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医生妈妈:奶爸拍嗝超有爱---你学会了吗?

 百科知识大汇集 2016-12-23

可以快速查看超过300篇原创育儿科普文章




林志颖在他的微博上发了给宝宝拍嗝的照片,并附上了详细的方法。不得不说爸爸参与照顾宝宝真的是超有爱的画面,尤其是这么有名又帅气的爸爸,给各位奶爸们树立了好榜样。


什么?你看到宝宝溢奶(吐奶)很紧张?对拍嗝觉得比当年高考还难以掌握?哈哈,那就让虾米妈咪给你娓娓道来,原来这一切都是那么简单。



宝宝一溢奶(吐奶),很多爸爸妈妈就会很紧张,担心宝宝是不是生病了,会不会因此而营养不够……其实,溢奶是4~6月龄小宝宝最常见的生理现象之一,大部分宝宝会在6月龄前后逐渐好转,少数宝宝可能会持续到学步期前后才有所改善。


溢奶(吐奶)的常见表现


1.乳汁顺着宝宝的嘴角流出。

2.乳汁随着打嗝喷出。

3.在宝宝情绪很兴奋、动作幅度很大的情况下,很多乳汁一下子从口腔、鼻腔喷射而出,呈喷射状吐。


最后一种情况常常令人害怕,但从生理结构来说,鼻子和口腔本来就是相通的,从鼻子里喷出奶液(奶块)也挺正常。若只是偶尔发生,且宝宝生长发育不错,精神好,饮食佳,在溢奶(吐奶)时没有痛苦和不舒服的表现,家长就不必为此忧心忡忡,但还是要加强看护。


溢奶(吐奶)的常见原因


这种情况与宝宝消化器官的解剖特点有关。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胃容量小,呈水平位,且胃的出口(下口)幽门括约肌紧,入口(上口)贲门括约肌松,食道或胃内容物很容易逆流到口腔外,尤其在宝宝吃得过快、过饱、吞咽入大量空气或吃奶后兴奋运动时更常见。


吐奶的病理性原因


吐奶确实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伴随症状,例如新生儿腹膜炎、肠梗阻、肠套叠、肺炎、食道闭锁、肠道闭锁等都可表现为吐奶。如果宝宝吐奶的同时,精神不好,吃奶不香,伴随腹胀、腹泻、哭闹等各种不舒服表现,要考虑尽早就医。


溢奶(吐奶)严重时的处理方法


1.适当调整喂奶的时间


一方面,不要喂得过于频繁。宝宝吃完奶后,消化排空母乳或配方奶需要2~4小时。如果胃内前一次的母乳或配方奶还没消化完就喂,就会导致胃容量扩张,加重溢奶、吐奶现象。


另一方面,不要等宝宝过度饥饿时才喂奶,容易导致他吃得过多而引发吐奶。


2.尝试调整喂奶的姿势


可以尝试让宝宝采用半卧姿势或竖抱宝宝喂奶,这样宝宝的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度,乳汁容易通过胃的出口进入小肠。


3.适时给宝宝拍一拍嗝


喂奶过程中或者喂奶结束后给宝宝拍嗝,也有助于防止溢奶。


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中间调整姿势或者换另一侧吃的时候给他拍一拍嗝;用奶瓶喂养的宝宝,可以在他喝完60~90mL的奶水后,就让他暂停,给他拍一拍嗝;如果宝宝一边吃奶一边扭动不安,有可能也是提醒你,想要打个嗝了。


常用的拍嗝方式有3种,可以自行选择你和宝宝喜欢并适应的拍嗝方式。


方法一:妈妈先坐好,在肩膀上垫一条干净的毛巾,让宝宝的身体紧贴在你胸前,头靠在你肩膀上。一手扶住宝宝的头和背部,另一手空心掌在宝宝背部画圈按摩或从下往上轻轻拍打(见图1)。如果暂时没拍出气体,妈妈可以站起来继续轻轻按摩或拍打,或者保护好宝宝的头颈部,轻轻地将宝宝上下举动几次,再继续之前的姿势轻轻按摩或拍打。有时候,重力变化可以帮助宝宝排出气体。



方法二:妈妈先坐好,在大腿上垫一条干净的毛巾,让宝宝侧面靠着你的胸口坐在你的大腿上,拿一块口水巾垫在宝宝的下巴处。一手支撑住宝宝的胸部和头部,另一手空心掌在宝宝背部画圈按摩或从下往上轻轻拍打(见图2)。



方法三:妈妈先坐好,一只脚踩在一个小矮凳上,并在这条腿上垫一条干净的毛巾。让宝宝趴在你的大腿上,头部垫在你脚踩板凳的那条腿上,保持头部高于胸部的位置,用空心掌在宝宝的背部轻轻画圈按摩(见图3)。



需要注意的是:


拍嗝的目的是把气体与奶水分开,让气体上升后以打嗝的方式释放出来,所以拍嗝的手法力度要很轻柔,否则太用力会把气体和奶水一起拍出来。


如果10分钟左右没拍出嗝来,没必要一直拍嗝,吃奶后拍不出嗝也很正常。因为无论母乳喂养还是奶瓶喂养的宝宝,只要吃奶姿势正确,通常不太容易吞咽下空气。


4.宝宝采取右侧卧位防误吸


吐奶并不可怕,但将奶液吸入呼吸道可能发生窒息,这就比较可怕了。解决办法是:垫高宝宝的上半身(头高脚底的斜面)或者让宝宝入睡时采取右侧卧位(右侧卧位可以有效预防吐奶和误吸,但是需要成人看护,以免变成危险的趴睡)。


TIPS :减少宝宝溢奶的补充方案


在安静、轻松的环境中喂奶,避免噪音、强光等的刺激。


用奶瓶喂养的宝宝要选择大小适合的奶嘴孔。奶嘴孔过大出奶太快容易呛奶,奶嘴孔过小吸奶费劲容易吞咽下过多空气。


喂奶以后不要立即逗宝宝玩耍。


本文及图片来自《虾米妈咪育儿正典》


微博、微信或微访谈,都只是给大家补充一些医院以外的养护知识,不能代替医院就诊,在此提醒家长,如果无法自行处理或对宝宝的病情拿捏不准,请及时就医!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皆为原创,任何媒体使用请与我取得联系。未经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邮箱:fishfarocean@sina.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