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姓起源及家族的历史播迁——之三

 合生外公 2016-12-23
第一
望族

族望昌显播迁天下

前言导读
    陈姓不仅为大姓,陈氏家族的分布尤其广博。迄今,陈氏族人在全国的分布,以南方居多,其中除台湾外,又以广东为最。据有关方面的数字统计,广东陈姓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而广东、四川、福建、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山东九省的陈姓人口,又约占全国汉族陈姓人口的近百分之七十。真可谓族望昌显,播迁天下。自历史上以来,陈氏家族就有着一次次的大迁徙,伴随着这种不断的迁徙,陈氏族人遂遍布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蔟起繁茂,涌现出众多的名门名家。


 据流传的陈氏族谱及有关文献典籍记载,自陈国发生内乱至亡国,陈氏家族就有几次向外迁徙,在各地形成为一些大的家族。田齐灭亡之后,再导致陈氏子孙的大播迁。如繁衍昌盛的以陈轸为始祖的颍川陈氏家族,就是如此形成的。

颍川陈氏家族,从战国末年起,便人丁兴旺,播迁甚广,并形成为现代陈氏家族的主支。陈轸生子陈婴,居秦东阳令史。陈婴生成安君陈余,陈余生陈规,陈规生陈恒,陈恒生陈愿,陈愿有四子,长子陈寔,字仲弓,东汉时人,居颍川,在颍川陈氏家族发展中是个很关键的人物。

从陈氏一世祖胡公满到陈寔,陈氏已世传到第四十四代(或四十八世)。陈寔在东汉桓帝时,任为太丘长,大将军掾属。因其有盛德,得与本郡苟淑、钟皓、韩诏俱为颍川四长。颍川陈氏跻身当地名门望族之列。

陈寔有六个儿子,亦皆负有名望。其长子陈纪、四子陈谌与陈寔被称之为“三君”。陈谌的玄孙陈准,于西晋官至太尉,封广陵郡公。陈准的孙子陈世达任长城令,晋永嘉之乱时,徙居长城下若里(今浙江湖州(长兴—)东7里),下传十世而有裔孙陈谈先、陈霸先、陈休先。陈谈先官梁东宫直阁将军、义兴昭烈公。陈休先任梁文德元帅。陈霸先在梁官至相国、镇卫大将军,受封陈王,并于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十月,代梁称帝建立陈朝,称陈高祖武皇帝,都建康(今南京),使陈氏家族步入历史上又一辉煌时期。


     陈朝传三世五帝,历三十三年,于陈后主祯明三年(589)为隋所灭。这一时期,除陈氏皇族聚居京城以外,因陈朝皇帝还封了许多陈姓王,使陈氏子孙播衍于长江与粤海之间的广阔地域,在江南地区形成许多陈氏豪门之家。

到隋唐时期,分布各地的陈氏诸家族获得继续发展。如陈宜都王陈叔明的裔孙陈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31年)徙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基之祖。陈旺家族以孝友治家,世代相传,历时三百三十年,到宋代已是一个前后十九代、有三千九百多口人、三百多处田庄而又同财共爨的庞大家族。陈旺兄长陈兼在江州做官置产,迁官别任,陈旺接受兄长产业。其陈兼后裔陈伯宣,有文才,世称海内文宗,朝庭屡征不应召,隐居在江西庐山。

     因唐末战乱,全家由庐山太平宫搬到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即今德安县车桥乡义门陈村,建立陈氏庄园,合族而居。陈家被唐、宋两朝五帝赐封“江州义门”,陈氏名扬天下。后被宋仁宗下诏分析义门陈氏,北宋嘉佑七年,把陈氏家族分迁全国十五个省,计三千余人。分析义门时,陈伯宣五世孙陈兢后裔迁居苏州阊门,经商为生,传七世。至元末,张士诚统治苏州十年,爱民如子,受到市民拥护,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围攻苏州十个月,苏州市民全力支援张士诚抵抗,后因故失败,张士诚被杀,苏州市民遭到朱元璋军队报复。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因造南京城墙缺乏资金,和江南首富沈万山达成交易,沈万山负责出资建造聚宝门(今中华门)至水西门的城墙,朱元璋将苏州阊门一带的老百姓迁到苏北开荒,所遗土地、财产归沈万山所有作为补偿。一则解决苏州市民怀念张士诚不服朱元璋统治的隐痛;二则解决苏北因连年战争,人口减少,土地荒芜无人生产的矛盾。兢公十二世孙兴一公随着市民迁移队伍,从苏州阊门登船,和戴姓表弟一同来到苏北兴化县昭阳,后迁到盐城县庙湾(阜宁旧名)殷家庄(现建湖县宝塔镇陈家桥村)娶了殷氏女为妻,经过六百多年艰苦创业,分为西门、东门、南门、中门、北门、中南门陈氏六个分支,后裔现有十多万人,历经抗倭,抗清、抗捻、抗日,反蒋多次战争的洗礼,成为盐阜地区陈、王、顾、戴、刘姓的首姓大族,产生了武进士陈为倚、中华民国众议员陈伯盟、省议员陈为轩、海军少将陈德鸿、江苏省副省长陈必亭、海军陆战队旅长陈昌锋等诸多名人。


