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学成为一种生活。推广、传播心理学知识;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推广正面管教、父母效能等父母成长课程。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孩子。我们不确定他的年纪,但是很多时候他比我们以为的还要小。他是我们在年幼时受伤破碎的部分,深深地埋藏在我们的心里。他有时哭、有时笑、有时愤怒、有时悲伤。有时他希望你的拥抱,有时却又想对你大吼大叫。这个孩子住在我们内在的核心,往往比已长大的我们更清楚我们真正的需要。 对某些人来说,和自己的内在小孩接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小的时候,这个小孩便已经历了许多创痛,他变得退缩胆怯,浑身是伤。他藏在你的深处,也许期望你可以给他抚慰,却因为太过害怕会牵动伤口而假装不需要你的注意。他不想长大,只想当个无助可怜的小朋友,与已是成人的你常常发生冲突。当你在需要卯足劲往前冲之时,这个内在小孩却可能只想留住你的脚步,告诉你你的冲刺只会让自己更受伤。 有的内在小孩会主动地向你求救,用不安和焦虑来引起你的注意力。他希望你除了将注意力放在外在事物(例如金钱、朋友、工作、家人期待等等)之外,还可以花些时间与他相处,陪伴孤独害怕的他。这个小孩若是长期受到忽视,往往会变得愤怒,并将这股能量转到你的身体上,使得你的身体出现疼痛或不适。有的内在小孩担心受你责备,因而决定躲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当内在小孩把与你之间的联系阻断,他也带走了你的感觉,留下空有躯壳的你。 正因为如此,和内在小孩接触时,接纳他可能的情绪是重要的。也许一开始这个小孩只想哭泣,那么允许他哭泣。也许这个小孩还不想和你太靠近,那么允许他这样做,并且仍旧祝福他、陪伴他。内在小孩往往是敏感警觉的,他需要你的接纳与支持,才能安心地呈现自己,发泄多年来的伤痛--恐惧、愤怒、悲伤、失望、和无助。慢慢地,他也会告诉你他的需要,让你有机会回应,并且与他分享你的喜乐哀惧,共同走向充满希望与爱的未来。 发现内在小孩,认识他、接纳他、照顾他。这是一个过程,你需要耐心地陪他,并相信自己与这个小孩间的互动。毕竟这个内在小孩就是你的心,而为自己付出是值得的。 —————————— 李拯:82年出生,6岁女孩的妈妈,意象对话准水晶心理师,亲子关系导师,擅长亲子咨询、孕产妇、妈妈的咨询和疗愈。喜欢意象对话深度心理学和人本主义。风格:温暖、有爱而深入。 |
|
来自: 刘淑姿 > 《意象对话名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