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自由,她流浪多年,人生因此有何改变?

 自在飞花也似梦 2016-12-22

朝九晚五之外的活法,看「好好虚度时光」就够了!▲



作者的话:


一件好的手作是会让人生出敬意掉下眼泪来的。

 
我去安然位于大理的喜舍手工工作室拜访那日,独自注视着那些羊毛毡,纸包,蜡染,刺绣,能看见它们的生命。

看见它们曾经是羊毛,是树,是飘荡在空中的蓝靛香。看见一双双粗糙黝黑的手,用生命深处的美好,成就一个包,一块羊毛地毯。独自注视它们,我无法控制眼泪,任由自己的心归位成几岁的孩子。
 
如果手艺是生命质地的显现,是神殿,是庙宇,是顷刻之间生出的天长地久的安宁快乐。那么我想,那日我以真正的懂得,来供奉了他们。

△安然,半个手艺人,2012年开始投身喜舍手工工作室,做出符合现代审美可日常使用的设计,交由在云南贵州大山深处的手艺人制作,以微薄的力量支持传统手艺人专注自己的手艺。 

△手工擀制的羊毛毡打坐垫。

△喜舍手工作坊出品的羊毛毡地毯。





安然在贵州西南山区的一个小镇长大,那里有布依族,苗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小时候每个赶集天,小镇的街道上都挤满了身着民族服装的人,由自己纺线,编织,绘画,染制而成。

 
10岁那年,为了更好的教育,父亲将安然送到离婚分居远在杭州的母亲那里。

从连四个轮子的车都很少见的贵州大山,到杭州都市,她虽然成了家乡人嘴里说的城里人,但骨子里铭刻着家乡的天地山水和自由。


城市里几乎整齐划一的价值观,让从众的人生出安全感,也让一部分人愈加照见自己的心。

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两个月后,她就决绝地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辞职了。
 
她看到在公司里的人,漫长人生就像定格在格子间里,升职加薪会从几平方的格子间,换到更大一些的房间。

幸运的少数人,会有一天坐进三面环窗的独立办公间,看着窗外连片的高楼,品尝一下人生赢家的滋味。

或许许多人能在高楼的围墙中找到价值和理想,安然却不行,如双脚踩在刀尖上,人生无法起舞,继续下去的每一分钟都万分煎熬。
 
整个20世纪末到处都在下海经商,彼此暗中较劲比较财富与工作,她辞职的举动,逼得家人在饭桌上大吼:

“你到底想怎么样,有多少人想要你的工作,你以后会有房子,会有车子啊”。
“就算让我去扫大街,睡在大街上,我也不会继续做下去。“
 
再大的房子也装不下天地,再好的车也开不上通往自由的路。
 
她想要自由,想要去流浪,不想把有限的生命,活成格子间的傀儡。

△ 安然16岁的样子。

带着仅有的一点积蓄,先到成都,开了一家小酒吧。2002年离开成都,去了丽江。

那时的丽江古城尚是被尘世遗忘的一方净土,唯有在岁月中沉默的老房子和当地人。

第一晚同去的三人喝了一夜酒,第二天便以每月300的月租,在曾经是牛圈的地方,用当地找来的废弃旧物,开了丽江的第一间酒吧,取名为“牛棚”。

△ 安然开过的牛棚酒吧。

酒吧开起来了,没有游客,偶尔冒出几个零星的外国人,也挣不了钱,不过是在贫瘠穷困里生出自己的快乐。

后来牛棚酒吧小有名气,美国国家地理前来拍摄,迪庆州州长将这里作为接待外宾的客厅。
 
2007年丽江已经逐渐被世人知晓,店铺越来越多,商业化初见端倪。

可见的未来,牛棚酒吧会成为一众游客文青的朝圣之地,她也能在理想的生活里生出谋生之道,但她却在这个时候,将酒吧关闭。
 
一朝酒饮尽,从此消失在江湖。她天生有着对热闹的疏离,和对喧嚣的躲避。


之后几年她帮朋友写书,走访云南各地小村寨。从丽江骑行到拉萨,一路上有磕长头的人,胸前挂着一块厚厚的帆布大围裙,满脸灰尘,向着他们心中的圣城前进。

一两千公里的路,有人死在了路上,活着的人就敲下死者的牙齿,带到大昭寺,塞进殿前柱子的缝隙里,表示死者已抵达神圣。

看天葬,人的骨头被砸碎,皮囊为秃鹫所食。生是母亲子宫里的一小粒种子,死是风过烟散,白茫茫一片。
 
人生有何意义?
 
三毛说,'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能够看穿我,能够明白了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斓和荒芜。那双眼眸能够穿透我的最为本质的灵魂,直抵我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她的话语能解决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能有一针见血的评价。“
 
而那双睿智的眼睛其实一直藏于每个人心底。唯有沉入内心,才能得见生命真正的意义。


2009年,她去朋友山里的木头厂帮忙,那是距离丽江有12公里的拉市海。深山之中,除了两位煮饭的当地阿姨,只有她一个女子。为了方便,她在山里租了一个院子住下。
 
两年之后,她不用再去木头厂帮忙,只身居于山中。如百年前居住于瓦尔登湖的梭罗一般,全部身家几千块钱,没有工作,花销甚少,吃素,打坐,看晨起日落。

闲时画画,做些手工设计,有意无意地走进许多传统手艺人的生活,见证靠手艺维生的艰难。
 
“给自己一点时间,不把生命填满,让心中有个空荡荡的地方,什么也不种,就让它荒着。等待它,自己长出东西。”

