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抹云阁 2016-12-23
英中时报第663期
英中时报第663期

圣诞已至,圣诞树好像已经立在了英国的每一个角落。办公室里的白领们无心工作,每一个周五都变成圣诞聚会后的宿醉之日。

我们印象中的圣诞节,是圣诞老人的红袜子,是壁炉里烧柴火的噼啪声,也是烤箱里泛着油光里的烤鸡大餐。在这样一个处处透着温馨的传统西方节日中,英国本地的华人家庭并不会置身事外。

传统的英式庆祝,加上一些中国元素,英国本地华人家庭的庆祝在寻求融合的基础上,发扬着自己的中国特色。不同家庭,不同的故事,我们来听本地华人讲述自家的圣诞节。

华人家庭的圣诞节

这是无比温馨的一天,房子里充斥着松香和温暖。和英国人一样,大多数在英国的华人家庭也是在这样一个慵懒的上午开始准备庆祝欢乐的一天。

妈妈们做大餐,爸爸们负责家里的装饰,这个定论适用于很多的家庭。

家在伦敦的Lawrence是剑桥大学法学院大三的学生,他的父母都是80年代来英国读书后留下工作的。母亲虽然工作很忙,但在圣诞节这天依然会和其他妈妈一样,一早就起来忙活,做午后的圣诞大餐。爸爸会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家里的圣诞装饰。虽然不像很多英国家庭那样琳琅满目,但是圣诞树和圣诞树上的装饰都是必不可少的。圣诞节当天,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要佩带一个和圣诞相关的东西,可以是帽子,也可以是发卡。

另外,妈妈会给家里的每个人准备好圣诞毛衣,一大早起来就穿上,一下子就有了节日的感觉。Lawrence说,他并不是什么都不用做,火鸡大餐旁边配的“毯包猪肉”(Pigs in blankets)就是他的保留菜。他说他从有记忆开始,圣诞节的任务就是做这道菜。

妈妈的圣诞大餐一般是三道菜,如果有客人的话就会是五道或者七道。以去年为例,妈妈宴请了另外两家朋友,一共是8个人的七道圣诞大餐。因为是不同国家的朋友,所以大餐从扇贝头盘、鸡尾酒海鲜饭到火鸡大餐、布丁芝士,特别丰富。在开餐前,8个人围成一桌,每个人都双臂交叉一起握着圣诞必备彩包爆竹(Crackers),热闹极了。

大餐过后的活动有些不同。妈妈依旧在忙碌,孩子们开始玩游戏,而爸爸们则在一起分享这一年的生活,天气好时间早的时候,也会出去打打高尔夫。

家在诺丁汉的混血姑娘Isabella的爸爸是英国人,她家里的圣诞节更符合圣诞节的传统氛围。一座传统的维多利亚式风格的房子,房子里有一个壁炉,里里外外众多的圣诞装饰……Isabella说,这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他们的三口之家会和奶奶姑姑一大家子一起庆祝节日。

除了传统的圣诞大餐,Isabella家的保留节目是收听女王的圣诞致辞,和晚上的大富翁游戏。

Isabella回忆道:“小时候的节日可能会有意思一些,我和兄弟姐妹们都会表演节目逗老人开心。”

圣诞老人发红包

家住伯明翰、今年21岁的大二学生杰西卡说儿时对圣诞的期许就是圣诞老人的礼物。杰西卡出生在中国,上小学前和妈妈来到了英国。她回忆道:“刚来英国过圣诞的时候特别兴奋,因为每年又多了一个可以有新衣服和礼物的节日。”

随着年岁越来越大,杰西卡坦言到,自己的圣诞礼物已经成为了爸爸妈妈的头疼事。就在去年,杰西卡收到了20年来最有趣的、最中国的圣诞礼物——袜子红包。

虽然已经是个20岁的大学生了,但是爸爸妈妈依然会在圣诞这一天让“圣诞老人”满足她的“愿望”。去年圣诞节起床以后,杰西卡和往年一样到圣诞树下找礼物。没有看到包装好的礼物,只看到了一双圣诞老人的红袜子。有点失望的杰西卡打开了那个袜子,结果看到里面塞着一个中式红包。杰西卡的妈妈说:“你看,圣诞老人给你发红包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杰西卡脸上露出得是幸福却无奈的笑容。她说自己回答妈妈说:“好的,谢谢圣诞老人的红包!”

杰西卡的红包并不是华人家庭圣诞节日中唯一的中国元素。

Isabella也说到,家里的圣诞节其实分为两天,25日当天是西式圣诞,26日狂欢节那天则是中国式的庆祝方法。Isabella说,每年的26日,全家人都会去姨妈家,和姥姥姥爷一起做一桌中式大餐庆祝节日。到了这几年,这个中式大餐固定成了火锅,因为在英国长大的几个弟弟妹妹偏爱火锅。

无独有偶,另一位受访者吴先生也说,他的家里会在26日那天再做一顿中餐来庆祝这个全年中少数的、可以全家团聚的节日。渐渐的,也不知道为什么,26日这天变成了家里的“火锅日”,全家的大餐就变成了火锅。吴先生和妹妹对此也欣然接受,毕竟火锅依然是他们最爱的中餐。

Lawrence也表示,妈妈的圣诞大餐里,除了必不可少的那几样,多出来的就一定是中餐。他的妈妈来自大连,经常做地道的海参汤作为圣诞大餐的那道“汤”菜。

为了和小伙伴一样

抛开节日本身不谈,圣诞节或许是当地华人融入西方文化的最好时机。

本地华人家庭,尤其是小孩子,都希望身边的朋友伙伴能够对自己产生认同感,这些认同感的一个基础来源是,和英国小伙伴做同样的事情、庆祝同样的节日。

家住巴斯的吴先生就是生在英国的二代移民,家里还有一个妹妹。接受采访时,当被问及自己有多喜欢圣诞节的时候,他说道:“我自己对圣诞节的喜欢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个节日本身,刚上学的时候就是因为可以和学校里的小伙伴们有一起聊天和庆祝的东西。”

吴先生提到,他的爸爸妈妈原来想要在圣诞节这天做中餐,可是他和妹妹不愿意。“如果不吃传统的圣诞大餐,在学校和同学们就没有了共同的话题。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和别人不一样。”

记者好奇,这些华人家庭的圣诞和春节庆祝方式会有什么不同。吴先生坦言,自己对圣诞的期待要高过春节一些。尤其是工作以后,春节期间没有假期,加之周围的氛围不浓,自己也就失去了对春节的期待。

“这些感觉和社会氛围还有文化氛围都是分不开的,”吴先生说。“我们生长在这个环境,受到周围文化影响很大。我们虽然不是基督教徒,但是却受到影响,从小就会习惯性地认为,圣诞节就是一个要买东西、用来放假庆祝的日子。我们会到英国的同学家做客,也会邀请他们来到我的家里。这样我们和他们就没有什么不同。”

吴先生一语中的。

对于本地华人来说,最难的无疑是做到和周围环境的“相同”。即使是本地出生,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很多人也不忘问一句:“你原本是从哪里来?”无形中,一道屏障就树在了人与人之间。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包含留学生在内的英国华人人数近60万。远离家乡,这60万人中的每一个都在英国这片土地上寻找着认同感,和归属感。华人家庭的圣诞节除了节日本身赋予的阖家团圆外,或许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对英国这个社会的融入和对英国社会文化的接受。

(作者:实习记者:王冬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