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奶奶我不扶,只服这位明朝不知名皇帝

 天空勇者 2016-12-22







明朝的皇帝们各个画风清奇,各荡各的秋千各有千秋,有要饭当和尚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二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亲自开酒馆卖猪肉的明武宗,但在明熹宗朱由校面前,他们都黯然失色掩面而泣。


一个男人的夜生活,决定着他的与众不同。




夜晚的皇宫弥漫着荷尔蒙的味道,大多数皇帝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都开始了一天最艰难的抉择:翻谁的牌。


朱由校每晚也翻牌,但他难抉择的是:一会到底是跟凿子斧子亲密接触,还是跟锯子刨子把酒言欢;是跟金丝楠木同枕共眠,还是与海南黄花梨促膝长谈。


别的皇帝的生活是生人,朱由校的生活是木活。


这源自他的放飞童年。




朱由校小的时候,朝廷为了增加GDP,保持经济增速,率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大兴土木,宫殿拆了建建了拆拆了建建了拆拆了建建了拆,乾清、坤宁、慈宁三宫都曾经重建。


朱由校到哪里嬉戏,都能看见凿子、斧子、锯子、刨子,还有光着臂膀挥汗如雨的木匠们。每当这时候,朱由校都会像看到红灯一样熄火停车,看得出神。


近朱者赤近腐者基,很快,朱由校就被木匠们娴熟的技巧和高超的手艺深深折服。


是时候轮到我大干一场了。”说这句话的时候,熹宗手里握的不是玉玺,而是一把锯子。


堂堂一个国君,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干木匠,朱由校是认真的。


他白天跟木匠切磋技艺,晚上亲自动手刨削打磨,做得不好就重做,日夜不眠,加班加点。谁知道凌晨四点皇宫的样子,朱由校知道。


劳动是辛苦的,成绩是喜人的。没多久,熹宗就有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小木偶


无论是动物怪兽还是男女老少,都能刻画得惟妙惟肖。给他一张鹿晗的照片,他能刻得比杜莎夫人蜡像馆里的蜡像还神似;给他看一眼饕餮的模样,他能做得比好莱坞特效还要逼真。


他知道宫里的人只会拍马屁刷数据。为了验证自己的作品是不是真的能上十万加,他让小太监把木偶拿到市集上去卖,还故意给自己的作品定了一万文的高价,匿名,看有没有人买。


小太监口头上应承,口尾上却是:我就呵呵了,一万文都能买到传奇书法家王左中右的真迹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作品真卖出了高价。


喜报传来,朱由校得意地闭着眼旋转跳跃,想象自己就是天鹅湖的主演。




但朱由校不光会依葫芦画瓢,还会发明创造,堪称明朝的达芬奇,木匠界的爱迪生。


那时的冬季,天还很蓝,空气还很清新,不知雾霾为何物。可惜广场舞还没流行,广大人民群众在冬天缺乏娱乐项目。


朱由校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啊,毛主席教导我们,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于是亲自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仅容一人,背面打磨得异常光滑。上面有一顶篷,周围用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一人坐在拖床上,一人在床前拉引绳子,另一人在床后推行。两面用力,拖床跑得飞快,一瞬间就可来回数里,一个冬天玩下来可绕地球两圈。


这,就是最早的冰橇。


很快,冰橇从宫内推广到民间,深受百姓欢迎。看着冰面上嬉戏的人群,站在紫禁城城楼上的朱由校由衷一笑。




朱由校不喜欢上床,但对床却很上心。


一张床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安然入睡,也是夫妻幸福的关键所在。当时的床,智商不高体型不好,两个字——笨重。十几个人才能搬动,非常不方便进行战略性转移。而且如果不想用也没法收起,京城寸土寸金,一张床就占了半间房。


朱由校右手托下巴,左手托右手,在房间内踱来踱去,盯着旧式大床,心想这床要是能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用的时候变大,不用的时候变小就好了。


忽然他灵光一闪,有了。


耗时一年多,朱由校终于造出一张跨世纪的床,床板可以折叠,可以移动携带,节省空间:朱由校不经意间,造出了中国第一张折叠床。




中国最早的喷泉也是朱由校发明的。


当时宫中都用铜缸或木桶盛水,朱由校就在这些盛水的容器下方凿一个孔,在里面设置机关,用机关操作,缸中的水就飞散出来,有时泻如瀑布,有时散若飞雪。水柱冲击缸外面的小木球,木球就浮在水尖上,随着水的喷吐跳跃不已。


一旁的太监宫女、嫔妃们都叽叽喳喳拍手赞叹,比看见花车游行还兴奋。只有朱由校叹着气,双手背在屁股后面不吭一声地走开了。


朱由校不甘心这些小打小闹的奇淫巧技,他的征途是星辰与大海。He has a dream,that one day,做一个出色的建筑师,造一所漂亮又不会倒塌的大宫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建造宫殿工程浩大,费时费力,就算是一国之君也不能做主,文武百官不可能答应。他实在耐不住手痒,仿照乾清官的样式,做了一座微缩模型宫殿,高不过三四尺,巧夺天工。


但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关系的人。天启五年到天启七年间,中央决定对紫禁城的三座主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工程。朱由校毫无争议地成为总建筑师,从起柱、上梁,再到外部装饰,他都亲自上阵。


工地现场,朱由校戴着安全帽,耳朵上夹着铅笔,手里拿着施工图,仿佛民工一般。动情之处,他还会当场脱掉龙袍,卷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大干一场,忙得“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咔嚓一声,朱由校的历史形象便就此定格。


在所有的明朝皇帝中,他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为“木匠皇帝”。




我不想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来理解这件事。朱由校当然不算一个好皇帝。但如果回到微观,把朱由校看成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的话,事情就变得有意思起来。


你觉得朱由校这样的人生是一个好的人生吗?有些人可能不觉得,比起那些建功立业改朝换代的伟大君王,朱由校的人生就是一个儿戏。朱由校祖宗们的人生是一座座连绵不绝的高山,到了朱由校这儿成了个小土坡。


但好人生和差人生,高度不是唯一的度量衡,比较不是唯一的秤。好的人生,只关乎自己。


朱由校的人生,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一种人生,也是我想要的人生:发现自己的爱和所长,心无旁骛,乐享其中,循序渐进,只超自己,终达极致。


这就是“匠心”,这样的人生我称之为“匠生”。




这是一个缺少匠心的时代。马路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人们都走得匆匆,汽车都鸣着喇叭,空气中弥漫着浮躁的味道。人们高谈阔论,攀比成风,描绘空中楼阁,梦想一夜暴富,浑身散发着聪明劲。


可惜聪明人太多,老实人太少,没几个人能沉得住气,没几个人能耐得住寂寞,没几个人能摆脱世事干扰,没几个人能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地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儿。


还好,还有水井坊。


水井坊,传承自元末明初的水井街酒坊,600多年来酿酒大师代代相传,几个世纪的匠心,坚持、专注、精益求精,只为做一口好酒。




快过年了,水井坊特地准备了100瓶52度500ml的水井坊·井台和300份52度(100ml*2瓶)的水井坊·典藏大师版礼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