤转中大火再次煮开,放入猪肝片和洗净的油菜,待再次滚沸后加盐调味即成。 丹参川贝炖鸡 配方:川贝母10克、丹参10克、鸡肉200克、冬菇20克、绍酒10克、盐5克、葱10克、姜5克 制作: 1、把鸡肉洗净,切4厘米见方块,冬菇润透,洗净,切成两瓣,丹参润透切3厘米长的段。姜拍松,葱切段。 2、把鸡肉、丹参、川贝母、冬菇、绍酒、盐、姜、葱放入锅内,加上汤400毫升,用武火烧沸,文火煮1小时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鸡肉30克,喝汤。 功效:活血通阳,止咳祛瘀。痰瘀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山楂丹参粥 材料:山楂30克、丹参3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用清水分别将丹参片、山楂片及大米洗净,备用。把全部粥料准备就绪后,先将丹参、山楂二药放进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煎取药汁。药汁煎成后,去除药渣,然后加入大米煮粥,粥成后,加入适量冰糖。此粥可作辅助粥食,不宜空腹时食用,宜在餐后,腹中尚不饥时食用。这个药粥无毒,有治疗冠心病,有镇痛的作用。 丹参四仁汤 组成:桃仁、杏仁、丹参各9克、生薏苡仁、冬瓜仁、败酱草、马齿苋各30克、赤芍、黄芩各10克、木香(后下)6克、焦槟榔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活血化瘀,健脾燥湿。适用于湿滞瘀阻肠道所致慢性腹泻。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89年1期 丹参茵陈茶 材料:丹参5g、茵陈3g、郁金2g、板蓝根2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急慢性肝炎胁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丹参田鸡汤 配方:丹参25克、红枣4枚、田鸡250克。 用法:将田鸡活宰,去皮爪和内脏,红枣去核,与丹参一起放入沙锅,加水旺火烧沸,改文火炖煮2小时,加调料即成,喝汤吃肉。 功效:养肝健脾,活血散结。 主治:肝硬化,肝郁血瘀,慢性肝炎。 芍药丹参汤 组成: 白芍30克、丹参、百合、牡蛎(先煎)各15克、槟榔片、黄芩各12克、延胡索、藿香、甘草各10克、炒五灵脂9克、黑栀子6克。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连煎2次,去渣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行气祛瘀止痛。适用于胃脘痛有定处,如刺拒按,兼有吐血或便血,血色紫暗,舌边有瘀点,脉弦细者。 丹参黄豆汁 配方:丹参500克、黄豆1000克、蜂蜜250克、冰糖30克。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匙。饭后1小时开水冲服或米汤送下。 功效: 通血脉,破瘀血,健脾胃,补心血。 桑枝丹参煲鸡 材料:老桑枝60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母鸡1只重约750克。 做法:将鸡去毛及内脏,与老桑枝、丹参、川芎一起加水适量煲汽,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鸡肉。 功效:主要治疗颈椎综合症急性期:颈部疼痛,痛可向头、肩、臂、手指等部位放射;有触电、发凉、沉重等感觉。肩关节不灵活,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剧,严重时疼痛像刀割或烧灼。舌质暗红、苔微黄腻、脉弦略数。 桃仁丹参粥 材料:桃仁15克、丹参30克、大米150克。 做法:将桃仁、丹参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煎开,慢火再煎40分钟后去渣取汁。将大米淘净,入锅,加水适量。煎煮至粥成,加入药汁稍煮即可。饮粥,日服2次。 功效:活血祛淤养血。适用于慢性胃炎淤阻胃络者。 |
|
来自: 信天游mmfquj0z > 《心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