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防评论:小议邹宁浩牺牲

 36safety 2021-01-07

看到邹宁浩牺牲的细节,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次典型的吹炬效应造成的伤亡,这里我来说一说影响高层建筑火灾的气象因素,消防队伍的应对办法和国内的制度性瓶颈。

在报道中,邹宁浩牺牲是这么说的:“邹宁浩先进入的是1号楼的东侧,火从西侧蔓延开来,他没有时间撤离……楼里都是塑料颗粒和塑料拖鞋成品,当时现场风比较大。他进入1号楼大约2分钟,火就蔓延过去了”。现场风大,对消防指挥员来说,这是容易造成吹炬效应的气象条件。有经验的消防队长,在出发之前要关注气象条件。面对如此的气象条件,首先想到的是采取保守性防范措施,避免因为火场条件突变带来的火场伤亡。具体说来,现代的消防队长都要求掌握流程(flow-path)理论,通过避免在火场未来风向上布置兵力,避免意外的发生。流程理论,是国外消防领域正在热门的火场战术之一,我国消防队伍的闭关自守状态,让消防队长的知识水平不能和国际水平接轨,间接导致火场的悲剧发生。

邹宁浩牺牲,突出了火场战斗的一个技术性挑战,如何给火场勇士定位的问题。手机定位太粗糙,卫星定位也不足,通常的方法是通过给着火建筑周围添加树立天线(越多越精确),这样做又太麻烦。美国自从1999年伍斯特仓库大火之后,意识到火场定位的难题。这一次,邹宁浩是18:20失踪,18:40火场得到控制,21:40火场熄灭,21:50找到。从这个时间次序来说,火场定位问题任重道远。

我和国内的消防队伍成员聊天,经常得到的印象是,看不起理论,开口就说我曾经如何如何行动,如何如何指挥,全然不知道自己没有学过《火灾动力学》,完全靠经验来对付火场意外,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

比如说流程理论,国外研究10年了,国内跟进很少。国内研究重视文章的引用因子,为在高等级杂志发表而洋洋自得,面对这种与基层生死问题密切相关的应用研究,却鲜有关注。中国的GDP在上升,思想观念却停留在农业社会的大干快上的水平上,动辄以人海战术对付火灾问题,好处是集体不用问责,坏处是损失国家(老百姓)买单。非职业化制度非常重视勇力和蛮干(因为只有立功受奖才能改善自己的经济水平和待遇),而重视理论的人,因为长期影响无法评估而不受重视。这或许是邹宁浩之死的制度性背景。

邹宁浩牺牲,给国内的“防消分离”趋势泼了一瓢冷水。防消分离的目的是好的,通过防消分离可以加强监督,避免内外操控,团体腐败。

问题在于,如果搞防火的人没有经过火场,他能够搞好防火吗?

如果搞灭火的人不熟悉环境,他敢随便进火场吗?

防消分离,等于是让消防队员把自己的生命交托在陌生人(防火警察)的手中,这样做,需要极大的信心和知识。

另一方面,拥有灭火经验的消防队员,如果未来不能从事防火工作,也是对国家前期培训投入的巨大浪费和损失。

从经验的继承性和安全的稳定性来说,非职业化制度是最浪费最奢侈的一种制度,因为公共安全仰赖职业化队伍的经验、技能和稳定性。对消防队员的省钱,其实是对社会安全整体水平的牺牲和妥协。

邹宁浩牺牲,也给国内的火场战术提出挑战。中国学日本,日本学法国,实行火场三人行动小组。英美都是两人行动。从数量上来说,三个和尚没水吃,你在火场灭火的时候,需要关注2个人,而英美只需要关注1个战友,就此而论,三人战术有缺点。职业化战术都是2个人行动的,比如伍斯特仓库大火,指挥员派出了三批次,每次2人进入仓库火场,全军覆没,被认为是火场恐慌的一个典型案例。

国内比较保守,一般有人失踪就不会再次派出,仅从战术而论,不利于消防队员的火场生存。但我们是非职业化制度,只好通过数量弥补质量的不足。

中国和美国对待消防的理念有很大不同。美国的消防,主要是人身安全第一,很少有工业安全的关注。

在市场经济的杠杆之下,工业安全问题不是消防的主要考量。

国内的消防问题,附属于工业安全问题,消防队员有很大的精力需要关注他们不熟悉的工业环境,如仓库、危险品和抢险救灾。

其中有一项重要差异源头是,美国消防的投入和收费比较明确,中国消防的投入从属国防(国安),对民众似乎是免费的,所以工业安全也仰赖免费的消防来解决。美国的消防属于公安,是地方税收支持的。人民有权决定是否给消防待遇和权力,所以,美国工业界的安全问题自己解决,因为仰赖民办消防不便宜。

国内没有经济杠杆,一视同仁地提供免费服务,其服务质量和水平必然难以保障。这是以人为本和以集体为本的观念差异,对消防服务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

从这场火灾的时间和结果来看,消防队伍到场不够及时,也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燃料烧光了,火灾熄灭了,这是消防队伍的功劳吗?我国社会历来不重视消防工作,从中可以窥见一斑。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地位,把英雄说得天花乱坠的人,根本无视消防工作的辛苦、危险和微薄收入,是新时代最可恶的人。大国崛起有很多标志,对消防工作的投入算一项重要指标。

 勇敢的消防员总是奔赴灭火的第一线,在火灾面前,他们有可能付出生命,在火灾发生前,他们付出的是艰苦的训练。消防员做了这么多,那么他们的工资是多少呢?)

数据:来源网络

小兵邹宁浩

注:36safety对于文章所代表的立场以及专业性不负任何责任。36safety略有删减。

注:本文得到麻庭光博士授权并允许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