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摄协资讯】王琛:摄影,是我另一面的生命……

 齐一摄现美 2016-12-23


                                                                   (四川色达)

    通王琛的电话,无论是座机还是手机,你听到的都是彩铃——并非普通流行歌曲或搞笑段子,而是一段精心制作的广告:在悠扬的乐曲之后,是他公司的介绍。可见王琛并非无端赶时髦,这是他作为企业家的本色。
    摄影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最近这些年,相机普及了,摄影的门槛变低了,于是摄影“发烧友”越来越多,喜欢上摄影的“老板”,当然也不在少数。但王琛和那些有钱有闲之后才开始摆弄相机的人不同,他对摄影的爱好由来已久。他十几岁的时候,有次父亲从单位借来一台海鸥120相机,王琛偶然拿起它来拍照,从此就放不下了。可能摄影的感觉是一种天分吧,也没人指引他,他就是非常喜欢拍;不但自己拍,还自己洗。1989年到深圳以后,他从事的又是和摄影有关的行业——印刷和广告,一路都在接触摄影。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买了一套莱卡M6,从那时起又结识了国内许多摄影界的师友,拍得更多,也渐渐拍出了名堂:屡屡在国内外各种影赛中获奖,成为国家一级摄影师,当上了“哈苏”奥地利国际摄影艺术大赛评委……
    从小的兴趣爱好能够跟自己的职业结合起来,王琛实在是很幸运。很多人都这么说,王琛自己也觉得的确如此。

                                                 (西藏横断山脉)

    在这16年的摄影之路上,他曾7次遇险。若非幸运,他可能无法次次都死里逃生,特别是最近的这一次。
    2003年国庆节,王琛和深圳企业家摄影学会的会长曾石泉,云南《都市时报》的两位摄影人刘普礼、易俗一起,自驾吉普车到梅里雪山拍片。10月4日晚上9点半,在卡瓦格博峰脚下的大峡谷中,车子突然翻下公路,滚了100多米,最后冲进了水流湍急的澜沧江。求生的本能让王琛憋足一口气,从破碎的前车窗奋力爬了出来,逆着水流拼命游向岸边,爬上岸来。被当地老百姓救起后,王琛才知道,曾、刘两位在中途被抛出车外摔昏在半坡,而易俗却不见了!车子和人连同几十万元的照相器材都随滔滔江水而去,几个获救的人肃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开,盼望奇迹出现……5天以后,易俗才被找到——人还在车里。
    一个朋友就这样为摄影艺术牺牲了,这件事对王琛触动至深。


                                                 (四川 亚丁)

    回想起来,难免有些后怕,但是,王琛从未想过放弃。他说:“因为摄影这东西和其他东西不一样,你必须要‘到位’,不到现场,你没法去完成你的想法和你的创作感觉。就好像唐僧取经,他也是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到真经。我们不能因为小小的磨难,稍许的挫折,而把我们热爱的一个事业给放下来。”
    “但这并不是普通的磨难或者挫折。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真的为摄影搭上了性命,是不是有点太残酷了?或者说,不值得?”我问。可能很多人都会这样问他。
    “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真的是在摄影的过程中牺牲了,我认为也是值得的,因为,我热爱摄影。”王琛说,“但是,从那次以后,再出来我还是相当注意的。包括用的车啊,司机啊,路上的情况啊……”
                                                             


                                                  (新疆 巩留)


                                                 (新疆 乔尔玛)

    但他也不能完全把企业丢下来就去摄影。摄影的时间,他一般是安排在假期,比如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中间也有些“短平快”的活动,比如星期四走,星期一飞回来。他的企业不算很大,但也不是很小,是一家做印刷和工艺礼品的中型企业。公司出的书,第一本他要看,从装订效果到印刷质量,有了问题就要处理;第一个工艺礼品的手模和钢模(模具)他要看,出来的第一个成品他也要亲自过目。所以他平时确实走不开。
    好在家里人比较理解他。今年大年初一他就出去了,去了新疆伊犁,初十进的阿坝,十六才从阿坝出来。走的时候他跟家里人说,我现在40来岁,趁着年轻我还得拍,现在的春节我们先忍一忍,将来,等老了我们再过。
    就在今年春节前几天,王琛一个好朋友的妻子从外地赶到深圳来过春节,因为医疗事故去世了。王琛也不忌讳,挺身而出去帮着办理后事。站在焚化炉边上,旁边有十几具等着火化的尸体,他去推尸体,去铲骨灰,朋友全家在痛哭……如此场面,让他突然有了这样的感悟:我们自己,不知道哪一天也就会这么横着进来了,这很正常,人是不能永生的,但是,艺术是永生的,我们从事摄影艺术,也是为了追求摄影艺术的永生。
    “人家老问我,你出了那么多的车祸,为什么还要搞摄影?我以前的回答都是:为了快乐嘛!为了调节一下压力嘛!但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是为了摄影艺术的永生。”王琛说,“这个题目说起来很大,但我确实是这种感觉。我觉得摄影艺术还是相当伟大的。”
     时下,有那么多人在“玩”摄影,不单单是摄影,许许多多过去被认为是伟大的东西,现在都已被“恶搞”,被“解构”了,而王琛依旧把摄影艺术看得如此崇高,让人听起来不由得心生敬意。“虽然我们不是专业地从事这个行业——往往专业地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他并不热爱这个行业,但我们是很热爱的。我们非常热爱摄影,摄影是我们另一面的生活,也是我们另一面的生命。”


              

                                        (新疆伊犁林场)

    可能正因如此,他的镜头里全部都有生命,有生命的痕迹。人像摄影自不必说,在风光摄影中,王琛也不喜欢拍摄阒寂无人的看似纯粹的风光。“我尽量去追求风光里有生命的痕迹,比如有公路啊,有房子啊,有牛啊,有羊啊,有鸟啊,有人啊,或者有其他的动物。”
    追求生命的痕迹,也是为了“求异”。因为是做印刷、编书、编挂历出身的人,王琛见过的图片很多,他总希望自己拍的照片和别人是不同的。
    “纯自然的风光,是可以拍得几乎一模一样的。一个地方今年来拍是这样,明年再来拍可能还是这样。但是如果这里有生命,有人,有动物,那这个风光就是不可重复的。对于艺术来说,不可重复的才是经典的。”


                                                  (新西兰北岛)

    最后,王琛告诉我,和很多人一样,有时候,夜深人静了,或者因为工作,因为家人,或者因为莫名的情绪激动,他会睡不着觉。用什么来催眠呢?“我就想我拍的那些照片。一想我的图片,心情就平静了,我很快就能安详地入睡了。”

(发表于《人民画报》2006年第4期摄影/王琛 撰文/李莉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