△安然的画

山居几年后,2012年她心底开始出现想要做一个手工作坊的声音。

这个手工作坊连接山里正在逐渐消逝的传统手艺人,她做出符合现代审美可日常使用的设计,交由他们制作,得来的销售收入起码可以支持一部分手艺人靠手艺生活下去。

起心动念后,喜舍这个名字就自然而然跑进脑海中,心有栖息,不再执着,高兴舍去。


她前往云南贵州少数民族腹地,有计划地去探寻逝去的手艺。

“过程进行得很慢,在山上碰到一位农妇,我就会请求她带我回家看看她们织的布,看看保留的老绣片,看看她们家的染缸。”
 
好多阿婆,给她看自己舍不得扔掉却又没办法继续使用的织布机,说那些织布机是当年出嫁时娘家人给的嫁妆。


“也有很多原本整个村子都在做手艺,可是现在只剩下几家,甚至没有。一整个村子的人,舍弃家乡宽敞的房舍,跑到城镇里租一栋房子,一家一间房。'

'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只能坐在路边,问过路人需不需要保洁,需不需要搬运工。和他们说起曾经的手艺,能看到眼睛里闪过光,又迅速地暗淡下来。”
 
2012年底,她回到拉市海的山里,正式创办了喜舍。

说是创办,不过是心里给自己的生命下了一个决定,她想尽力让传统手艺得以生存,让绣花的阿婆可以继续绣花,让原本该在织布做蜡染的手,不用去工地搬砖头。


12月,一年的最后一天,付完所有定钱的费用,她身上只剩400块钱,去了寺庙,跪在佛前,将一半的钱捐出。

第二天,2013年元旦,新年的第一天,太阳从山中升起,照在她的脸上,她欢喜地对自己说“安然,生命新的开始。”


慢慢地开始和大理喜洲的何师傅,杨师傅合作羊毛毡,贵州山里合作蜡染,手织布。

安然寻访到还在做蜡染的手艺人时,十几位来自附近村寨的苗族妇女,集体住在一套毛胚房的顶楼,想要用自己的蜡染技能求得生活。


喜舍的工作室还在拉市海时,安然便很喜欢召集山里的老妈妈到家里来一起刺绣。很多老妈妈,眼睛都看不见了,绣得歪歪斜斜的,依旧舍不得放下针线。

安然鼓励她们,“没有关系,不管你绣成什么样子,只要你完成了,我都付你工钱。”


其中有一位,是安然的邻居,已经60多岁。和安然一起边刺绣边聊天,突然她停下针线,认真看着安然的眼睛对她说:

“我年轻时候的理想是做一个裁缝,可是没有办法,要带娃娃,娃娃要吃饭,要上学,要钱。我没有当上裁缝,活到现在我就这么一个遗憾。”
 
安然突然感到,真正的理想,是近乎生命一样的存在。不管实现与否,它都随着生命生长,甚至生命越衰弱,它的声音越清晰。
 
那位老妈妈在安然的院子里,绣出了她一生一件的作品。上面有树,人,鱼,鸭子,和完全是她生命底色的世界。


有人出高价买这块毯子,安然不卖,也不使用,悉心保管着。她说,这是老妈妈一生唯一的梦,她要留好。
 
工作室搬来大理的小区后,小区里有许多下岗女职工,和彝族妇女。她们平时都在大理的城区做苦力工,打扫卫生。

安然延续在拉市海的习惯,将她们召集到家里来,付工钱做刺绣,刚开始画一些图案给她们绣,慢慢的见谁比较有天赋,便放手鼓励让她们绣自己的世界。


“当看到每个人认真埋头细作时,那个画面非常静美,犹如是场打坐禅修,也是一种安定的力量。'

'他们许多人,生活在社会底层,很多在生活边缘挣扎。但当他们拿起绣针时,就如从闹市走入森林,完全沉入内心本质的世界,真实的自己在手作中存活。这样的时刻,在它发生的瞬间都是天长地久的。”


家里没人来刺绣的时候,安然就在照顾儿子的间隙手工染羊毡帽。师傅做好胚子拿过来,她上色,上的尽是些天真童话的颜色。

孩子要是不吵闹,一天能染两个,摆在家里的地毯上,桌子上,房间里好似长满了童话故事里的小蘑菇。


她信佛,相信一切都是心的修行。

她朋友圈的签名里写着,“莫忘来处,莫忘爱。”

无论是当初为了自由,流浪多年,还是如今身处喜舍,心有所住。

她在寻找生命的答案,也在生命的过程里体验答案。

——————————————

△喜舍从2012年合作至今的羊毛师傅何师傅,白族,已近60岁,是两个孙子的爷爷,也是外公,一辈子都在从事羊毛毡擀制手艺。

△来自弥渡高山彝族的毕四柱英和她的表姐。35岁,两个孩子的妈妈,跟随丈夫来大理城区打工,她平时除了带孩子,会接一些苦力活。她现在每个星期都来安然的工作室绣刺绣,她说这是她一周最开心的时候。

△2012年开始合作的家庭手工纸坊,杨大哥一家,是村子里仅有还在坚持做纸的三家。这些年来,安然和杨大哥一起开发了,系列手工纸,明信片,纸包,灯具等产品,一家人的经济生活得到了些许保证。

△在给喜舍织布的几位老妈妈中,王嬢嬢是最享受织布的。今年她远在广东打工的女儿生了孩子,不得已她要离开小小的布依族寨子,去城里给女儿带孩子。走之前安然去看她,她很舍不得织布机。安然对她说,没有关系如果广州待不惯,就回来继续织布吧。如今,安然依旧在等她打电话说,“我回来了。'




人来这一遭,为了什么?
不只是单纯地活着
还为了探寻自身生命的质地
为了体验到精神上更深层次的愉悦
这并非现实世界可以判定的价值
这是一种天性
也是生而为人的意义。


本期作者 云晓
图片提供 安然
微博@喜舍作坊  
微信:xishegongzuoshi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