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UT 丨用心做每一条 用心做每一天丨 “考研还是工作?”是当代大学生们站在人生十字路口需要做出的重要选择之一,当一群逐梦人以“考研党”之名占据着图书馆、自习室的各个角落,起早贪黑握笔疾书时我们开始思考——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为什么考研?是什么给了“考研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恒心以及信心。是种在心里还未开花的梦,是为了修身养性自我提高,还是为了一纸敲开就业门的学位证书? 2016年12月24日,新一轮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将开场,考研人也已经整装待发。本文将讲述三位不同类型的考研人的故事,去了解“考研党”有过的迷茫和未曾改变过的坚持。 考研路上的前行 12月的成都已有深冬世界的冷峻,早晨天还未亮得通透时,就有人呼着热气跑进图书馆,不畏寒冷、形色匆匆。他们心怀梦想,或是持一种不放弃的“执念”,又或者仅仅是为自己寻一个方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考研人。 ▲考研人的自习室
早上七点四十,陈雪莲就和研友们一同来到图书馆。新图书馆是考研党的重要“根据地”,从一楼至五楼放眼望去,堆起的资料此起彼伏。陈雪莲为自己占了四楼靠窗的位置,没课的时候,她都待在图书馆复习,为考研做准备。 陈雪莲曾对考研感到迷茫,在初入大学时父母就常常对她提及考验深造,但她不以为意。经过园林专业的本科学习,她意识到现在的自己也许还不足以在职场中找到心仪的立足点,考研或许可以帮助自己找到人生方向。于是,重新思量之后,她加入考研大军。 自考研备考以来,陈雪莲几乎每天都要从早学到晚。图书馆的书桌上放着红茶和花生酥。困了泡一杯茶,饿了吃点糖,眼睛累了,就望一眼窗外。桌子上还堆着二三十考研参考书,几本手写资料。每一天,她和研友们一同学习一同回家,在等研友聚齐的间隙中,她也丝毫不松懈,拿出随身笔记本翻看。
努力并不意味着没有放松的时间,陈雪莲给自己规定周五晚上自己可以放一个小假,在这一天晚上可以看她想爱的综艺节目。这个时间中,她可以让自己放声笑,让自己恢复能量去进行下一个星期的战斗。“如果一直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不到放松,时间长了会让人撑不下去,”她说。 在冲刺阶段,陈雪莲报了一个专业提高班,加大了画图的练习。“虽然,考研不是本意,但既然选择了这一条路,就要尽力去拼搏,付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希望。” 陈雪莲笑着说,“我现在只想坚持下去,一直到考研结束那天。”
曾非可一直在等待着考研日的再次到来,他要弥补一年前考场上的失意义,他要给未完成的梦想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提起一年前考研的失败,曾非可觉得是是意料之中——临近考试时意外受伤,复习时的心情浮躁,书本摆在面前,自己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在那时他就预感,这样的状态不可能能取得好成绩。他下定决心:第二年,一定要重考。考试结果正如他预料并不乐观,于是他没有给自己休假,立马为再一次的考研做起了准备。 曾非可和朋友在北苑合租了一间小房子,每天早上,朋友出门上班,他就到第六教学的考研教室复习。为了能让加强自己对于时间准确把控,熟悉考试安排,他按照上午考数学,下午考英语和政治的考试顺序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表。每天早上八点到十一点都是曾非可的数学学习时间,数学是他的优势科目,但他并没有因此浮躁自满,反而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三轮复习计划。他说,“我先把三本数学资料全部看完了,把里面的概念理论都弄清楚之后,又把书中的1000道经典题做了,现在,我30套真题也做完了。比起去年,我进步了很多,对于考试,我也有信心。” 曾非可记得,半年前考研教室里还坐满了研友们,到12月却已经稀稀拉拉,走了许多人了。这半年里,他也曾挣扎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有人劝他别把战线放太长,会支撑不下去的。“有段时间我经常失眠,半夜12点躺下去,凌晨4、5点还是清醒的。这令我非常痛苦”,回忆起那段时间,曾非可皱着眉头说,“但我仍会保证每天都看书。战线放得长的确很累,但准备的时间足够长就能更全面的复习,坚持下午就好。” 除了学习压力,曾非可还时常会为另一种情绪苦恼。和他同住一起,年纪相仿的朋友们已都在工作,而自己还得用父母的钱。他不时地提醒自己沉住气,但却从来不对父母说自己的压力,父母也不过多询问,这是一种无言的承诺和信任。 每天晚上回到家里,他最轻松的事情,就是可以看看手机,刷几条关于足球的消息。原来的爱好在考研二战的准备中被渐渐搁置了,他没有时间再去运动场上奔跑,没有时间去踢一场比赛,但他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启航。 “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去做决定,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事都是次要的。”每当小翔(化名)想放弃复习枯燥的西方文学理论时,总会在心头默念这句乔布斯的名言。 作为一名考研人,小翔很特殊——工作两年,选择考研。大学刚毕业,小翔进入一家公司干着一份文职工作。这份工作不但薪水较高、工作轻松、工作环境也简洁舒适,唯一的不足是工作内容是机械的重复。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工作使得小翔成为了“别人家的毕业生”,可在这舒适的环境中,他却渐渐对这种“幸运”产生了怀疑:这样的工作究竟是幸运,还是让人难以抬脚再向前的桎梏? 小翔心中燃烧着一种向上生长的斗志,但眼下工作并不能让他有所提升。他逐渐意识到,要是自己能重返学校考研,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今年3月,回到学校的小翔在理工东苑租了一个单间,每天奔走于“家”和图书馆之间。和大多数考研人一样,他闻“鸡”便起舞,日落还未归。工作时攒下的工资够他备考这一年的生活所需,但小翔偶尔也有显得黯然的时候。“我是瞒着家里来考研的,不想家人为我操心。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一直上班,现在就被安排去了上海,可能就在某个大办公楼里悠闲地喝着现磨咖啡,而不是在图书馆继续一遍又一遍地、争分夺秒地背着那些拗口的西方文学理论术语。若考不上,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小翔淡淡一笑,补充说,“我报考的专业录取率只有十分之一。” 压力像山一样向小翔压来,特别是看着大四的学弟学妹们正在为了毕业找工作而烦恼,他放弃的正是很多人正在追求的,而他也怀疑过自己的决定——在考研大军中,小翔不仅要战胜对手,更要战胜自己。 工作后,人们对于社会有更多的接触,再投入学习更容易浮躁,但小翔却一路坚持了下来。考研只是人生道路中的一个过程,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更为可贵。“这些奋战的日子必将成为我终身的财富,令自己不至于颓靡懒散的生活。毕竟,人生就是用来折腾的。”小翔如是说到。 “云立方”学生传媒中心 出品 策划:大学生记者站 文案:大学生记者站 陈莹 吕大伟 图片:大学生记者站 陈莹 吕大伟 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杨文强 CDUT 丨置身日常 却有新闻之心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