     在唐代,中原陈氏家族还有两次南迁福建,在陈氏家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一次是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唐朝廷派河南固始人、胡公满的六十八世孙陈政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陈氏家族迁徙福建。在福建,陈政及其子陈元光先后领兵平叛,并于武则天垂拱二年(686)报请朝廷批准,设置漳州郡,陈政陈氏家族从此定居于福建,陈政父子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其子孙便被称为陈氏“开漳圣王派”。

其中多有流徙定居于沿海闽、浙、两广等地的,也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氏最主要的分支。他们供奉陈元光为“开漳圣祖”,建庙祭祀。现在仅台湾地区便有陈圣王庙五十三所,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父子的崇敬之情。



唐代陈氏家族再一次南迁福建,是颍川陈氏、陈寔后裔陈忠之支。

陈忠原居陕西长安,赐勋鄂国公。其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拜太子太傅,位高爵显,名噪一时。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初居兴化,后迁漳州。其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陈氏“太傅派”。“太傅派”陈氏子孙尊陈邕为“南院”始祖。陈邕裔孙陈洪进,到宋初曾任宰相,封南康郡王。他的两个儿子陈文福、陈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漳州刺史,为宋初的陈氏显族。宋元时期,陈氏子孙进一步播迁到粤东一带。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旺后裔陈魁率族人九十余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陈二郎、陈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地。南宋时期,还有许多陈氏家族先由杭州迁南雄珠玑巷,再播迁广东各地。到元明清时期,陈氏家族又大批从江西迁入湖南,所以江西、湖南两地陈氏家族的关系很密切,迄今湖南人还尊称江西人为“江西老表”。由福建、广东等地,陈氏家族再进一步入台。陈氏家族入台,约始于明末。如福建同安人陈永华曾于明末随郑成功人台湾,官东宁总制使。他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人台始祖。自清初以后,陈氏迁台人数日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即有二千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因此在台湾,陈氏家族与另一大姓林氏家族,有“陈林半天下”之称。

陈氏家族在少数民族中亦有广泛分布。如宋代党项族所建的西夏国有陈姓;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家族,汉姓为陈;明清时期云南临安府落恐甸长官司哈尼族副长官为陈姓;世居沈阳、辽阳的清代满洲人有陈姓;清代高丽人有陈姓;清代满旗姓陈佳氏,后改为陈氏;清代云南丽江府石鼓藏族土把总、中甸厅土守备,均为陈姓;拉祜族瓷氏,汉姓为陈;云南芒人度旺氏,汉姓为陈;佤族斯木古氏,汉姓为陈;鄂伦春族卡格吉尔氏,汉姓为陈;台湾土著在台湾光复后奉命废除日本姓,改汉族陈姓。其他朝鲜族、哈尼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傈僳族、保安族、东乡族、京族、黎族、壮族、侗族、苗族、瑶族、彝族、回族、土族、白族、羌族等民族中均有陈姓家族,并形成许多名门名家。

陈氏家族移居海外的历史也较早,其中以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最为久远。如宋代迁居安南(今越南)的陈氏家族成员,有的已成为安南王朝的重臣。后来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雯(即陈日雯),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共传八世十三王,历时一百七十五年,促进了陈氏家族的发展。

迄今陈姓仍为越南十大姓氏之首。

陈氏移居日本,大约始于战国,齐太公之后。在明初,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出的陈氏水手,其中有的就在琉球群岛等地落户定居,形成当地的陈氏家族。

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成员,有的出海谋生,遂移居海外。如福建永春人陈臣留,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到马来西亚经商,后又率领亲族百余人迁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定居,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另有一些人分别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分布相当广泛,正所谓“陈氏七千万,始祖皆胡公”。

但“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近年来,在陈姓发源地河南淮阳,先后成立了“陈氏研究会”、“陈氏联谊会”、“中国陈氏宗亲淮阳总会”等陈氏宗亲组织,又先后多次派员和组团到各省、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进行联谊,受到当地及海外陈姓宗亲的热烈欢迎,并收集到了大批族谱及其陈氏文化资料。而海内外陈姓陈氏宗亲会、陈氏子孙更是怀着慎终追远、寻根谒祖的心情,纷至沓来,拜谒始祖,捐资修复陈胡公陵园等,鲜明地反映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民族认同感,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


考虑到家人阅读感,本文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