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方“花好月圆人寿”记录下的岂止春宵一刻!

 秦岭之尖 2016-12-22


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


这是指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自古以来,美人计总是屡试不爽。




今天,金石君也要讲一方印背后的美人计。


这方印是“花好月圆人寿”(文末有印)


是黄牧甫的代表作之一。


而这美人计怎么发生在我们的篆刻大家黄牧甫身上呢?


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这就要从黄牧甫生活在广州说起。




据悉,黄牧甫在广州的时候。


曾有一段时间住在学生李茗柯家里。


这李茗柯是个乖乖书生。


可他的父亲却不是,喜欢“搞事”!




为了好辨读,我们称茗柯的父亲为李父。


李父喜欢搞事就算了,可搞着搞着就搞到黄牧甫身上了。


事情是这样的。


李父是一位好古的学者,且喜爱收藏。


有一天,他偶然(也可能是有意)见黄牧甫藏有一面东汉铜镜。


这铜镜可是稀见的古物。


镜钮上有“宜子孙”三个字,镜背有铭文两圈,内圈铸有“李氏作镜四夷服,多贺官家人民息,长保二亲得天力,传之后世乐无极。”外圈铸有“尚方御镜大无伤,巧工刻镶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调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寿昌,寿致金石如侯王。”


李父看到后喜出望外。


尤其是“李氏作镜”一语。


李父觉得此铜镜与他是绝配,非他莫属。


所以就琢磨着让黄牧甫转手。




某一天,李父来到黄牧甫的房间。


一阵寒暄过后……


“牧甫兄,听闻你有一东汉铜镜,可否…”


李父还是有些迟疑。


“兄但说无妨!”黄牧甫接过话来。


“你那铜镜,可否转让于我?”


黄牧甫听后才知其来意。


可铜镜也确实难于割爱。


但又不好直接回绝李父。


所以就装作什么也没听见。




一直默默不出声、不回答。


李父看到黄牧甫不说话的样子也无可奈何。


打了个招呼后随即离去。


李父依然没有死心,琢磨几天后,他施了一个巧计。


什么巧计呢?


很简单,就是屡试不爽的美人计!


前文说过,这段时间黄牧甫正住在家。


所以李父就安排了一位聪慧的女婢在黄牧甫身边。


每天给黄牧甫送茶送饭。


当然不仅仅是送茶送饭,还有殷勤。


俗话不是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更加之黄牧甫当时也实在寂寞,这干柴烈火的。


日子久了,不产生爱慕之情老天都不相信。


产生爱慕之情了该怎么办呢?


那时代的人很少有先上车再买票的,只能先买票再上车。


所以黄牧甫就向李父(李家)提出了联姻之意,决定娶女婢为妻。




李父听闻后,很爽口的就答应了(美人计成功,黄牧甫顺利上钩)


只是有一个条件,希望在行聘礼的时候,要以铜镜为礼。


而黄牧甫为了眼前这个美人,未来的妻子。


也是二话没说答应了(将东汉铜镜送给李氏珍藏)


不知那个时候的黄牧甫有没有反应过来。


这完全就是一个计谋。


金石君猜想应该是知道的。


因为黄牧甫婚后生活过得很美满。


他是真心爱他的妻子(铜镜换美人,何乐而不为?)


而且据说这位黄家夫人,李家功臣就是黄少牧的母亲。


当然,更能直接体现黄牧甫愉快的婚后生活的是一方印。


一方黄牧甫在婚后创作的印——花好月圆人寿




或许可以这么说。


这方“花好月圆人寿”记录下的不仅是春宵一刻。


而是黄牧甫婚后生活的每一刻(幸福的人儿)


附:“花好月圆人寿”印妙处在于:


一、取镜为印,记下了“镜”的一段不平凡趣事;二、取镜之圆,象征着美满的姻缘;三、“花好月圆人寿”,这是一个现成的吉语,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美满生活与良好的祝愿;四、文字形式的圆美、回环,体现了内心绵绵愉乐的心情。


设想,如果这印采用正方的形式,那就没有这么多的意味,表现不出这种圆满的境界了。



90%读者会继续阅读


'师牛堂'印背后的三个老男人!

● 他既是风流才子李叔同,也是佛教高僧弘一法师

● 风华绝代·宋氏三姐妹书画及用印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